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義官
摘 要:導入新課的過程是一個富有藝術性的過程。雖然有一定的方法,但無定法,而且是不斷變化的。只要我們在新課標理念下不斷深入,在教學中精心設計,認真總結,就會發現更多更好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關鍵詞:小學數學;情趣導入;應用
俗話說:“好的開頭等于成功了一半。”教師如能精心設計導入新課的好方法,將學生吸引到學習的美好氛圍中,就能把學生帶入思維和創新之門,使他們盡快進入愉快的情緒狀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教學過程創造最佳的認知開端,使他們盡快地接受新知識。
一、情境導入,培養興趣
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并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數學課程本身有獨特的邏輯系統和知識體系。而教師如果不能很好地站在宏觀層面來研究數學教學是很難真正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這是由數學課程內在的特性所決定的,不同學習領域之間強調一種聯系,如對空間圖形的研究是基于數量的把握的,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強調一種聯系,如乘除法之間的關系等。所以,教師應該具有大數學觀,具備由點及線及面的能力,深刻地對數學知識與方法的來源于發展進行探索,進而充分把握數學學科本質。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的導入得法能馬上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使學生的興奮中心及時實現轉移,從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去,這一點我的感受頗深。如教學“小時、分的認識”時,一上課,我特意把一個大鐘面掛出來,頓時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課一開始,我就問:“同學們,你晚上是幾點鐘睡覺的?”同學們有的說:“8點。”有的說:“8點半”。我又問:“你們早晨幾點起床呢?”有的說:“6點10分。”有的說:“6點半”等等。“那你們怎么知道這個時間呢?”一個學生站起來回答:“每天起床和睡覺都是爸爸媽媽叫我的,幾點鐘了是他們告訴我的。”“那你們想不想自己認識鐘表,不要爸爸媽媽叫呢?”學生齊聲回答:“想!”“好,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時鐘。”一節數學課就在這樣的交流情境中開始了,馬上把學生的思維帶入學習境界。
又如教學應用題時,一上課,教師就直接問:“同學們,你們喜歡看錄像嗎?”“喜歡。”“那下面先請同學們看一段有關春游的錄像。”同學們高興極了,個個都目不轉睛地看著。錄像的內容是買票滿20張可以打八折,以及怎樣安排坐車的問題。錄像看完后,我就提出問題:如果讓你當導游,既要讓全體同學都參加,又要考慮費用最省,你會怎樣安排呢?讓學生四人一組開展討論,寫出你組的方案。
二、精心設問,激發興趣
充分了解學生個性特點學生是教學的主要參與者,并且也是衡量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直接標準。課程改革不斷強調“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不同的學生之間有共性也有個性存在,因此,學生之間的理解自然會存在某種差異,教師只有充分了解學生個性特點,才能真正實現因材施教,實現全體學生的共同成長。
好奇是兒童的天賦,問題是數學的靈魂。因此,課堂上應該根據該節課的內容,精心巧妙地設計一些有趣味的引人入勝的問題,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活學生的思維。如教“圓的認識”這節內容時,我出示一段紗線,用紗線的一端系著一根粉筆,另一端系在圖釘上,并固定在黑板上,拉緊紗線,旋轉拿粉筆的手,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圓。提問:粉筆轉動時,為什么不跑到別的地方去,卻形成一個圓呢?這個圖釘在此圓中有什么作用呢?這段紗線又有什么作用呢?簡短的幾個問題促使學生進入渴望解開奧秘、樂于探索新知識的情境中,在此求知欲的驅動下,以樂助趣,學生的思維異常積極、主動。
三、語言增味,增強興趣
充分認識教師自身的風格。教師是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引導者,教師的教是決定學生學的水平的決定性因素。所以,充分認識教師自身的風格特征也顯得特別重要。這是為了在更大的程度上做到揚長避短,實現教學效益的最大化。尤其是在教學策略與組織形式的選擇上,同一內容可供選擇的教學策略與組織形式是多樣的,關鍵在于教師如何能夠幫助學生實現成長最優化的同時體現教師自我的價值,從而產生一種內在的為了自身成長的驅動力。
教師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不僅會增強吸引人的魅力,也可激發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調節學生的學習情緒,活躍課堂氣氛,使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多彩。如在講“零不能作分母”,在分數的基本性質里“零除外”時,我是這樣描述的:“分子分母必須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哪個都不能偏,只有0要除外,為什么呢?你們看‘0混身滾圓光滑讓它做分母,肩膀怎么扛得住分子這層建筑呢?”學生頓時哈哈大笑起來,孩子們就在這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增長了知識,并在學生的腦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再如,在分析作業時,我設計了一個“急診室”,把學生中出現的錯題抄出來,寫上:“誰來當‘醫生?給下面的‘急診病人治治病。”這樣的設計比“下面各題錯在哪里,請訂正”要好得多,因為他們都想當“醫生”給人家“治病。”每次出現“急診室”時,課堂就頓時活躍起來,同學們爭先恐后地舉起一只只小手,有的甚至站了起來,并喊著:“老師,我來,我來當醫生!”“讓我來吧!讓我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起來了,主動學習的熱情也高漲了,我就因勢利導,當“醫生”可要認真仔細,對癥下藥,才能把“病人”的病治好,否則要害了人家。教師這樣設計的目的就是為學生搭建一個相互交流、表現自我的平臺,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感到學習數學有趣味,真正達到把“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
總而言之,“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不僅要教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學生學習的方法。導入新課的過程是一個富有藝術性的過程。雖然有一定的方法,但無定法,而且是不斷變化的。只要我們在新課標理念下不斷深入,在教學中精心設計,認真總結,就會發現更多更好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