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摘要: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企業以及經營性農業服務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具有鮮明的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特點,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組織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要想在競爭中取勝,就必須重視人力資源管理尤其是團隊精神建設,不斷提升員工的團結意識、集體意識和責任意識,集思廣益,以增強團隊凝聚力和員工對企業或組織的歸屬感、集體榮譽感。因此,研究首先介紹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現狀,分析了其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及團隊精神在其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團隊建設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團隊精神 作用
中圖分類號:F3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9-0038-02
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現狀分析
(一)我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現狀
1.農民專業合作社迅速興起、迅猛發展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成立為農業生產走向規模化、標準化和專業化提供了重要保障,該組織載體的存在解決了合作社成員在生產過程中的一系列技術難題,并在資金、技術和服務上給予了農民極大的支持,讓農民的專業技能得以大幅度提升,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得以大大提升。除此之外,農民專業合作社引領農戶積極參與市場競爭,使得資本、技術、人才的要素重新在新的市場變化、需求下有效重組,對農戶聯合、合作、銷售、經濟收益作出了極大貢獻,成為近年來農業發展中的一大亮點。
2.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不斷發展壯大
龍頭企業本身具有許多優勢,比如在人才、技術、資金、設備等方面,并且在產前、產中、產后為農業生產提供各類生產性服務。在農業發展過程中,以龍頭企業為主的專業大戶對于其他農工專業合作組織等經營主體的發展起到了良好的引導和示范作用,各經營主體基于共同的利益而相互團結在一起,使得整體的市場占有率得以不斷提升,構建集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和銷售等于一體的農產品產業鏈,促進產業鏈中各企業的共同發展。
3.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比較快速
在農業的發展進程中,各個經營主體間并不是僅靠自身的力量就能發展起來的,而是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所以說,新型農業主體的不斷壯大,不斷發展,同樣也離不開健康健全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在農業生產整個過程中都需要協調推進各項專項服務和其他綜合服務,要在龍頭企業的引導和帶動下聯合各農民合作組織,并在專業大戶和其他社會組織或團體的共同參與下積極建立并完善以公益性和經營性為主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二)我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經營觀念落后,發展戰略不清晰
我國的農村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大多數,而農村人口大多是接受教育年限較短,所以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因經營管理的素質較低,學習一些新的、高科技的知識就比較難,這種生產經營中的投機心理和短視經營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有限資源的合理配置以及效率的提高,導致這些新型經營主體在市場上缺乏核心競爭力,經濟效益普遍都比較低。它主要表現在:大多數龍頭企業仍然以銷售為主,農產品初級加工,產業層次不高,產業鏈短,產業結構相對簡單,因此,增加了企業的風險。
2.規模化經營程度不夠高
雖然我國的專業大戶、農工專業合作社等的新型經營主體都有了很大的發展,但依然存在數量較少、經營規模偏小、績效較低、實力相對較低的問題,以至于吸引農戶的能力較弱,市場競爭力不夠強。主要表現在缺乏科技意識、品牌意識和科技創新能力,農業產業化“小、低、散”的產業結構狀況普遍存在,龍頭企業和農業產業集團數量少,并且有一部分的龍頭企業還處于市場企業價值鏈的低端。據統計,大多數的龍頭企業都沒有獨立的研發中心和專門的研發經費以及研究團隊,所以造成了過度依賴擴大生產規模來發展的現象,使其在市場的競爭力減弱,以“低價格、低成本、低利潤”的發展模式在這個日益發展、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是難以生存發展的。
3.管理模式不健全,內部運行不規范,發展不穩定
因為現在很多農工專業合作社的組織結構、內部制度不夠完善,管理模式松散,單一,產權不明晰,運行機構不規范,所以有的組織機構并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對員工的管理機制、激勵機制、績效、薪酬管理不明晰,社內或企業內的員工概念上的模糊會使他們對自己所在的企業、組織沒有歸屬感,對自己的工作沒太多的責任感,造成企業缺乏凝聚力,員工缺乏集體榮譽感、團隊精神和團隊意識;在生產資料供應、技術培訓、組織產品銷售等方面缺乏創新,并未重視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加工示范基地建設和網絡市場建設。
二、團隊精神的涵義及表現
(一)團隊精神的涵義
團隊精神是指多個成員基于某種利益或目標而相互團結成一個整體,個體之間相互依存,共同促進,并最終實現其奮斗目標的精神。團隊可在群體的基礎上發展而來,但與后者不同的是,其更注重整體業績、效益和責任,每個團隊成員都擁有較強的集體榮譽感和團隊歸屬感。除此之外,團隊為成員個人優勢和潛能的發揮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大家能從心底里認同并接受,從而擔負起應盡的責任,愿意為此共同付出,共同奉獻。
(二)團隊精神的表現
1.團隊精神表現在團隊與其成員之間
團隊精神極大地感染著每個成員,成員在感受到團隊給予的歸屬感后會更加積極地忠于團隊,并基于團隊利益或目標而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為團隊目標的實現而不懈努力。
2.團隊精神表現在團隊成員之間
一個集體的團隊精神將團隊成員融入心中,對團隊的全體成員都會有意識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在保留分歧、相互信任、團結一致的基礎上尋求共識。
3.團隊精神表現在團隊成員對待團隊事物的態度上
團隊成員積極投入時間和精力,參與團隊的處理,盡職盡責,努力工作。
三、團隊精神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的作用
(一)明確團隊共同的愿景和目標
一個團隊的成員由多種不同性格、不同成長背景的個人組成,必然有著不一樣的價值觀和文化差異,因此,建立團隊精神,整合多元化價值取向是一個經營主體得以繼續發展,取得成功的基本條件。不管是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還是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都是由一戶戶的農戶家庭組成的,都是以更好更快銷售農產品為生產的共同目標。團隊精神能創造出眾人是一體的感覺,并貫穿融會到組織的各個方面,使各種不同的活動融會起來。一個團隊的愿景是由一個個具體的團隊目標去實現的。團隊精神使農戶們對要實現的目標更加清晰和明確,并使他們具有團隊意識,在一個共同的原則和信念的指導下,向著團隊、組織統一的目標邁進。
(二)促進建立團隊制度和機制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多數經營者的自我約束力、自身素質以及受教育程度都相對較低,這使得團隊制度或機制的建立顯得尤為重要。管理制度的建立和靈活運行將為優秀團隊或組織的成立創造條件。而有了團隊的制度和機制后,有人嚴格執行有人嚴格遵守更是重要。所以,團隊精神和團隊意識對強化管理制度是至關重要的,提倡團隊的核心價值觀,發揚團隊精神,會使新型經營主體內的農戶們更加明確權、責的關系,從而約束他們的行為,更好地為實現組織目標服務,同時也取得自己在團隊發展中應得的收益。
(三)創立良好的溝通渠道
良好的溝通是一個高效團隊不可缺少的特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各個龍頭企業間,各個專業大戶、農業產業化服務組織間有了積極順暢的溝通才能合作;同樣,不管一個農業產業化的龍頭企業內部,還是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內部,都需要有效的溝通才能使這個組織有序發展。團隊成員通過公開渠道溝通,認真聽取其他成員的聲音,勇敢面對和公開公平地處理不同的意見,從而消除溝通的障礙,解決內部矛盾,聽其他成員的聲音,提高相互交往的廣度與深度,達成共識,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增強團隊的凝聚力。民主氣氛培養有助于團隊成員間的溝通與協助,凝聚團隊成員,增強團隊成員的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歸屬感、認同感,總之這些都是建立在團隊精神的基礎上。
(四)促進農業技術中的創新
一個具有團隊精神的組織會激發團隊中人的潛能與創新意識,并且團隊精神的存在會使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規模效率與管理效率得以一定程度的提升,這將會有效提升農戶的技術效率與創新意識。社會在發展,科技在進步,再新的經營模式、機械技術也會被淘汰,所以加強農業技術創新鏈與產業鏈的創新是非常重要的,推進農業技術創新鏈與產業鏈的雙向融合,推動和提升農業科技創新。
四、結語
“沒有精英的個人,只有精英的團隊”,建設具有團隊精神的高效團隊,實現團隊精神的導向、凝聚、激勵和規范。在現代社會生產方式、工作方式日趨集團化的今天,良好的團隊精神是一個組織取得成功的核心條件。在新的農業經營實體,只有當許多人圍繞一個團隊的目標,形成團隊精神,團結,協調行動,組織將蓬勃發展,事業將獲得成功。
參考文獻:
[1]吳金明等.“龍頭企業”、“產業一七寸”與產業鏈培育[J].中國工業經濟,2007(1).
[2]柯江林,孫健敏,石金濤等.企業R&D團隊之社會資本與團隊效能關系的實證研究——以知識分享與知識整合為中介變量[J].管理世界,2007(3).
[3]高素英,許龍,馬姝妍,王羽嬋.研發團隊成 員配置及團隊精神的調節作用[J].科技管理研究,2016(6).
[4]王樂梅,陳輝,熊璋,于黎明,徐平.基于團隊精神培養的工程師綜合素質培養研究與實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6).
[5]董漢強.論團隊精神對企業發展的影響[J].甘肅科技縱橫,2013(6).
[6]梁勇,彭國艷,湯方梅. 論企業團隊精神的培育,2014(1).
[7]李妍霏.團隊精神在人力資源開發管理中的作用.學術理論,2017(2).
[8]李新陽.創新體制機制培育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研究,2013(8).
責任編輯: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