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香
【摘 要】信息技術的發展,標志著一個時代——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整合,促使了教育的信息化,使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教學成為可能和必要。計算機輔助教學(CAI)是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應用,它為教育教學提供了新的手段,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內容,為教育教學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創造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激發了學生學習熱情,促進了學生的自主發展。在創設情景時、在導入新課時、在講解重難點時、在練習鞏固時、在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時,恰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大大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 計算機輔助教學 優化數學教學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進入了信息時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已成為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在數學教學中,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使教學活動更加豐富多彩,讓數學課堂教學不再枯燥無味,給學生創設了大量的富有情趣的情景,讓學生接觸了更多的數學知識,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滿足了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讓他們看到了豐富多彩的數學世界。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技能,又能開發學生的智力,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新課標標準》要求“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對現代信息技術進入教學課程領域采取了“大力開發”的策略。這就要求,電腦和網絡等應成為學生一種重要的數學學習手段。要求教師普遍運用多媒體手段開展教學活動,一些過去只能通過思維、表象和想象領會的數學內容,可以得到直觀的表示和處理。一些數據處理有關的繁難運算,都能通過計算機運行,數學的現實情境和虛擬情境將通過現代信息技術融會貫通。現代信息技術強大的認知工具作用,無疑將極大的影響數學課程的發展?,F代信息技術之水,必將載著數學教學之舟一日千里,輕過重山。
我結合自己的教學經歷,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全面優化數學課堂教學
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數學課堂教學,讓數學課不再枯燥無味,給學生創設了大量的富有情趣的情景,滿足了他們的強烈的求知欲望,讓他們感受到了豐富多彩的數學世界。因此,我們只要深刻理解現代化教育的本質,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中繼承傳統教學的優點,努力探尋網絡環境下新的數學教學模式,就能優化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無論在人的發展還是在社會生活中都有巨大的作用。它引導著人們進入五彩繽紛的世界,種種事物的特點觸發了人們的好奇心并對此引起關注,促使人們去探索、去認識,從而增長知識,開發智力,熱愛生活。就數學教學而言,只有學生對學習內容和作業產生興趣,教學效果才會更好。
小學數學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主旨在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在數學教學中,如果把數學知識放在一個主動、活潑的情境中去學習,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利用計算機教學可展示優美的圖象、動聽的音樂,有趣的動畫,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利用計算機的動畫、漸變、疊加等效果和計算機的聲像功能將知識難點和某些過程直觀化,以多種媒體刺激學生的感官、深化認識程度,并通過揭示內在的規律和現象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應用多媒體可以變靜為動,加強對概念的理解;可以多方面,多角度地演示,強化算理教學;可以變靜為動,突破教學重難點;可以變靜為動,培養學生求異思維。
通過精心準備,教學中可以借助電腦、投影儀等先進的多媒體手段,向學生展示圖、文、聲、像相結合的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增大課堂語言流量及容量,從而可以優化數學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二、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能有效促進學生的意義建構
數學概念、公式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性。而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如果在教學中,教師只是一味地通過講解來使學生理解知識,一來枯燥乏味,學生不感興趣;二來學生也很難理解,就是記住了,也只是死記硬背,根本不理解知識。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為小學數學教學過程提供生動形象的感性材料,為學生搭橋鋪路,讓學生參與其中,幫助學生觀察、比較,逐步把握知識的實質,使學生更好地認識、理解數學概念、規律和法則。恰當地運用計算機課件輔助教學,把抽象變形象,不僅學生愛看,而且容易理解,從而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由此借助多媒體,不但豐富了學生的感性知識,同時,揭示數學知識的本質規律,化繁為簡,化難為易,達到啟迪學生思維的目的。
在教學“認識鐘表”這一節課時,利用多媒體把“神州五號”發射上天的過程展現在學生眼前,教師配以講解四個重要時刻,從學生熟悉的時事引入教學,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又很好的滲透了愛國主義教育。再如:“平移”一課中,教師電腦出示:奧迪圖標、電梯、風車、窗戶移動、跳跳青蛙、旋轉門等的動態過程,觀察哪些運動現象是平移?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導入,容易讓學生感受到到數學就在身邊,激起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很自然在形成數學與生活的鏈接,為下一步的探究創設了合適的情境。
三、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能有效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在數學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存儲功能,根據需要把一些圖形、題目、題目的分析或解答過程等預先存儲在電腦當中,課堂上適時地在學生面前再現出來;還可以利用計算機高速處理信息的特點,在課堂上快速、準確地進行作圖。通過計算機軟件,教師可以對教學目標信息實現實時控制,可以在任何時刻讓某個式子、某個公式、某個圖形出現;也可以在任何時刻讓展示對象客觀存在或隱去;可以隨機作出圖像;可以對屏幕上出現的運動對象隨時干預,象電影定格一樣使之靜止在某一畫面上,以對某些需要強調的運動結果進行特寫;可以對圖形(或圖像)進行局部放大等等。這樣大大豐富了教學手段,拓展了師生交流的渠道,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
心理學家皮亞杰說:“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創新、有所發明和發現的人,而不是簡單重復前人做過的事情?!爆F代信息技術手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不只是教學方法的某種改進,更是教學觀念的一次革命,因為它始終調動著學習主體的積極性,注重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因而利用多媒體手段進行小學數學的合作探究教學,有助于營造一種創新的氛圍,鼓勵學生大膽進行探索,多渠道地進行交流,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教學中對于一些板書浪費時間的內容,我事先制成課件,教學時只是輕輕地點擊幾下鼠標就可以了。教學綜合利用聲、光、形、色等形式,同時作用于學生的多種感官,既有利于表象的形成,也有利于知識的獲取和鞏固,它能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加大課堂教學密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學生學完《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后,我出示這樣一道題:"學校操場長 80米,寬50米,為了滿足學生活動需要,操場的長增加30米,寬增加20米,求操場的面積增加了多少平方米?"我們首先讓學生自己想一想,畫一畫,嘗試著算一算。學生在解題時出現了這樣的錯誤解法:30×20=600(平方米)。這時,我們按題意在屏幕上先出示長80米、寬50米的長方形,再延長長方形的長與寬,形成擴大后的長方形,并把面積擴大的部分涂色,就能直觀地看出擴大的部分并不是長30米,寬20米的長方形,再讓學生看圖思考、討論增加的面積應該怎樣求,在可視圖形的幫助下,學生很快用多種方法解答出來。
四、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能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多媒體與網絡技術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信息技術的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情并茂的特點。
恰當地運用多媒體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備的特點,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解決教師難以講明,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數學課本上的例題、插圖、推理、證明等等都是靜態的材料,單靠抽象的語言描述,學生不易理解,難以激發他們的主體參與意識,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運用多媒體把靜態的知識動態化,把抽象的知識情境化,有利于創造主動參與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創造性的解決問題,同時,讓學生學會用運動的、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問題。教師運用課件可以把復雜運動的過程展現出來,讓學生有直觀的了解,從而突破難點,把平時非常難以講授的內容輕而易舉地讓學生接受,顯示出巨大生命力。
小學生的記憶能力很強,但理解能力欠佳。如果我們的課堂教學只滿足于讓學生“記”一些知識點,而不關注他們是否真正掌握了其內涵,學生們就會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尤其對那些比較抽象的學習內容。為了幫助學生克服“在原有的認知結構基礎上,形成新的認知結構”過程中存在的困難,我們在使用常規教學手段教學的同時,恰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動態圖像演示技術,利用媒體信息傳播的豐富性、形象性和生動性,將比較抽象的知識加以直觀地顯示,以其較強的刺激作用,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的本質屬性,促使我們的學生了解掌握相對完整的知識形成過程。
例如,在講解“圓的面積”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圓面積計算的方法這一重點,我先在電腦上畫好一個圓,接著把這個圓分割成相等的兩部分共16份,然后通過動畫把這兩部分交錯拼好,這樣就可以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反復演示幾遍,讓學生自己感覺并最后體會到這個近似的長方形面積與原來的圓的面積是完全相等的。再問學生還發現了什么?這個近似的長方形的長、寬與圓的什么有關?從而導出求圓的面積公式。使得這課的重難點比較容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五、現代信息技術的輔助教學,能讓生活走進課堂,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能力。
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只是一種手段,目的是為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我們在利用信息技術時,應從教學內容出發,根據內容確定形式,首先考慮教學的實用性,在實用的基礎上再考慮切近生活的實際性和課件的美觀性,而不宜把課件做得太花哨,否則會喧賓奪主,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影響教學效果。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有的學生對數學產生枯燥乏味,難懂的主要原因就是脫離實際現實的生活材料,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不僅能使學生體會到所學的內容與自己接觸的問題息息相關,還能大大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注意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講求實效性。我在教學億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時在課前我安排學生自已上網查找有關本節課的數據,課上匯報。他們查找到的材料有中國土地面積,中國人口,地球到太陽的距離,國民生產總值……通過有說服力的數據,統計材料,學生輕松的完成了本課的教學任務,而且成功接受了一次愛祖國、愛科學的思想教育,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使學生的學習內容更豐富,更貼近生活實際,拓展了學生的知識視野,也豐富了教材內容,使教材“活“起來,真正體現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恰當選擇和運用信息技術最佳作用點進行輔助教學,能發揮其最大功效,可以減輕學生學習的重負,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給學生創造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有力地促進了學生的自主發展,使整個教學過程充滿樂趣,可以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樣化、視覺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數學概念的形成與發展,數學思維的過程和實質,展示數學思維的形成過程,使數學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