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
【摘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在一定程度上環境質量也受到了影響。人們對于生態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而無論是人們的居住環境或自然環境,都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與社會的發展。其中水作為生命之源,對于人類的生活有著直接的影響,本文主要針對河道治理中生態水利的實際應用進行剖析,淺談生態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發揮的作用,希望通過生態水利的綜合建設,能有效的改善和恢復河道生態系統。
【關鍵詞】河道治理;生態水利;實際應用
引言
目前的現代化河道治理生態水利的實際應用,是綜合的采用美學、生態學、水利工程學、環境學、生物學等學科,借助外界自然生態循環系統來實現河道治理的現實目標。這樣不但能保持河道防洪蓄水的功能還能有效提高整體河道生態系統的全局穩定性,在河道生態環境和人類社會的發展道路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生態水利的實際應用優勢
所謂生態水利,是在水利工程建設中,在重視水利樞紐建設的同時重視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的一項生態工程。生態水利的現實目的是不僅研究和把握水利水文的特性、生物多樣性、河道之間的特性等,還要創新河流湖泊的保護開發和綜合利用。既重視水資源的開發,同時還要重視周邊生態環境系統的研究、重視水體特征和流域的循環性研究。生態水利和傳統的河道治理相比較,生態水利的實際應用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在河道治理中運用生態水利理念,能大幅度的提高河道水流自身的凈化能力,做到凈化河道中有機污染物,良好的有機物能做到為真菌和細菌提供生態環境和所需營養,同時在有機物的氧化作用下進行分解處理,分解后的無機物被藻類吸收,隨著光合作用釋放充足的氧氣,能夠滿足河道生物的生長需求,為河道整體的周邊環境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間。
2、生態水利在河道治理中應用存在的問題分析
生態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應用,不但可以有效的治理現代的河道,還可以維護了生態環境,雖然人們的環保意識在增強,但對于生態水利的認識仍有一定的不足,一方面,思想認識上不夠全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是管理上的問題,很多河道治理方面的管理措施不夠專業和明確,采用的管理模式和企業或政府機構等管理模式相似,沒有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問題形成相應的管理模式,人才團隊素質良莠不齊,團隊的執行力自然會出現問題。最后是經費的問題。生態水利的影響是深遠的,同時工程也是浩大和復雜的,治理的時長也較久,需要的經費也不低。
3、生態水利設計理念的原則
3.1空間異質性原則
所謂的空間異質性原則,主要指的是對河道形態的提高,其目的主要是充分的提升物種的生存環境質量。這樣一來,各種生態物種所處的自然環境狀態能夠始終和諧穩定。但是在快速發展的社會經濟中,各個領域和行業都處于快速發展的進程中,有些單位為了追求短期的經濟效益,會對周邊的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和破壞,打破生態系統原先的平衡。另外由于人們過多的干預了河道周邊的環境,導致其逐漸向單一化的方向發展,導致物種的多樣性降低。因此在治理工程中,一定要注意生物的多樣性,遵循空間異質性原則,同時還應該最大限度的保護河道周邊環境。
3.2整體性與景觀尺度原則
在治理城市河道的過程中,整體性和景觀尺度原則也是十分重要的。大尺度景觀與小尺度景觀相比來說,其治理修復的效果會得到顯著的提升。同時對于河道系統中的各個生物要素來說,相互之間也應該加強聯系和熟悉,彼此之間相互作用,在治理的過程中一定要避免盲目性,充分的發揮出河道本身所具有的生態系統功能,這對維護城市河道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綜合性以及實施保護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3.3服務社會原則
在城市河道治理過程中,對水資源必須進行合理的調節,以及有效的防治洪澇災害。眾所周知,建設水利工程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和社會發展提供服務。這也就表示在后期的治理工作中需要加強對這一方面功能的重視,遵循服務社會的基本原則。對于農業發展來說,水利工程是其重要的基礎和保障,對農業經濟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4、生態水利的實際應用分析
4.1能進行自然恢復的河道環境
生態水利工程的實施主要目的在于實現河道和水體內生物的多樣性,保障河道建設、水利工程防洪蓄水等功能前提下,將河道周邊環境改善到從前的自然生長狀態。恢復河道內自身的自然環境,創造多樣化河道結構能為達成河道環境自然的恢復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如,在運行河道岸線設計的時候,根據河岸自然生態駁岸的基本特點,對坡度緩和、土質質量較高的地段采用天然河道邊坡,同時幫助格室結構、拋石插植、植活花木等方式,這樣的方法不僅能符合自然形式功能的需求,還能夠保障河道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和河道自然生長狀態的修復兩方面都有著重要的現實作用。
4.2恢復河堤的生態形狀
生態河提主要對河提內外部水體水分進行交換和調節作用,主要以人工護岸模式為主。首先,河道中心線的設置要充分考慮水流動力、河流形狀和周邊環境等因素,河道寬度設置不僅要滿足河道過流行洪能力,同時還要考慮其綜合規劃和投資,因此,河道寬度不具備較大的可調性,并與河道軸線平行構建。河道適當位置設置淺水區域,不僅帶給人們河面寬窄變化的直觀效果,還增加河灣、濕地和河灘等岸線的自然景觀;護岸材料的選取應優先考慮河道附近區域的自然材料,同時考慮選材對周邊生態環境的影響,并盡量與河道周邊環境融為一體;河提護岸表面采用多樣化形態。
4.3恢復河道的退化河岸帶
河流低水位之上均稱為河岸帶,是一個復雜的生物群落系統,內部蘊含著不同種類、數量眾多的野生動植物。因此,恢復河岸帶功能在河道治理工程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工程。一方面,恢復河道流域的動植物群體,包括種類、物種數量、培植物種和引入物種,優化動植物群落配置,進而保持生態系統平衡;另一方面,恢復河流沖刷帶的生態環境,尤其是陸地和河道的交匯處,應種植一些草皮和樹木,有效控制河岸帶被洪水沖刷時的水土流失情況,同時改善河道周邊的生態環境。
結論:
生態河道治理工程是十分復雜的,將生態水利設計理念引入到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堅持整體性和景觀尺度相協調原則,實現環境污染現狀的進一步改善和優化,維護水生動植物的正常的生長繁殖。
參考文獻:
[1]武長征.淺談傳統水利模式向生態水利工程的發展[J].中國農業信息,2015(5):42.
[2]曹雪梅.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及生態水利工程探討[J].陜西水利,2016(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