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朗卓嘎
摘 要:情境創設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在豐富的情境中,師生之間可以進行充分的互動,同學之間也可以進行熱烈的討論,能夠把枯燥的知識轉化為更加生動形象,更加貼近生活實際,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正處于起步階段,但很多小學數學知識都比較抽象,這時小學數學教師就可以合理地運用情境創設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質量。本文主要探究了情境創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策略,以期起到拋磚引玉之效果。
關鍵詞:情境創設;小學數學;有效運用;策略
一、引言
在當今新課程改革深入推行的背景下,各種新型有效的教學模式不斷涌現,其中情境創設就是一種很有效的教學形式,對于提高教學質量有著非常顯著的作用。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的教學效率非常低下,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創設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習熱情,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充分發揮出情境創設的教學價值。
二、創設的情境要有“數學味”
在任何學科的課堂教學中,知識與技能都必須放在教學的首位,否則就違背了學科教學的原則與本質。小學數學教師在講解數學教學知識與技能的時候,要創設使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境,而且這些情境要充滿知識與技能方面的“數學味”,否則就會本末倒置,失去情境創設的意義。例如在教學《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時,教師可以播放一段籃球比賽錄像,并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喜歡看籃球賽嗎?說說你最喜歡的籃球隊員”,這時課堂氣氛會非常活躍,“我喜歡姚明,姚明太有名了,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我喜歡易建聯,他打球很厲害,轉身跳投的動作很優美。”“我喜歡勒布朗詹姆斯,他是當今NBA賽場上的第一人。”這時教師再引入教學內容,比一比哪位球星的進球率高,這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把學生從議論著“喜歡誰”的問題上,轉移到數學的學習上來,提高教學效率。
三、創設的情境要有“真實性”
真實的情境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和應用能力,而且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他們的情感能夠自然流露,學習態度積極向上。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所創設的教學情境,要符合學生的現實生活體驗,能讓學生在情境中樂于參與,主動進行探究,并最終解決問題。數學是一門非常嚴謹的自然學科,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程度極大的影響著教學效率。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根據小學生的自身特點,搜集他們感興趣的教學素材,盡量的貼近他們實際生活,要在平時多留意觀察周圍的細節,當學生對生活情境很熟知,很有親切感,就自然會提高了認知能力。例如在講解加法運算時,就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假如在某個班級里,有一些學生喜歡課外發展自己的特長,其中有6個學生報了課外舞蹈班,2個學生報了鋼琴班,那么在這個班里學習跳舞和鋼琴的學生一共有多少人呢?”,這時學生就會感到題目非常的親切,很樂于解答這道題目,很快的計算出6+2=8(人),這樣以實際生活為例子的方法,就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并在其作用下,去認真的解答問題。除了課堂教學以外,課后作業的設置也可以運用真實的情境,由于很多學生在放學回到家里,心態就會與課堂上完全不一樣,他們總會逃避寫作業,去玩耍或看電視等,有時雖然有家長不斷的督促,也只是不情愿的去學習。教師就要精心設置課后作業,融入有趣的生活情境,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完成好作業,真正的學會知識。例如教師可以出一道與家庭生活密切相關的題目:“小紅去幫家里超市買水果,買了單價為3塊錢的香蕉5斤,結賬時發現只帶了20元錢,那么這些錢夠買這些香蕉嗎?如果夠的話,應該找回多少錢?”。
四、創設的情境要有“思維性”
人在不同的情境狀態,思維活躍程度大相徑庭,某些特定的情境能使入的思維更加敏捷,并能迸發新的思想火花。就小學生而言,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薄弱,但是他們具有強大的探究能力,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發展潛力巨大。因此,教師在創設情境時,要多設置一些探究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例如《圓的周長》教學片段:學生動手測量直徑1分米的硬紙圓的周長。師:在測量中。你們發現了什么?生1:硬紙圓在米尺上滾動了3分米多一些。生2:圓的直徑是1分米,圓的周長是3分米。生3:我們測出的圓的周長是3分米不到一點。師:直徑1分米的硬紙圓的周長到底是多少呢?學生爭論,教師馬上用課件在屏幕上分別演示直徑為1分米、2分米的圓在米尺上滾動一周,引導學生去發現。這個情境有利于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發現、探究問題,但是學生經過交流學習后,得到了不同的結論時,這時教師就要及時地利用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追尋問題的本質,不能簡單地用多媒體的動態演示來平息爭論,讓學生思維的高度與廣度實現更好發展。
五、情境創設后的“去情境”
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師要注重創設有效的情境,引導學生展開學習活動,學生們在情境中學得形象、學得有趣,表現輕松積極,思維較順暢。但是通過在情境活動后對教學效果的研究發現,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概括提煉卻常不令人滿意,表現為學生缺乏數學抽象思維能力,所以數學課堂創設學習情境固然重要,而幫助學生在“去情境”的過程中獲得數學感悟和發現、學會數學思維更重要。例如《找規律》教學,在讓學生通過打節拍找出一定的規律后,可以讓學生用字母或符號表達出這些規律,或是用準確的數學語言表述出這些規律,真正的轉化為數學技能。
六、結語
總之,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深入分析小學生的心理需求和年齡特點,有效運用情境創設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學習知識,從而讓數學課堂充滿靈動與活力,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小學生健康快樂的學習和成長。
參考文獻:
[1]趙瓊.小學數學情境創設教學實踐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07):100-101.
[2]邱玉軍.小學數學情境教學要學會搭栽信息技術“快車”[J].數學教學通訊,2016(16):33-34.
[3]魏如根.境在情中,情在心中——小學數學情境教學初體驗[J].華夏教師,2015(04):28-29.
[4]劉建明.情境創設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7(02):22-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