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翠榮
【摘要】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空前發達,網絡的出現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知識,占用了人們的精神世界,閱讀則成了人們冷落的對象,尤其是純文學的作品更是小學生們所不喜歡的。而在開放的語文教育體系中,課外閱讀是語文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并不是游離于語文課程教育之外的。本文立足于農村小學三年級學生課外閱讀水平低下,閱讀興趣普遍不濃,得不到重視等現狀,就農村小學生閱讀興趣的有效激發結合教學實際發表了自己的淺見。
【關鍵詞】三年級 小學生 有效激發 課外閱讀 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7-0090-02
我一直在農村小學任教,發現農村小學生閱讀興趣不濃,閱讀能力比較差,表達能力不強,課堂語言表達干澀。課外閱讀對提高小學生語文水平和獲取生活知識經驗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因此,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迫在眉睫。
一、創造適合學生讀書的空間,營造良好氛圍。
環境的創設在閱讀過程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會給兒童帶來閱讀的激情,調動他們閱讀的積極性。在我們班教室講臺的左邊,有一個充滿童趣的書架。擺著幾百冊學生愛讀的課外書籍,有《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話》《成語故事》《皮皮魯系列叢書》《小故事大道理》等。走進我們的教室,學生就會感受到濃濃的閱讀氛圍,學生課余可以隨時在圖書角翻閱自己喜歡的圖書,享受閱讀的愉悅。我每周抽出一節課談課外閱讀體會,講精彩的故事以及精彩的語段,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這樣以點帶面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然后,讓同學們交換閱讀,把自己喜歡的書(當然得經過老師審閱)和其他同學換,比賽誰讀的書多,記住的好詞多,使讀書成為同學們不可缺少的課外生活。
二、培養閱讀興趣,讓學生愛讀書。
(一)通過講解培養興趣
孩子不愛課外書,從根本上說是對課外書缺少了解,不懂得課外書的趣味。老師可以利用各種契機,讓孩子產生對課外書的一種向往。每周三的閱讀課,我根據不同的學生特點,適當安排一定的時間,引讀部分童話故事、成語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用生動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發學生強烈的看書欲望和閱讀類似書籍的興趣。
(二)親身帶領讀書
我們教師的閱讀情感對于學生也是一種良好的閱讀榜樣。我們要以入神入情的閱讀為學生們作出榜樣。在每個星期的專用讀書時間,教師也要手捧一卷,沉浸其中,讀到得意處,有時會情不自禁地笑出聲來。教師的這種閱讀情感對于學生有著一種極為重要的熏陶作用,教師的閱讀對學生起著一種巨大的感染力,學生從中體會到讀書之樂、之趣,之令人陶醉,點燃起閱讀的情感之火。
三、傳授讀書方法,讓學生會閱讀。
我們應當教會學生自主閱讀的方法,讓學生調動多種感官,發展多種思維,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以下介紹4種:1.選讀法。這種方法的運用一般是根據學生在課內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閱讀有關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2.精讀法。教師指導學生地進行課外閱讀的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注逐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3.速讀法。速讀法就是對所讀的書報,不發音、不辨讀、不轉移視線,而是快速地觀其慨貌。這就要求學生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處理和消化。4.摘錄批注法。此閱讀就是在閱讀過程中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作注釋,寫評語,做到讀與思共,思與讀隨。
四、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是為了將來不用教”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教師理所當然要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鼓勵學生多讀書勤動筆,既可以在書上做眉批,劃線打重點號,也可以邊讀邊思考,閱讀后用讀后感的形式對文章的內容發表自己的體會、見解,督促他們做到勤動筆多看書,及時寫自己的感受,促進理解消化,提高表達能力。
五、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
通過開展“講故事”、“讀書匯報交流會”、“展評優秀的讀書筆記”、“剪貼冊”、“手抄報”、“知識競賽”、“比賽查閱資料”、“詩歌朗誦比賽”等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能有效地檢查閱讀情況、鞏固閱讀成果,讓學生享受閱讀的樂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熱情,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推動課外閱讀進一步深入。所以,根據少年兒童活潑好動的特點,我們注重組織讀書活動,以發展他們的興趣,使之保持旺盛持久的讀書熱情。
總之,課外閱讀不僅是學生開闊眼界、儲備知識、訓練能力的有益橋梁,而且更是大語文課堂所必不可缺的一項重要內容。組織學生進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課外閱讀學習,讓課外閱讀為學生的人生打好底色,為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實驗稿)》,2001年教育部頒布的
[2]《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概論》 2005年 南京大學出版社 楊九俊 姚娘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