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國
【摘要】河流,是人類千百年來賴以生存,獲取資源,進行運輸的重要渠道,是孕育了人類的重要源頭,對于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因此我國對于河道整治工作也始終給予了一定程度的重視。但目前我國河道整治工作依然存在諸多問題迫切需要解決。因此本文分析了河道整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關鍵詞】河道整治;問題;解決方法
河道既是重要的水利設施,又是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國家大力提倡生態文明建設。但是,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河道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那些曾經水流湍湍的河流大多已經面目全非,其周圍環境惡化、基礎設施薄弱、河道嚴重淤積狹窄等等,這些都導致其整治工作迫在眉睫。
1、河道治理存在的問題
1.1工作規劃缺乏合理性
在國內河道的整治工作當中,即便是同一條河流,由于其所處流域的不同、以及流經地區的不同,也會導致規劃、管理與治理過程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如果只采用一套治理方案,會導致治理設計缺乏合理性,管理工作最終無法全面落實等問題。但就當前的治理局面來看,多數河道工程的治理工作,通常都采取病急投醫的方式,出現問題才去思考解決方式,而且只依照固定方式解決,相關人員對于河道與周遭環境的統一化、和諧化發展缺乏了解與認知,水利設計著重重視河道的防洪能力、航運等功能,設計河道斷面單一,普遍采用砼、漿砌塊石等硬質材料護坡,造成河流的資源、生態功能等被忽視、被淡化。
1.2基礎設施配備不完善
當前很多地區的基礎設施并不完善,例如水文觀測設備不齊全;穿堤涵閘閘門年久失修無法正常使用,存在安全隱患;堤頂巡河路破壞嚴重,支流巡河路缺失;缺少應急預案等等。
1.3河道整治的技術和管理措施不先進
河道治理工作,以整體結構來說,是一個復雜變化多且周期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要確保河道的運行得到妥善管控,就需要相關人員及機構首先對管理制度不斷完善以及對河道治理控制措施進行創新。在治理過程當中,更要注重對每一項管控相關工作的監督與修正。重塑河道新形象,并不是一個短暫的過程,無法一朝成就,而且每一個工作環節要達到完善,都需要通過更加合理的規劃,以及對于技術的不斷更新,才能讓治理工作的先進性得以提升。無論是對于每段河道的管控,還是對于各類問題的處理,都應當依靠最符合當前趨勢的相關技術與理念來實施。最新的河道修復技術、理念及相關設備,是能夠確保河流生態逐漸得到修復的重要保障,所以當前多數河道工程企業在規劃時缺乏對于技術、理念及措施進行更新的意識,會導致河道整治工作的效果無法真正得到體現。
1.4河道破壞嚴重,結構趨于簡單化
(1)河道岸線:為了改善航運條件、增加防洪能力、提高污水自凈速度,截彎取直設計理念把河流自然狀態的彎曲形狀改變成直線,使得自然河流中主流、淺灘和急流相間的格局改變。呈現河道單一化、河網主干化。另外,河道疏浚工程主要關注清淤工程量,往往忽視原有河道斷面的生態合理性,使得河道斷面出現均一化傾向。(2)河道護岸:因以往的護岸工程主要考慮河道的行洪速度、河道沖刷、水土保持等功能,往往采取硬質護岸,使得迎水坡面被封閉起來。
2、河道治理問題的解決對策
2.1細化工作規劃,確保整治工作針對性
河道環境整治并不是一項單純的工作,所以對于整治工作的規劃也不可能只是走一走形式,做出表面的努力,是無法使河流環境真正得到優化的。所以對于河流整治工作的細致規劃,是確保工作效果得到提升的重要一環。所以河道整治相關部門與相關人員都應當了解到工作規劃對于后續河流環境管控工作的重要性。河流并不是一段很短的水域,會流經許多地段、甚至跨省跨市,所以根據河段不同,流經的地域不同,河流管理規劃也應當有所不同,隨著河流流經不同地段,水域環境、水源成分、所需處理手段等都有一定區別。所以如果只采取同一種管控手法、利用同一套管控規則是缺乏靈活性的。
2.2盡可能不去采用硬質材料,多種植植被
長時間使用硬質材料進行河道整治會導致周圍土地變成了荒地,再加上河道周邊人們大量的排放污水,使得水污染情況非常的不樂觀。通過多種植植被可以真正地解決河道抗洪問題,更好地保護地表層蓄水力,植被就可以吸收充足的水分,從而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洪災或者是洪澇等情況出現,所以說必須加大植被種植。
2.3完善河道治理基礎設施
針對當前基礎設施配備不完善的現狀,相關部門需要做到以下兩點:①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對于目前缺少的一些基礎設施,例如水文觀測設備、流量計等及時進行補充與完善;②對于已經配備的基礎設施,要重視其檢查與維修工作,按照行政區域劃分,對穿堤涵閘、堤頂道路進行系統的排查,列出存在問題,并制定修復工作計劃;③相關人員還要根據現場調查情況,制定科學有效的防洪應急預案,以更好地應對洪澇災害的發生,減少災害帶來的損失。
2.4不斷更新整治技術,讓整治工作更具實效性
當前工業發展不斷加速,人口不斷增加,環境持續變化,所以河流環境也更加復雜,需要更加先進的整治措施,才能夠讓河流環境真正得到改善,滿足當前社會對于河道環境的基本需求。當前只有不斷更新河道治理技術,利用實時監管技術,讓水源監控能夠24h不間斷,以便于在河水環境出現變化的第一時間采取整治措施,并且要利用最為先進的生物基因檢測技術,對河內生物的生長狀態進行檢測,以判斷河內生物是否存在基因變異等情況,這樣才能讓河道管控工作更具實效性。
2.5做好河道清淤工作
做好河道清淤工作是保證地區防汛安全、地區建設以及經濟發展的重要工作。許多地區河道中為了引水灌溉設置攔水堰壩,經過長時間運行,淤泥堆積過多,會將河床抬高,影響了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河道的防洪標準;一旦河道淤積嚴重導致泄流不暢甚至是不通,將會導致洪水直接沖擊河堤,嚴重的威脅當地居民的生命與財產安全。由此可見,通過做好河道清淤工程,能夠有效的減少河道內的淤泥,提高河道的泄洪能力,消除險情,保證當地居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在清淤方案上需結合實際情況,盡量選擇機械施工方法來完成河道治理工作。對于范圍大的河道清淤中可優先考慮采用絞吸式挖泥船提升施工質量以及工作效率。
3、結語
總而言之,河道治理工作是我國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事業的重要內容,但是,在實際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影響著治理效果。因此,相關人員需要針對這些問題,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來改善河道治理效果,為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貢獻一份力量,共同營造“碧水藍天”。
參考文獻:
[1]孟安方.河道整治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解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7.
[2]楊運江.河道整治中常見的問題及措施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