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麗晶
我是一名初中語文教師,眨眼間已經工作了20個春秋了。曾經的我有歡樂、有憂傷、有沮喪、有迷茫,甚至是憤怒。我沒有什么轟轟烈烈的壯舉,更沒有值得稱頌的大作為,可是平淡的教學生涯卻賦予了我寶貴的課堂教學經驗,為此我感到快樂和幸福。
記得那個學期,我擔任初一的語文課,這個班級的學生比較調皮,不遵守課程紀律,上課東倒西歪,回答問題亂七八糟,作業不按時完成,跟一窩蜂似的。為此我很生氣,也很上火。在每節課堂上我都要嚴厲的批評一些學生,并糾正他們的壞毛病,并且制定懲罰他們的措施,我本以為這樣一來,學生們的壞習慣,壞毛病會消除的。可是恰得其反,學生們在課堂上一言不發,放棄學習,課堂上變的死氣沉沉,毫無生機,有些同學甚至對我產生敵意。這時我心里亂成一團,感到惶恐不安,真是“四面楚歌”!
靜下心來,我開始反省自己的教學工作:作為教師我對待學生的態度過于粗暴,教育方法太簡單。作為教師教育學生應該嚴而有度,而不是高高在上。作為教師應該與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師生共同活動、共同學習、共同提高。
我覺得我應該改變自己:讓面容變得溫和起來,讓聲音變得輕柔起來,讓感情變得細膩起來,讓心靈變得豐富起來,讓生命變得燦爛起來。
我要學會關注每一名學生:關注他們的快樂,關注他們的憂傷,關注他們的學習生活,關注他們的情感體驗,關注他們的人格養成。
我要重新收拾心情,重新出發,用關愛去認真傾聽每一個學生的心聲。
我要讓學生對我有一種親近感,讓他們喜歡我,喜歡我的語文課。
班級里有一名叫李大壯的同學,長的眉開眼笑,胖乎乎的,說話尖聲尖氣,人未到聲音先到。課堂上常常是沒等老師把問題說完,他就把手舉起來,并且喊叫著:“老師,我說!”他的這種言行,同學們很反感,我也接受不了,因為這樣既擾亂課堂紀律,又打破了老師的教學思路,對此我常常是哭笑不得,甚至是氣急敗壞。我該怎么辦呢?
我在心里暗暗的對自己發誓,不要生氣,不要沖動,不要討厭學生,成為他們的朋友吧!
忽然間,我覺得眼前的李大壯同學是那樣的可愛,笑容是那樣的燦爛,我的思想是那樣的理智,那樣的清醒。我心平氣和的,耐心而真誠的對他說:“請你回答老師的問題,盡情地展示自己吧!”與此同時我要求全班同學謙虛認真傾聽他回答。這樣一來,他倒安靜了許多,不再那么張揚了,嚴肅認真的回答著老師的問題。其他的同學也不再像以往那樣拿他取笑、逗樂了,都進入了學習的狀態,班級里的氣氛祥和安靜起來。
就這樣一節課,兩節課,節節課的上了下來,李大壯同學不再像從前那樣冒冒失失的惡作劇了,而且漸漸的說話禮貌得體了,對我有了好感,并且愿意和我接近,對我很尊重。可見理解、尊重是相互的啊!一學期下來,我們師生合作的很好,建立了感情。同學們都投入到學習中,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充滿了生機,充滿了歡笑,我的心情也輕松了許多,也愉快起來!
每一個學生都蘊藏著極大的學習潛能,每個學生都有自己豐富而獨特的內心世界,所以在課堂上,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這種尊重既是對學生潛能的信任,又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紐帶,它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參與性。
在課堂上,教師要善于控制、調整和超越自己的情感,面帶笑容,充滿激情,心情愉快,這樣學生也自然會笑起來,使整個教學活動變的輕松和諧,其樂融融。學生的思維放飛起來,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課堂效率也會相應的提高。
在教學活動中,如果沒有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就會使教和學分開。進入中學后許多學生對語文有一種厭煩和恐懼的心理。而融洽的師生關系能讓學生對老師有一種親近感,愿意把自己學習中遇到的困惑告訴老師,吐露他們真實的想法,這樣便于老師在教學活動中采取適當的方法,克服學生各種消極的思想,教師心領神會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動作,都會使學生愛上語文課,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