王越
摘要:本文運用統計學及計量經濟學的方法,利用1978—2010年的統計數據,對影響山西省GDP增長因素進行實證分析,并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財政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鋼材產量四個代表性的解釋變量建立影響GDP的多元回歸模型,以闡明影響山西省GDP的主要因素,最后對實證分析的結果提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GDP;山西省;實證分析;多元回歸分析
一、引言
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以來,經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而涉及經濟學的核心問題之一便是經濟增長,在經濟日益發展的今天.國內生產總值已成為一個最重要的衡量經濟發展的指標之一。改革開放以來,山西省與中國的經濟實現同步增長,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理解山西省經濟發展的原因顯得至關重要,同時對GDP在山西省的深度解讀將有利于山西省更好更快的發展,以期對實現山西省跨越式發展提供對策。
二、設計理論模型
(一)模型變量的選擇
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簡稱GDP)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出于數據的可獲得性及模型自身的需要以及實際情況,本文選擇Y(山西省國內生產總值)作為被解釋變量,以X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X2(財政收入)、X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X4(鋼材產量)四個變量作為解釋變量。由GDP的構成公式可知,本文以山西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替代支出法中的投資,以山西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替代消費。同時選擇財政收入這一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的晴雨表指標作為GDP增長的影響因素之一,除此,本文用鋼材產量來替代工業總產值,作為模型中的一個解釋變量。
(二)模型的設計與估計
本文所用的數據為1978—2011年,山西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萬元)、山西省財政收入(億元)、山西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億元)、山西省鋼材產量(萬噸)等34年的時間序列數據,數據均來自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及歷年山西省統計年鑒。通過EViews軟件做出散點圖,我們發現被解釋變量與解釋變量直接存在線性關系。于是,我們將模型設計如下:
其中:Y表示山西省生產總值,X1表示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X2表示財政收入,X3表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X4表示鋼材產量,u1表示隨機擾動項,β0、β1、β2、β3、β4表示待求參數
導入原始數據,運用Eviews軟件進行初次回歸及OLS估計,得到如下回歸模型:
Y=-94.13071+0.370968X1-1.728368X2+2.656848X3+1.593387X4
(60.17244)(0.155332)(1.257847)(0.372608) (0.307374)
t=(-1.564349) (-2.388222) (-1.374083) (7.131408) (5.183879)
R2=0.995567 R2=0.994956 F=1628.369 DW=1.983781
(三)模型的檢驗
1、經濟意義檢驗
(1)從上面的模型中可以看到,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與國內生產總值成正向關系.
(2)同樣可知財政收入每增加一億元,則國內生產總值減少1.728368億元,二者關系符合經濟意義。
(3)每一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加可以提高國內生產總值2.656848億元人民幣。
(4)每一萬噸鋼材產量的增加可提高國內生產總值1.593387億元人民幣。
由上述可知每個解釋變量都通過了經濟意義的檢驗。
2、統計檢驗
統計檢驗得,R-squared值為0.995567,F-statistic值為1628.369,Durbin-watson值為1.983781,即可決系數為0.995567,說明此回歸模型在整體上擬合的非常好。從t檢驗值來看,5%顯著性水平下自由度為n-5=29的臨界值t0.025(29)=2.05.這說明常數項、β1不顯著。其他解釋變量的系數顯著。F=1628.369,遠大于臨界值,則回歸方程是顯著的。
3、計量經濟學檢驗
(1)多重共線性檢驗
分析結果顯示各解釋變量的相關系數很高,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因此利用逐步回歸的方法,分別將被解釋變量與解釋變量做簡單回歸,最后確定最合適的多元回歸模型。
最后修正嚴重多重共線性影響后的回歸結果為
Y=-102.33435-2.730547X2+2.231708X3+1.678140X4
(52.3346)(0.00192) (0.0348) (0.0567)
t(-1.564349)(-2.140996) (6.338988) (5.110333)
R2=0.987765 R2=0.994165 F=1208.4 DW=2.1000
(2)自相關分析
當k=3,n=34時,根據dw檢驗表可知,下界dl=1.271,上界du=1.652,由上述修正后的dw=2.1可知,該模型中自相關行較弱,基本可以視為不存在自相關問題。
(3)異方差分析
選用White檢驗法進行異方差檢驗,得下表:
統計量的值nR2=34*0.287202=9.764876
查卡方分布表,得a=0.05,自由度為3的臨界值
卡方分布0.05(3)=7.815
比較:nR2=9.764876>卡方分布0.05(3)=7.815
所以拒絕原假設,認為回歸模型中存在異方差性。
采用GLS(廣義最小二乘法)修正后的情況如下:
Y=-107.1479 - 3.677832X2+2.861338X3+1.493881X4
(11.72453) (0.993961) (0.142405) (0.314044)
(-9.138783) (-3.700178) (20.09291) (4.756908)
三、模型分析及建議
(一)通過模型可以看出,山西省國內生產總值主要取決于財政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鋼材產量三個方面,財政收入每增加一億元,國內生產總值減少3,677832億元,每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加會使得國內生產總值增加2.8661338億元。
(二)從該模型可以看出,地方政府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必須抓住主導因素,在充分利用全部資源的同時,尤其山西省的煤炭煤焦資源,實施合理的政策措施,進而刺激國內生產總值的提高,最終早日實現全省轉型跨越式發展。
(三)另外,適當的減少稅收將會有利于促進國內生產總值的增加,對于在經濟處于下行趨勢的情況有較大幫助,同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由模型可知對國內生產總值影響不大,這可能和山西省獨特的發展模式有關。
參考文獻:
[1]李子奈.計量經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張曉峒.計量經濟學軟件eviews使用指南[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
[3]易丹輝.數據分析與EVIEWS應用[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