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麗
摘要:民間美術是一代代華夏子孫智慧的精華,在高校美術教育中,融合民間美術,能夠提升學生對于民間美術的情感,促進民間美術在高校美術中的傳承和發揚。本文嘗試分析當前高民間美術在高校美術教育中的現狀,并且尋找高校對于民間美術資源的利用開發措施,更好的促進民族美術的發展。
關鍵詞:民間美術;高校;美術教育
一、當前高校美術教育中對于民間美術資源的應用
我國高校美術教育事業在90年代后開始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各美術院校都結合自身情況設置了美術課程、補充了美術教材。盡管其中涉及到了一定量的民間美術,但是因為其所占比例較少,所以只起到了應付的作用,并沒有在高校美術教育中將民間美術真正意義上的發揚光大。究其原因,高校美術教育并未充分認清民間美術的價值和意義,過度看重西方的油畫、素描、色彩以及水粉等課程,忽略了對于民間美術這一本土資源的開發,導致我國的美術院校學生普遍了解西方美術,但是卻不了解民間美術。即便是部分學生對民間美術有興趣,卻因為高校相關資源較少而無法深入研究,更無法對民間美術資源進行開發利用。[1]
二、高校對于民間美術資源的開發利用
(一)結合當地現有的民家美術資源開發校本教材。
高校對于民間美術的校本教材開發應當將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作為基本方向,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作為最終目的,同時要提升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高校需要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采取多元化和開放性的教學措施,應用全面綜合性美術交易思維,加強美術課程與其他課程之間的聯系。在開發校本教材時候需要將民間美術作為非物質文化的精神內容,并且體現其整體性、實用性和活態性,同時還需要注重傳授教學對于民間美術的實踐和研究方法。
(二)高校需要將圖書館中關于民間美術的資源進行整理歸檔。
高校圖書館的建設發展水平直接決定了學校的整體水平。所以高校圖書館需要將各地民間美術的空間分布、發生和演變的歷史、藝術特點、代表作品以及當前狀態等進行記錄和保存,盡可能對民間美術資源進行詳細真實的記錄,并且保存民間美術的實物和資料;隨后要對民間美術資料和實物進行科學的分類和保存,并且形成數字化文件供讓人參閱;最后,按照年代、材料或者是地域對民間美術進行分類并展示。
(三)政府出面引導民間美術大師創建民間美術研究中心。
我國幅員遼闊,現存民間美術大師數量眾多,所以我國的民間存在大量的民間美術資源,盡管這些民間美術大師都擁有各自的工作室,卻距離美術院校較為遙遠,這就阻礙了民間美術的傳承。作為高校,應當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定期安排學生到民間美術大師的工作室中學習,不僅充實了公共美術課程的內容,同時也能夠促進民間美術的發揚光大。此舉能夠顯著激發學生的民間美術情懷,提升了學生的美術素養,而且也促進了民間美術的發揚光大。
(四)引導學生自發組建民間美術社團,開展民間美術的創作活動。
只有將民間美術在腦海中的儲存更加的情感、觀念和形象化,才能夠形成有效且集中的審美經驗。所以高校應當引導學生組建民間美術社團,不斷的完善自身,實現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發揚。民間美術社團可以在學校內外開展各項宣傳及活動。例如可以在長假期間,由民間美術社團內部成員對各自所在區域或者是感興趣地區的民間美術進行實地的考察,了解其生存環境、發展狀況、選擇材料、藝術特點以及傳承譜系等,然后將對民間美術的考察結果形成圖文兼有的調研和展示報告;或者是通過積極參加國內外民間美術活動或賽事,加強對民間美術大師的交流學習;也可以邀請民間美術大師在社團內開展指導,在民間美術大師的指導下,社員充分的發揮自身的審美創作能力,形成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作品,并且通過作品巡回展示弘揚民間美術;由于我國包括美術在內的幾乎所有學科都存在過度模仿發達國家的情況,但是對于美術而言,我國的民間美術相對于西方美術而言截然不同,可謂各有千秋,所以應當從民間美術社團開始,加強對于社員的審美意識以及人文精神的培養,提升社員對于民間美術的認同感,在深深地了解和認同民族優秀文化的基礎上,才能夠產生自己的民族自豪感,才能夠做到深入研究民間美術。[2]
(五)通過加強高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引導民間美術品逐漸產業化。
我國的文化產業在本世紀初才開始逐漸起步,到目前為止依然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但是針對文化產業化這一發展趨勢,高校在對自身的教育體系進行深化改革同時,應當對民間美術資源的保護和傳承加大力度,通過產、學、研的方式促進民間美術的發揚和產業化發展。首先需要對當前高校美術專業教育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要大力提高民間美術專業相關教師自身的學歷層次以及業務水平,采取有效的措施對高校美術專業中民間美術優秀傳承人以及專業教師兩者的比例進行調整配置,確保其比例合理,并且加強與民間美術企業的合作,安排美術專業優秀青年教師在其中直接參與產品的設計創作;其次是對當前民間美術傳承人的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對于高校美術專業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以及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基于高校美術專業,培養文化創意產業的高素質人才,而且加強與周邊民間美術公司、民間美術工作室等之間的合作,在其中設立民間美術教學實踐基地,讓學生在學習民間美術的同時還能夠定期參加實踐創作活動;第三是由高校自己組織團隊,通過與文化創意產業相關企業的合作,提高自身團隊的創新能力以及科研能力,并且因為與企業之間保持密切的合作,所以可以采取由企業支付相關科研項目經費的方式,提高對民間美術資源的研究開發力度,不僅能夠加強民間美術品與精神追求之間的無形附加值,而且也提高了民間美術企業的創造創新能力。[3]
三、總結
在當前時期,為了能夠對高校的美術課程進行深入和持續的改革,更好的促進民間美術的發展,將其弘揚光大,需要要求高校美術專業對自身的教學理念及時進行調整,將原有的教學思路拓寬,并且在此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構建新的教育體系,對民間美術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實現對高校美術專業的民間美術教育工作進行實質性的優化提升,促進我國優秀的民間傳統文化可以得到更加廣泛的普及,并且幫助美術專業學生重新形成對民間美術的興趣,促進民間美術的傳承和發展,同時通過對民間美術學習和借鑒,也能夠促進民族傳統文化的發揚光大,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的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吳天躍.“民間美術”概念的知識生成[J].民間文化論壇.2015(01)。
[2]符藝.民間美術的美育價值及其校園釋放[J].教育評論.2015(11)。
[3]顧浩.民間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的方法論及價值向度[J].裝飾.2015(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