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
摘要:上學時,許多孩子的愿望是沒有作業(yè)。作業(yè)似乎成了他們的一種負擔,誰也不想主動去做,除非迫不得已。我們要怎樣才能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完成課外作業(yè)呢?我認為對低段的小學生來說,最好的就是數學作業(yè)能激發(fā)起他們的興趣。
關鍵詞:小學數學;低段;課外作業(yè)
課外作業(yè)是對課內學習的一個有益的補充,每天我們都會給學生布置一些課外作業(yè),讓他們去復習鞏固當然所學的知識。可是,許多學生去并不喜歡這類作業(yè),要么是敷衍,要么干脆不做,面對老師的檢查,有的學生會找借口,說忘帶了,有的直接說不會或沒做。這自然不能達到我們的目的。那教學中,我們要怎樣做,才能讓學生積極的完成課外作業(yè)呢?能,不布置嗎?當然不能。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在談到教學最優(yōu)化和減輕學生負擔時,誡告人們“不要取消作業(yè)”而是要“從一道練習作業(yè)中取得最大可能的效果”。
一、目前小學低段數學課外作業(yè)存在的問題
我們想設計出學生喜歡的,愿意積極主動去做的課外作業(yè),那我們就要了解目前在小學低段數學課外作業(yè)中存在的問題。
1、隨意性
有的數學教師為了讓學生回家有事可做,就隨意布置幾道題,讓學生回家練習,根本沒有想過學生可能要做多久,做了有什么效果。這很可能就與他們課堂上的練習重復了,有時可能布置得太多,讓學生感覺太累,于是,就不想完成。小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本身就喜歡玩,不想做作業(yè)。這樣下去,久而久之,無論作業(yè)多少,他們都把作業(yè)當成一種負擔。
2、單調性
許多小學低段數學老師在布置課外作業(yè)時,內容單調:總是以計算為主,考前不同題型讓學生反復做。
完成的方式也很單一:大多是個人以書面的形式呈現,沒有合作完成的;從時間上看,都是“今天的作業(yè)明天交”——限時完成。這樣的作業(yè)對于活潑好動的低年級學生來說,一點趣味都沒有,自然會挫傷學生完成的積極性,加上家長不聽孩子的解釋,一味地督促完成,更使學生對數學作業(yè)產生厭倦的心理。
3、無差異性
我們大多數小學數學教師在作業(yè)布置時,不會想到要因學生的差異來布置作業(yè)。平時布置的作業(yè)為了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通常都是全班一樣的。這樣做一是為了方便檢查,二是為了公平,以免有的學生覺得老師偏心,給自己多布置作業(yè),產生抵觸心理。但這樣做,表面看似公平,實則沒有因材施教。因為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有的接受能力強,有的比較踏實,有的好動愛思,有的執(zhí)行力強。布置同樣的作業(yè),就會造成有的學生沒有達到訓練的目的,有的學生可能太多了,完成有困難。這就沒有達到我們布置作業(yè)的目的。
二、如何設計小學低段數學課外作業(yè)
要設計出學生愛做而且能有所提升的課外作業(yè),首先,我們就要轉變觀念,不能為了做作業(yè)而做作業(yè)。我們的作業(yè)必須是對課堂所學知識的鞏固,更應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拓展,不僅注重知識的復習,更要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一定要體現出我們“設計感”來。
1、有明確的目的
我們設計小學低段數學課外作業(yè),一定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就是我們布置的作業(yè)是要鞏固哪方面知識,或訓練哪方面能力,我們設計作業(yè)時,自己一定要弄清楚。比如,學了湊十的加法后,我們想鞏固湊十的計算,讓學生明白哪些數可以湊成整十,課后的作業(yè)設計就緊緊圍繞著它來進行??梢允怯嬎?,也可以是觀察,還可以是生活中的運用。但目的就一個。
2、要有趣味性
小學低段的學生都只有七八歲,天真活潑,特別好動,喜歡形象有趣的事物。如果我們的課外作業(yè)內容與形式單一,缺乏樂趣,那就很難激發(fā)他們完成作業(yè)的興趣。所以,我們想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完成作業(yè),就要設計出充滿樂趣的作業(yè)。比如,一年級學習了“認識物體和圖形”這課后,我給學生布置的作業(yè)是回家觀察自己家里有哪些物體,并且用自己喜歡的圖形畫一幅漂亮的畫,涂上不同的顏色。我還設計了兩幅圖,圖里畫了許多相同的圖案,也有幾個不同的地方,請孩子來找不同,找出來就用自己喜歡的顏色給涂上。小孩子天性愛涂愛畫愛挑戰(zhàn),都特別喜歡做這樣的作業(yè)。不僅做得認真,還完成得又快又好。
低段的數學作業(yè)要做到有趣,除了形象外,還盡量要讓他們多動手實踐。比如,教學“認識鐘表”后,為了讓學生熟練地認識時間,我給學生布置的課外作業(yè)是回家觀察自己起床、上學、放學、寫作業(yè)、睡覺時的時間,看看自己每次寫完作業(yè),吃完飯的時間。除了這個看看整點時時針與分針是怎樣的,半小時的時候時針與分針又是怎樣的。這些不僅要觀察,還要記錄下來。剛剛學習了新知識,一聽老師給布置的作業(yè),都覺得自己有機會去實踐動手,學生都非常積極。
小孩子都喜歡跟小伙伴一起玩,如果我們的作業(yè)能夠讓他們與自己的同學一起完成,他們則會非常樂意。比如,學習了“人民幣的認識”后,我讓班上的學生幾個一起去完成課外作業(yè)。給他們發(fā)了一些錢,有十元、五元、兩元、一元、五角、貳角、一角的,讓他們去商店里買東西(可以是零食,也可以是文具),然后做好記錄。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他們完成這個作業(yè)的興趣,那就是——興高采烈。
3、要有層次
新課標早就提出要讓學生全面發(fā)展,而我們的學生不是整齊劃一的,而是各有特點,各有個性的,我們要想讓他們都等到發(fā)展,教學時就要“因材施教”。同樣,我們布置作業(yè)時,也要有層次,要讓不同的學生通過作業(yè)都能得到不同的提高。我們要正視學生間的差異,在作業(yè)布置上采用分層制,建立開放式的作業(yè),讓學生自主選擇。有的作業(yè)是大家必須做的,有的是一部分學生選做的,這樣可以讓學生大腦形成優(yōu)勢興奮中心,在興致所至中產生超越“障礙”的力量,愉快地完成作業(yè)。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只要我們教師肯用心鉆研,設計出新穎有趣的課外作業(yè),那孩子們完成這類作業(yè)的興趣與效果大大超出我們的想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