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薇 丁夢琪 劉麗杰 朱玲
摘 要:隨著國家對青少年體質和足球項目的日益重視,校園足球已經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起來。但是,伴隨著社會安全意識的不斷提高,體育保險成為學校體育管理者和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開展的關鍵性制約因素,隨之也成為了研究的熱點問題。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對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從多角度闡述在校園足球活動開展的過程中,進一步完善校園足球專項保險的必要性。結果發現,我國目前參與校園足球活動的群體數量龐大,但現有的校園足球運動專屬保險產品較少,并且現有保險的賠償比例是根據運動傷殘程度劃分,而針對訓練和比賽過程中發生的中度及輕度運動損傷沒有涉及,造成校園足球保險的不健全,學校有關運動員和普通學生的傷害險沒有區分出來。因此,建議進一步細化和開發校園足球保險專屬產品,完善校園足球專項保險機制,促進校園足球健康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校園足球 專項保險 必要性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7)12(c)-0232-02
2009年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共同組織開展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2015年3月《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正式出臺,方案中共17次提到“校園足球”。另外,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各級各類學校在校學生:2014年為9451.07萬人,2015年為9692.20萬人,并呈現逐年遞增的現象。這樣龐大的社會群體,在校園足球廣泛普及的背景下,一旦發生運動損傷及傷害事故,不僅給學生及家長帶來不幸,同時也加重了學校的經濟負擔,影響學校的聲譽,致使校園足球運動的開展受到影響。因此,本研究將從多角度系統闡述完善校園足球專項保險的必要性,為解決校園足球開展的安全保障問題提供理論參考。
1 校園足球運動的開展
足球屬于競技性對抗性很強的運動,不受場地的限制,對于參與的人數和器材沒有過高的要求,使得足球風險出現多樣性。同時,在校學生年齡處在未滿18歲之間,身體、心理方面都處在青春發育期,還不夠成熟。這個時期的學生精力充沛、爭強好勝,但運動風險意識不是很強,容易發生疏忽大意或過失行為造成一些事故的發生,事故發生突發性常見。如何處理學生喜歡運動與事故之間的沖突成為關鍵。
1.1 校園足球的開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約
從家長的角度來說,一方面受傳統思想的影響,以及現在社會整體的大趨勢應試教育、中高考以及其他重要考試等因素的影響,父母認為運動會影響學生的成績甚至是未來的前途,唯有讀書高成為第一重要的考慮因素。另一方面家長認為足球運動的高風險性會對身體狀況造成影響,容易造成損傷。加之父母對保險的意識淡薄,更增加了家長對足球運動的風險擔憂。
從學校的角度來說,開展各項體育教學是很重要的一項活動,也是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習慣的最佳時機和最佳方式。然而體育活動無法避免人與人之間、人與器械之間的接觸,在這過程中隨時隨地都伴有一定的風險性。這就形成了體育活動占整個校園活動事故的很大比重。反之,足球的高風險性又會受到學校體育安全教育工作、對設備器材的檢查、老師課前是否組織熱身活動與注意事項這些因素的影響。但目前學校對于高風險的體育運動項目并沒有專門的保險機制和保險產品,大部分是以“學平險、人身意外險”形式進行投保,但這些單一的險種并不能滿足各類人群的需求。因此,校園足球的開展從某種程度上會受到學生、家長、教師、學校的保險意識、保險產品、保險制度等的影響。
1.2 校園足球開展以來的熱點問題
王冬慧在《基于文獻計量學的校園足球研究》一文中對1995—2015年中文體育類核心期刊有關青少年校園足球的213篇論文進行分析指出,校園足球在安全保障、足球場地建設、經費投資利用、師資培訓學習以及體育教育觀點五個方面存在問題[1]。毛振明在《校園足球實施一年來的成績、經驗與問題——論“新校園足球”的頂層設計之四》中強調今后校園足球能夠健康、持久地發展下去,就必須將校園足球的制度建設工作做好,如各級學生足球競賽與保障制度、實驗校園足球經費和器材支持制度、足球人才升學輸送制度、學校足球教練員的資格與工作保障制度等等。指出這些制度建立或不完整,或不細致,是的校園足球因缺乏制度的保障而顯得熱鬧有余但持久動力機制不足[2]。而彭召方等人在《我國校園足球可持續發展的新問題解讀》中強調:家長和校長觀念方面的轉變是由于足球運動風險專項保險及一系列優惠政策的落實[3]。2011年7月,國家體育總局和國家教育部聯合下發《關于開展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通知》,宣布成立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初步確定了全國44個布局城市,2200多所學校廣泛開展校園足球活動[4]。為了使校園足球活動的順利開展進行,并長期開展下去,由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足球協會于2009年攜手共同開發了《校園足球運動責任保險》專屬產品,但是具體的保險賠償比例是根據運動傷殘程度劃分,而針對訓練和比賽過程中發生的輕度運動損傷沒有涉及,造成校園足球保險的不健全。況且足球具有較高風險性,加強該運動項目專項險種的研究具有不可比擬的困難和要求。因此,校園足球活動在保險方面面臨很大的問題,急需進一步完善。
2 學校體育保險發展現狀分析
1995年5月30日,國家體委正式批準設立中華全國體育基金會體育保險的職能部門,然而體育保險并沒有發展起來,申奧成功后才發展起來。到2004年我國第一家專業從事體育保險的中體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成立[5]。我國的體育保險尚處于發展階段,而學校體育保險更顯得稚嫩。學校體育保險是針對在學校組織實施的校內外體育活動如體育課、課外體育活動、課余體育訓練等在學校負責的體育場館和其他體育設施內發生的,造成在校學生和其他人員的人身損傷后果的事故,以學生作為保險對象而設計的特別險種。現在的學生保險是在入學時由學校統一組織學生自愿參與購買的“人身意外傷害險”,該保險主要是針對能夠正常參加活動的學生,以意外事故致殘或者死亡為保險事故,事故發生時,由保險人按約定給付保險金的一種保障,來解決在運動中別人帶給自己的傷害或者自己造成的傷害[6]。
因此,就目前我國學校體育保險的現狀來看,沒有一項專門針對學校體育保險的制度,查閱資料發現高校為大學生投保的學生團體比例較高,而中小學和幼兒園投保比例較低,況且在我國不強制在校學生參保。究其原因,一方面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在宣傳和推廣方面受到阻力。(1)家長保險意識薄弱。認為體育運動帶有的風險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的幾率很小;(2)參與投保的積極性不高。認為日常訓練的運動量對其造成的傷害不會很大,對軟組織損傷帶來的長遠影響認識不夠。(3)學生自身無保險意識。大部分學生具有僥幸心理和依賴心理,認為運動損傷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概率很小,即使出現受傷情況,有父母和老師解決。另一方面我國體育保險尚未建立成熟的商業化發展保險模式,學校體育保險賠償方面的資金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由于受學校場地設備器材安全條件、體育教師及教練員安全知識講解、校內體育運動安全防范的指引等影響,造成學校體育保險發展緩慢的局面。
3 案例分析
2015年1月,山東省臨沂市某縣初中體育生王某與邵某,他們的教練先前通知下午不再訓練,讓準備考試。這兩位同學和班主任謊稱下午訓練,在老師不知情的情況下踢足球。在踢球過程中,王某在邵某身后搶球時,將其左腿踢傷。受傷后,邵某送到當地人民醫院檢查治療,醫生判斷為左腿股骨骨折,建議住院手術治療。邵某家里決定轉院保守治療,在新汶礦業集團中心醫院住院并進行手術治療,共花費57161.88元。各方協商調解不成,終訴至法院。法院認為體育隊教練雖然通知學生下午不再訓練,專心準備考試,但并沒有將此事告知班主任,學生借此干自己想干的事情。學校對學生的管理欠缺,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對于自己本身來說,法院認為行為人屬于主觀過失行為,按過錯責任原則,承擔賠償責任。從這一案例中不難看出,對于足球帶來的損害學校并沒有針對這一項目特有的保險機制,在我國基本與學校有關的活動保險都包含在學生意外保險中,很顯然學校體育保險險種單一滿足不了各類人群的需求。
4 結論與建議
(1)我國保險的發展近幾年才起步,處于初級階段。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保險險種單一、有關條款不明確、相關法律不夠完善、服務質量不夠好。(2)對于學校體育保險來說,主要是學生平安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來代替。教育局頒布的《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涉及了學生自愿投保,對于投保方式、險種約定沒有特別的規定。在出現足球損傷事故后常因賠償問題發生糾紛這種現象很常見。(3)在學校足球體育保險方面由于足球項目本身的高風險性常出現損傷事故,但針對性的保險并沒有設立。出現這種現象是我國相關保險的法律不完善,相應的監管機制也不夠完善。
另外,前期國家體育總局青少年體育司對青少年體育專項保險做過專項調查,保險機構經測算認為,青少年專項體育保險具有可行性,并且愿意開發相應的險種并付諸實施。因此,我們有必要對校園足球專項保險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逐步完善校園足球專項保險機制,以保障校園足球健康可持續發展,從而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冬慧,劉兵.基于文獻計量學的校園足球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7(5):147-151.
[2] 毛振明,劉天彪,李海燕.校園足球實施一年來的成績、經驗與問題——論“新校園足球”的頂層設計之四[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6,50(3):66-67.
[3] 彭召方,袁玲,國偉,等.我國校園足球可持續發展的新問題解讀[J].體育文化導刊,2017(7):19-23.
[4] 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關于開展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通知[R].2011.
[5] 焦長庚.中美體育保險經紀公司核心戰略發展比較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5(10):145-147.
[6] 庹繼光.公民體育權利實現跨越《體育法》修訂[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7(2):49-53.
[7] 紀綱.中國學校體育保險的政策性解決方案探析[J].惠州學院學報,2016(12):125-127.
[8] 王曉娜.體育保險發展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6(6):114-131.
[9] 徐軍艷.當代大學生購買體育保險的現狀調查[J].遼寧體育科技,2017(4):23-26.
[10]姜毅.業余體育運動員損害的法律保障體系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6(11):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