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麗+閻知知+吳思
摘要:文職人員制度是軍隊用人制度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面向社會招聘人才,實行聘用制管理,形成靈活的用人機制,對我軍人才隊伍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如何加強文職教員的培養,是軍隊院校面臨的重要現實問題。本文就我校文職教員隊伍落實情況,探討文職教員培養存在的若干現實問題。
關鍵詞:非現役人文職教員 教學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E2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9-0185-01
聘用非軍人文職人員是軍隊體制改革的重要戰略舉措,是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人才社會化的客觀需要。軍隊編制體制改革后,軍校軍人數量將進一步精簡,尤其是非軍政類基礎課程教員中軍人文職干部教員數量不斷減少,從軍隊發展趨勢看,文職人員必將成為軍校教學、科研以及服務、保障等領域的重要力量,其整體素質和教學能力直接影響到軍校教育、教學質量,加強對軍校非軍人文職教員的管理和培養,已成為當前軍校教育、教學改革中不可忽視的現實緊迫問題之一。
“新軍事變革”對全軍各級各類院校的要求越來越高,一個新型的軍校非軍人文職教員必須是具有良好素質的復合型人才。這就要求文職人員不僅要對所掌握的專門學科、工作崗位有所研究,還要求對其他學科、邊緣學科、新興交叉學科,尤其是軍事學科有較多的了解,這樣才能更好地運用現代技術手段、方式和方法做一名合格的非現役文職教員。針對目前我校基礎課程非軍人文職教員培養過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提以下建議:
一、強化崗前培訓
現階段軍校招收的非軍人文職教員多以應屆大學生為主,由于軍隊院校軍事職業的特殊性,初次踏入軍營,肯定有很多理論知識、業務知識、行業知識等需要學習。因此軍校應針對非軍人文職教員學科多樣化特點,結合基礎課程教學崗位性質、任務、職責、要求等科學、合理、規范、嚴格制定崗前培訓制度和具體實施計劃,培訓他們轉變角色、轉變觀念,盡快適應軍校教學工作。目前學校新教員崗前培訓軍人和非軍人不分類別集中培訓的模式很好,應保持、發揚。
二、提供技能培訓、繼續教育機會
文職人員在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職業生涯的長遠發展上與軍人干部一樣有較為強烈的要求。通過建立培訓學習機制,可以使文職人員形成對未來的良好預期,看到在軍校的長遠發展。就培訓而言,應在軍校建立起有效的培訓、再教育機制,為文職人員提供內外兩種培訓途徑,逐步解決當前文職教員這方面的現實需求。
內部資源培訓是側重于適應本職崗位所需的業務工作特點進行的培訓。方式可采用:一是崗位輪換,在第一年試用期或見習期,可把文職人員安排在不同教研室課程組崗位上實習,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崗位輪換;二是以老帶新,給每位非軍人文職教員指定一名較有經驗的干部教員作為導師,對口負責業務上的傳、幫、帶;三是交流互學,經常安排專題性交流,發揮文職人員地方大學畢業視野較為開闊、思路較為寬廣的優勢,鼓勵發揮各自的特長和優勢,實現知識、技術以及經驗等的共享。
外部資源培訓則是指按照軍隊系統對軍校教員隊伍整體建設發展的規劃開展的相關各級各類培訓,也要將非軍人文職教員納入進去,不要讓文職人員感到自己是“二等公民”,產生較大甚至不可撫平的嚴重心理創傷,從而影響軍校教育教學工作。目前這方面政策還不明確,這對文職人員繼續教育的愿望和積極性不能說沒有較大影響。個人建議可借鑒軍隊報銷士官在職學歷培訓部分或全額學費的做法,這樣既不影響部隊正常教學工作,也滿足了文職人員對繼續教育的愿望。
三、鼓勵參與科學研究
為滿足軍隊建設與本單位教學及科研發展規劃的需要,軍校可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鼓勵、引導文職人員將他們的聰明才智與軍隊建設發展的需要相結合,積極申報科研、學術等研究項目、課題,新教員也可從指導學員“四小活動(小制作、小發明、小論文、小革新)”開始起步。還可以積極吸收非軍人文職教員加入科研學術課題小組等方式,鼓勵他們主動承擔一定的科研學術任務,也可發揮他們知識面較寬,專業基礎扎實的優勢,將他們所學的知識、技能盡快轉化為教學、科研能力,并最終轉化為部隊的戰斗力。以科研學術工作帶動教學活動,努力提升非軍人文職教員的教學能力。
四、結語
總之,我軍的文職人員制度相比發達國家相關政策、制度出現和建立時間較晚,各方面還不是很成熟,但這條適應新時代我軍發展要求的路子已經走開,并且實踐已經證明方向是正確的,總體上是成功的,相信在科學發展觀指引下,適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情的我軍文職人員制度必將日臻完善,文職人員隊伍也必將成為我國防和軍隊建設與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為實現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發揮自身獨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職人員條例[R].2005-06-23.
[2]顧偉.文職人員若干問題研究[J].科教文匯,2007(8):43.
[3]于厚海.軍校圖書館文職人員培養與管理[J].政工學刊,2008(9):25.
[4]田益友.軍隊中文職人員思想狀況與對策分析[J].世紀橋,2008(10):71.
責任編輯:楊國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