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霞
摘要:在新課改要求中提出,教師應不斷完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以此來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其中數學科目一直以來都是學生學習的重點、難點,因此更應加強數學科目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完善,促使學生數學知識水平不斷提升。小組合作是指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知識學習,以使各小組學生之間相互督促、相互學習和相互促進,從而不斷增強學生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的教學方法。本文旨在對小組合作這一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簡要探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小組合作
前言
小組合作是指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知識學習,以使各小組學生之間相互督促、相互學習和相互促進,從而不斷增強學生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的教學方法。通過以下幾點對小組合作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
1.增強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主體地位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主要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忽視了學生作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從而使得課堂教學效率不高,甚至使課堂教學效果下降。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想有效開展小組合作教學方法,首先需要教師對學生在小組合作教學方法中的主體地位加以高度重視,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從而促使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增強,進而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兩位數乘兩位數”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首先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通常分為4~6個一組,之后列出如12×13、24×25、36×48等兩位數乘法算式,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這些算式的運算規律和運算方法,通過翻課本、查詢資料等方法進行討論和分析,并算出所有算式的正確結果。在這期間,教師不加以指導和糾正,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探索、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最后,教師再對學生們給出的答案進行錯誤糾正和指導,以使學生意識到在沒有教師指導的情況下存在的錯誤,并進行有效的改正和完善。如此,不僅可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還可有效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2.擴展教學方法增強小組合作教學方法效果
在新時代背景下,單一、刻板的教學方法已難以滿足現代化的教學要求,不僅使教學質量降低,還使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不斷退卻。在小組合作教學方法中,若形式、方法過于單一和傳統,也會使得學生學習積極性下降。對此,教師應積極探索更多的小組合作教學方法,不斷擴展課堂教學手段,從而使學生獲得更多有效教學,促使其學習效率得到提升。
例如,在教“長方形和正方形”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將教學模式設置為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部分。在課前,要求學生以自由組合小組的形式對次日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進行預習,提示學生可通過觀察生活中各種圖形面積或是查找資料等方法,來對圖形面積大小測量方法和計算方法進行分析。在課中,則應要求學生推選出一名代表對小組內的探索結果進行匯報,并且要求其他學生對此進行點評;之后提出相關的問題,如:水族館需要安裝一面寬1米、長2米的玻璃,問:如果玻璃每平米需要12元,那么安裝這面玻璃費用使多少?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此進行探討,同時要求學生將本小組課前探究內容與此進行對比,從中找出異同點。最后,教師再對學生的比較情況進行總結,以使學生明確學習過程中存在的錯誤,并使其深入掌握圖形面積知識內容。在課后,教師還應要求學生對這一知識內容進行擴展和鞏固,從而使學生印象更為深刻。
3.科學分組開展有效的合作學習
分組的合理性會對合作學習的效果產生直接影響,因此教師在開展小組合作教學時,應充分考慮到差生、中等生與優等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以及學生個體性格特征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將學生進行合理分組,使每個小組內包含性格互補、能力互補的學生,每組分為3~6名學生,并且推選出一名組長,使其負責組織小組成員開展合作與討論;而其他成員則承擔匯報員、記錄員、操作員等職務,從而使每個小組成員各盡其責,相互敦促與促進,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
例如,在教“圖形的認識”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首先給各個小組發放不同大小的圓形、三角形、長方形等紙片,要求學生通過三角板、直尺等工具研究這些圖形的特點,并評出最佳合作學習小組。在此過程中,教師還應要求每個小組的優等生幫助差生與中等生學習,要求開朗的學生幫助內向學生學習,使組內不同能力、不同性格的學生均能夠積極參與小組討論、交流與辯論等。最后,由每個小組匯報員對本小組的討論交流結果進行匯報,其他小組成員進行評分,從而選出最佳合作小組進行嘉獎。通過科學分組和獎勵機制,可促進學生之間的學習積極性,使其學生效率不斷提升。
4.結語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一項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小學數學教師應積極研究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為學生創造更多有效的小組合作教學方法,從而不斷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