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和難點,當前小學作文教學現狀堪憂,許多學校對作文教學不夠重視,學生作文脫離生活,作文思維墨守成規,教師的作文能力普遍較低,隨意性強、效果不佳。本文從培養興趣、積累素材這幾個方面,略談了自己的一點做法。
關鍵詞:興趣; 素材; 語言; 方法; 多練; 互評
引言
作文教學,就是語文教師指導學生寫作的教學。從宏觀來說,其目標是作文育人;從微觀來說,是通過作文教學使學生能寫日常生活和各種需要的一般文章,即能寫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常用應用文等。它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在作文考試中分數比重大,有人把作文稱為“語文的半壁江山”??梢娖鹪谡Z文中的地位不可忽視。而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該如何去指導學生打好這“半壁江山”呢?我們知道任務是艱巨的。張志公先生曾說過:語文教學在普通教學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個“老大難”。而作為教學恐怕又是語文教學工作中的一個“老大難”。換言之,作文教學是“老大難”的“老大難”。 本文將就當前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一番具體的分析,并努力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對策。
一、中學作文教學中的問題
當前部分教師,對作文教學的規律研究得不夠。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下,舍本逐末的做法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和能力的發展。比如,有的單純以寫作知識為中心,占用大量的時間進行“佳作理論加范例”的講座式教學,耗時低效。有的不是從生活出發激發學生真體驗、真感受,而是教給學生“偽圣化的情感,功利化的思想和成人化的語言”,使學生喪失了寫作個性與創新精神。有的設置流于形式的寫作活動,不善于將學生的思維相向深入,調動不起學生參與的興趣和寫作動機等。其結果是作文課成為師生最頭疼的課,學生在小學寫了幾年作文,到了小學畢業時寫出的作文依然語句不通,表意不明,文章從頭到尾假話、大話、廢話連篇,內容空洞無物,缺乏真情實感,語言表達乏善可陳,這已經成為目前很多學生作文的共同狀況。學生害怕寫作文,討厭寫作文,老師也怕教作文,這種窘迫的現狀不得不讓我們擔憂和深思。
縱觀小學作文教學的現狀,明顯存在著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學生害怕寫作,情緒低落
傳統的作文教學是教師命題學生寫,教師批改學生看,教師講評學生聽。在整個作文過程中,教師始終處于居高臨下的支配地位,學生則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的服從地位,提不起作文寫作的興趣。學生忙于應試,胡編亂造,虛情假意,蒼白吶喊,無病呻吟,《寫作大全》,《優秀作文選》等成了創作的“源泉”,“我”被排斥于作文之外,“我”的思想感情和鮮明個性都在這種編造的機械運動中枯萎了。而一旦丟失了“我”,作文就丟失了靈魂,學生就會陷入迷亂,詩情便蕩然無存了。作文成為無源之作,毫無生活氣息和生活情趣,這種狀態導致學生產生僵化的思維模式和機械的思維定勢,這樣當然談不上產生作文的興趣,一提起寫作,學生就恐懼,情緒低落,甚至棄寫。
(二)學生積累不豐富,頭腦中素材少
現在,我們許多的學校都安全管理第一,特別是我們的農村小學,學生生活貧乏,沒有接觸社會,對社會也就缺少了解。小學生的生活是枯燥乏味的,學生在平時作文訓練時,往往出現了這樣的情形:提起筆來,覺得沒有什么東西寫,這說明他們不知道該寫些什么,反映出了他們閱歷淺,見聞有限,頭腦中的寫作素材少,還反映了他們不善于發現自己經歷中有許多東西可寫等問題, 導致作文時無話可說,無事可敘,無請可抒,這也是學生害怕周圍主要原因之一,真可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二、小學作文教學中的對策
針對以上小學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我就如何進行作文教學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注重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不少學生一遇到作文課就會產生害怕的心理,情緒低落,不愿意寫作。對于這樣的學生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是首要的一環,我們常說“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的確如此。葉圣陶在他的《語文教學三十韻》中指出,作文教學要“一使學生需之切”,“一使學生樂其業”。這句韻語十分透徹地說明了作文教學要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因為它是力求認識世界,渴望獲得文化科學知識和不斷探求真理的帶有情趣色彩的意向活動。有興趣的學習不僅能使學生全神貫注,積極思考,甚至會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寫作者對自己所從事的寫作能力的內動力,當學生對作文產生了興趣,就能促使他細心觀察一些現象,提出問題,潛心思考,保持持久而穩定的注意力,提高創造思維的水平,從而寫出具有新意的文章??梢姡d趣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內動力,當學生對作文產生了興趣,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去寫作,俗話說:“知知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那么,應該怎樣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呢?
1、1.創設情景,激發創作欲望。
新的課程標準注重研究性學習,注重學習的過程。所以,有了一個好的主題之后,教師還應該再創設合適寫作的“大環境”、“小氣候”,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藝術境界,通過調動他們的感覺器官去含英咀華,捕捉寫作素材,觸發寫作的靈感和激情,讓他們出現創作沖動,變老師的“要我寫”為“我要寫”。我曾看到這樣的一篇課堂實錄《沙子的暢想》:
上課之后,老師先說:“我們今天先做一個游戲,”然后,老師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圓圈。
師:大家說說看,這像什么?
學生紛紛討論發言,有的說像太陽,有的說像硬幣,有的說想盤子……
接著老師又拿出一個裝有沙子的玻璃瓶,問:“這里面裝的是什么?”
生:沙子。
師:看到這些沙子你們想到了什么呢?
生:海灘、沙雕、游泳度假的人、帆船、沙漠、駱駝、古代城堡……
師:你們知道沙子是從什么地方來的嗎?
生:大海、西伯利亞、沙漠、高山……
師:你們知道沙子可以做什么嗎?一粒沙子可以做什么?很多沙子呢?
生:做房子修路、沙灘、雕塑、運動場、珍珠、琥珀……
師:有一些詞語如"一盤散沙、飛沙走石、眼里操不得沙子“,人們為什么這樣說?它們和沙子的特點有什么關系嗎?
學生經過討論,從各個角度總結出沙子的特點。如:個體和集體:一粒沙子很小,可是聚集在一起卻可以感大事,例如蓋樓房等等;平凡和偉大:因為沙子雖然不值錢,但它卻能與其他東西結合創造出奇跡,如沙雕給人類的享受等等。
最后教師請學生以剛才討論的話題自己隨意選取一個最感興趣的角度寫一篇作文,作文的效果可想而知。這堂作文課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教師能結合想象作文的特點,創設了輕松和諧的環境,例如一上課老師告訴學生“我們今天做一個游戲”,而不是“我們今天寫作文”。這樣,學生一聽心情愉悅,寫作文的煩惱一掃而空。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生想象力不斷涌出,教師也達到了自己的教學目的??戳诉@篇課堂實錄后在日后的作文教學中,我努力創設輕松的課堂進行教學,結果效果甚好。如以“母愛”為話題的作文訓練,一上課我先讓學生欣賞《念思親》這首歌,勾起他們的母愛情懷,然后讓他們談談自己的母親是怎樣的,有的同學說假日媽媽經常載著她去學習書法、圖畫,這讓她體會到了偉大的母愛……大家情緒激昂,有了傾吐心聲之時,我才讓他們以次為內容作文。結果同學們寫出的文章各不類同,都寫出了真情。
2、2.組織寫作興趣小組,開展作文比賽。
誘發寫作動機的心理素質之一就是“出于能獲得榮譽和利益的喜悅”,基于此,教師應該把獎勵當作培養學生作文興趣的催化劑,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使學生好好學習的愿望。缺少這種愿望,教育上任何巧妙的措施都無濟于事的?!睂W生對已經獲得一定成就的事物容易產生興趣,而且這種興趣還會不斷發展,形成某種愛好和能力。如果經過努力有了進步和提高,也會非常喜悅,并且信心增強,今后會更加努力。因此,在作文教學中一定要充分肯定學生的成績,大力表彰優秀,積極鼓勵進步。一次高分,一句溢美之詞,往往會給學生帶來新的希望,產生神奇的效力。有時甚至灰影響終身。特別是對差生的作文更要沙里澄劣中求好。哪怕是一詞之優,一句之佳都要給予肯定和表揚,使他們看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閃亮點。讓他們在成功的歡樂中始終充滿信心地作文。從前年9月份起,我校為了搞好作文教學,成立了寫作興趣小組,讓喜歡寫作的學生有表現自己的空間,且每個月進行一次作文比賽,面向全校征稿。在老師的指導下,興趣小組成員評出優秀作文或片段,并印刷成月刊,當作獎品獎給創作者。這樣,不僅僅收集了優秀的作文,還可以收集差生的優秀作文片段甚至詞句,使所有的學生都受到感激,享受到成功的快樂。這樣,學生的寫作興趣更濃了。
(二)注重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學生在作文訓練時,頭腦中素材少。在這一情況下,教師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積累寫作材料,讓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敘,有情可抒。
1、1.指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采集素材。
生活是寫作之源,這里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而觀察是學生認識世界,掌握寫作素材的重要途徑?!巴ㄟ^觀察,學生可以獲得親身的體驗,積累豐富的表象資料,可以為日后的作文提供大量的素材?!盵3]我訓練形式觀察生活分兩步走,即先“導察”,后“自察”。“導察”就是讓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去觀察。指導觀察時,要讓學生從觀察單純的事物和簡單的活動狀態著手,逐步觀察比較復雜和比較復雜的活動狀態。觀察的過程中,要指導學生觀察得“全”、“細”、“有序”,掌握對象的特征。“全”,即全面、完整,整體地了解;“細”,即細致、準確,以獲得精確的印象,熟悉事物的細部;“有序”,即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不遺漏,不重復;掌握對象的特征,就是能將該事物與同類或相類似的事物區別開來,找出它獨具的特點。經過幾次導察后,學生進行第二步的“自察”就比較主動,比較順利了,因為“導察”使學生喚起了觀察的主體意識,學到了觀察的方法。在“自察”的過程中,他們會感受生活,主動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與假惡丑,日后寫作將不再感到“無米下鍋”,習作中也不再缺乏鮮活的人物形象和強烈的愛憎感情。
2、2.指導學生看課外書,做好讀書筆記。
積累素材,除了留心觀察生活,獲得第一手材料外,還可以通過閱讀這個渠道獲得間接材料,可以說生活是作文的“源”,而閱讀是作文的“流”。杜莆曾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確,讀是寫的一條重要途徑。多讀書,就能通過書本這一窗口初步地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展望未來,從書中得到很多的寫作素材,寫作時唾手可得。所以我們要提倡學生大量閱讀,指導他們看一些有益的課外書,如《三國演義》、《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者》等,讓學,以生擴大閱讀量,開拓視野,積累素材。除次之外,還要提倡學生作好讀書筆記,俗話講得好,好記性不如懶筆頭,記讀書筆記可以加深對原文的理解,幫助記憶;可以積累知識,開闊眼界;可以鍛煉語言表達能力,有利于提高作文水平;可以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認真閱讀的習慣。所以我們要指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讓學生在讀書看報時,把一些名言、警句、精彩的描寫或議論語段,寓含一定道理的或有趣的故事等記下來,也可以就某篇文章或某本書寫一些讀書體會等。這樣日積月累,就為作文積累了很多素材,學生寫起文章來,就不會感到“無米下鍋”、“無話可說”了。現在我接手的這個班,第一次作文“記一件……的事”就有 六人因無事可寫而不交簿,交來的也有很多內容類同,比如有十多個同學寫“記一件令人氣憤的事”,內容都是被別人潑水、被罵,真的有點千篇一律的感覺。后來,我要求他們每天讀一篇范文,并作好讀書筆記,如記好詞、佳句、精彩段,或是寫一點心得體會。經過半年的訓練,大多數同學不再感到無話可說,文章也寫出了個性。
總之,要想全面提高作文教學質量,除了學生方面的因素外,每個語文教師應轉變教學概念,真正指導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做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根本上扭轉語文作文教學“少、慢、差、費”的局面,從而全面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作文教學任重而道遠,我們必須對作文教學現狀有個清醒的認識,重視人文關懷,放眼未來,立足改革,爭取使作文教學早日走出困境。
結 論
以上這些,只是我在教學實踐中根據學生出現的問題提出的一點膚淺的見解。我們也知道要搞好作文教學工作、沖破這一難關并不易,但深信經過大家的努力,共同出謀劃策,就一定能“指揮”好學生去打好“半壁江山”!
參考文獻
[1]連瑞慶.形象思維與中學語文教學[M]. 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227-286.
[2]陳玉秋.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222-300.
[3]于輝林.以創新精神催開寫作教學改革之花[J]. 北京: 語文教學研究 ,2006(2):41-44.
[4]劉企華.中考作文怎樣得高分[M]. 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2005.
[5]楊紅櫻.落實新課程理念,探索作文教學之路[M]. 北京:語文出版社,2006
[6]名藥.中學作文教學問題及對策[Z].http:wwww.soloveu.com/web-yt/learn/Print. 2006-8-26.
通信地址;廣西省貴港市平南縣武林鎮新聯小學李潔梅
聯系電話:18176583318
郵編:537308
工作單位:平南縣武林鎮新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