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蘭
摘要:幼兒園階段的計算教學主要任務:要讓幼兒學會一些簡單的數學初步知識和技能,培養他們對數學計算的興趣,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那么,如何在幼兒園開展計算教學呢?
關鍵詞:幼兒;計算教學;興趣;游戲;培養;有效
引言
《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各年齡班計算教學的內容要體現幼兒的認知特點,能讓幼兒掌握數、形的基本概念。幼兒教師要依照各年齡班的計算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授課方法,以達到教學之目的。在此,筆者結合實踐教學對計算教學方法作出如下幾點簡析:
一、幼兒園計算活動教學在交流中激趣
在幼兒園開展計算教學采取交流的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交流中,幼兒之間可以相互學習,有利于激發興趣。教師要善于引導幼兒進行交流方法闡述。其次,要把幼兒內心的需求激發出來。當幼兒在在交流中享受過程時,內在需求會被激發出來,這樣,他們對計算活動的參與積極性也會更加顯著。而幼兒教育的本質任務是不斷促進幼兒生命力的發揮。故此,在交流中更能將幼兒的內在活力調動出來,當幼兒的這種活力被充分調動后,才能更好地開展接下來的計算教學活動。可以說,計算活動教學在交流中激趣不但使幼兒喜歡上計算課,還能讓幼兒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為后續更有效地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組織音樂游戲活動,有效開展計算教學
生動形象有趣的游戲使幼兒投入到引導人人勝的集體活動中,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收獲知識。因此,游戲教學比起枯燥的說教更容易被幼兒接受。在游戲中開展計算教學更能把幼兒的積極性激發出來,幼兒也會對計算知識接受得快,掌握得更牢。例如,在教“一一對應比多少”內容時,就可以組織幼兒開展“搶椅子”的音樂游戲活動。請5位小朋友繞著四張椅子走,待音樂一停,小朋友要找椅子坐下,結果總會有一個小朋友是找不到椅子的。此時,我問全班幼兒:
師:“為什么總會有一個小朋友找不到椅子呢?”
生:(結合游戲爭著回答道)“因為少了一把椅子。”
這時候,我再請6位小朋友繞著6把椅子玩這個游戲,等音樂一停,就找椅子坐下,結果每位幼兒都有椅子坐。等游戲結束后,我繼續問道:
師:“為什么現在每個小朋友都能找到椅子呢?”
生:(爭著回答)“椅子和小朋友的數量是一樣多的。”
就這樣,在愉快的氣氛中,孩子們也都懂得了“一一對應比多少”的相關知識。
三、在數學活動中運用引導發現法
在開展計算教學時,由于幼兒的抽象思維能力差,教師不可以將一些抽象的數學知識直接講給他們聽,要講究方式方法。比如,引導幼兒在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主動去發現和探索數學知識。其中,引導發現法則能充分把幼兒對計算學習的興趣及欲望調動出來,而且還能降低知識的難度,更利于教師引導幼兒通過積極思考,探索一些新的知識。例如,在教學“5以內的加法”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操作后知道兩個數字交換位置,最終答案都是一樣的。比如,5+2=7、2+5=7,盡管數字之間相互調整了位置,但是結果都是一樣的。以此為基礎,引導幼兒自己主動去發現算式題的規律:兩個數字交換位置,但是,最終的答案是一樣的。同樣,還可以運用引導發現法讓幼兒去學習一些數的組成及其他加減法的學習。同樣能取得理想效果。
四、在計算教學中,注重讓幼兒進行思考和學習
在計算教學中,對幼兒的教學不應局限于教師教、幼兒聽的單一模式,要在實踐中引導學生感知,在感知中提升學習效率。所以,在進行計算教學時,教師一定要鼓勵幼兒多動手去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多開動腦筋,開發智力。例如,在進行“減法”教學時,可以先讓幼兒說說他們認識的減法,減法到底是什么呢?此時,很有孩子對其并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這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去探究,為此,可以先為幼兒準備一盒小木棒,然后,教師從盒子里取出幾根小木棒,提問:
師:盒子里的小木棒是變多了還是變少了呢?
生:變少了。
師:為什么變少了呢?
生:因為教師拿走了一部分。
接著,教師再讓孩子們去思考這個減少的過程跟減法是什么關系。有的幼兒則能回答出“減法就是東西減少的過程”。這種循環漸進的引導更利于激活孩子的思維,開發鍛煉他們的智力。因此,實際教學中,教師不要將所有的知識都一股腦兒地告知他們,通過和幼兒的互動逐漸引導他們進行思考、總結,不僅能提升幼兒的計算學習效率,也能激發他們多動腦筋,讓他們學會思考,并且喜歡上思考。
五、要講清楚數字符號的實際意義
計算是幼兒園的一門重要課程,對于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在認識數字符號時,一定要講清數的實際意義,這樣更有助于提高幼兒的計算學習效率。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幼兒認識事物具體形象的特點,把每個數字做一些形象的比喻,指導幼兒記住字形,同時注意正確發音。教師也可以將作業變為有趣的游戲,將數的實際意義融合在游戲中讓他們去記憶,效果更佳。例如,在學習認識“2”時,讓幼兒畫兩朵小花;認識“3”時,讓幼兒畫三個小星星;認識“4”時,請他們給花瓶粘貼上4朵花;以此類推。為了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數的實際意義和數的順序,也可以讓他們按數畫圈,看數字拍手,分別設計好對應數字的圖案,比如蘋果,香蕉等,讓幼兒按數的多少連線。孩子們都很感興趣,而且積極響應,增強幼兒自信心和探索欲望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還能促進他們創新能力的發展。為幫助幼兒打開知識的寶庫創造了有利條件。
教學實踐證明,幼兒教育歷來被人們所重視,因為幼兒就像幼小的樹苗,需要教育者的用心培育和呵護。因此,幼兒園的計算學習應以培養幼兒的興趣為主要目的,為幼兒今后進一步學習計算知識打下良好的心理與能力基礎,要秉承著寓教于樂的教學原則,讓幼兒真正在“玩中學、學中玩”。與此同時,還要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與創造性,使他們都能從計算學習中感受探索的趣味、體驗成功的喜悅。
參考文獻:
[1]國秀華.對不同年齡幼兒科學活動記錄的指導策略[J].幼兒教育:教育教學,2016(11):10—12.
[2]李槐青.科學活動中如何指導幼兒進行有效記錄[J].教育導刊:下半月,2011(4):35-38.
[3]王秀芹.幼兒園數學活動中的激趣藝術[J].基礎教育研究,2011(6):55-5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