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先卓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的批改已是首要問題,以期適應新課改下的教學模式與教學目標。雖然我國目前的作文一直在探索中不斷的改進,卻依然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的問題需要教育工作者進行反思。本文主要從小學語文作文批改的現狀為出發點進行探討,反思當下的語文作文教學現狀,并且針對此問題提出一些批改策略,希望為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 作文批改; 新模式
引言:
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遇到一些瓶頸,尤其是作文批改方面,很多語文老師認為作文批改是浪費時間,甚至是勞而無功,令人望而生畏的事情。于是,作文批改在某種意義上就成為形式大于實效的工作。我們在教學實踐中要認真把握小學生作文的基本要求,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靈活多樣的作文批改方法,及時有效地對學生習作進行批改,促進小學生作文水平的不斷提高。
一、小學作文批改的現狀
我們經常看到有的學生對于老師的批改不屑一顧,拿到作文之后不認真審閱就合上本子去看其他,更不會在課余時間找老師交流作文。當然有些同學還是比較認真的對待自己的作文這也只是少數。這說明學生根本不在乎作文的分數,一方面是老師作文教學的方式不夠給學生足夠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是我們教師在作文批改的形式上出現了問題,只專注我們自己的批改而忽略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們知道小學生的作文能力參差不齊,沒有集中受過訓練,大部分都是天生的一種對于作文的訴求。有些學生有著對作文極強的敏感度與把握度,但有的并沒有這種感性的認識。小學作文是最為簡單的作文形式,不需要極強的語言組織能力與語言功底,有的只是簡單的事件敘述和真摯的情感表達。但我們教師往往會忽略,此時的作文最能體現純天然的獨特作文風格與擅長領域,如果我們只是千篇一律的用同一種作文標準去要求不同文風的作文,我們的學生不會有長足的發展。對于這樣的批改方式我們必須去改變,“因材施教”也許才是我們在小學作文批改中最應該采取的方式。
二、小學語文作文批改新策略
1.對作文教學進行創新與發展
新形式、新嘗試是在尊重學生獨特個性的前提下進行的。學生的性格差異是有所不同的,作為教師必須尊重學生個體的獨特性,而不能輕視或者諷刺任何一個學生的特性。這樣以人為本的批改模式就能夠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濃烈的人文關懷。同時,教師針對性的批改可以激發學生作文的熱情與勇氣,培養學生對于創作的興趣,不會使學生覺得作文就是語文學習的一大難題。學生的創作一旦激發起來,學生寫作的熱情就會一發不可收拾,愛上作文,從而提高學生語文的綜合素質與能力。作文批改是一項復雜的工作,語文教師作為批改的主體,不僅要發現不同學生作文的特色,并一一批示出來,同時我們也要善于發現各個學生作文的不足。我們不能僅僅依靠作文后面的幾行批語,還要與每一個學生進行交流,這是一項復雜的費時費力的工作,要求我們語文教師要有耐心與信心,并且有過硬的專業知識與教育能力。因此新型的批改模式也是我們教師自身發展的好時機。
2.小學語文作文批改的新嘗試
首先,要發現學生的獨特性。文字,是內心情感流露與表達的載體,優秀的作文一定是學生內心的最為真摯的反應。有些學生喜歡用簡捷的文字來展示自己的世界與生活,而有些學生則喜歡那些華麗文字帶來的絢麗感與沖擊感。有些學生喜歡簡單的時間排列,而有些學生則喜歡時空的交錯。有些學生喜歡情感的直接宣泄與強烈迸發,而有些學生則喜歡含蓄內斂的情感流露。因此我們應該鼓勵些有著不同風格的學生,幫助他們更好的發揮自己的風格,成為自己的文字標志,有著自己應有的文字自信與文字創作。其次,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每一篇優秀的作品都是在不斷的修改中完成的。學生批改雖不如教師批改的那么專業,但是學生更能用他們的水準平視這些文章,而不是教師的俯視文章。作文是學生的作文,只有學生自己才真正的知道自己想要的表達的是什么,有怎樣的心理訴求,又是想如何表達的,因此教師在批改之前可以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學生可采取自己修改或者與同學交流進行互相修改,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也可以提高學生的作文欣賞能力。同時我們也要將自己的作品大聲的讀出來,從而發現自己的問題與不足,以期做更好的改動。葉圣陶老人曾經說過:“讀文章,寫文章,最好不要光用眼睛看,光憑手寫,還要讀出來。遇到不順的地方做一番修改,這樣作文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再次,引導式批改。學生由于自己的知識理解的不夠深入,對于自己的作文沒有足夠的認識與把握,那么教師可以專門設置一堂作文批改課,引導學生批改自己的作文[1]。引導的作用是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教師可以根據作文題目進行文體的定位,分列幾種問題進行主要的講解。比如記敘文的記敘順序、人物性格的刻畫、語言風格,或者是抒情文的情感是否真摯與誠懇等等。學生根據教師不同文體的針對性講解,對應自己的文章,找出自己作文的不足之處再做修改。
3.形式多樣,及時有效
作文批改結果的呈現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書面的,也可以是口頭的。可以采用分數、等級來表示,也可以用評語來表示,還可以采用多種評價形式進行綜合評價。我們常說的精批細改只是作文批改中的一種重要方法而已,但不是惟一的方法[2]。那種認為老師把學生的作文改得越細越好的看法是片面的,如果教師在所有作文批改中均采用精批細改這一方法,要把每一篇小學生作文均改成小學生優秀作文的想法和做法那是不太現實的。好的作文是很難一次成功,學生的能力提高也是循序漸進的,教師絕不能急功近利,揠苗助長。在批改學生的作文時,要盡量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靈活運用作文批改的方法,讓學生能及時從本次作文中吸取經驗和教訓。
結束語:
在小學語文作文批改中要讓學生從被動變為主動,從作文的實踐中去體會文章寫好后要認真修改的道理,讓學生在修改的過程中看到在修改之后的成果,從而產生一種成功的喜悅,以增強學生對寫好作文的信心,提高寫作的興趣,進一步養成認真習作、認真修改作文的良好習慣,從而不斷提高作文水平。
參考文獻:
[1]豐際萍.小學高年級習作能力評價的探索[J].當代教育科學,2015(12).
[2]莊玉霞.淺談小學語文作文批改新策略[J].當代教育,2016(11):25-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