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向東
摘 要:新課程改革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教學方法、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等都需要進行調整和改革,以此來提升數學教學的質量。而現代小學數學教學除了強化基礎知識教學以外,還需要重視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教學的目標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強化學生的基礎能力,也要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這才能夠使得課堂教學滿足新課程改革提出的一系列的要求。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提升建議;新課改
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信息的廣泛傳播,人們對生活各個方面的內容都有了更高的要求,當然,對小學數學學科也有著要求,無論家長還是學生,包括教師在內都希望能有個更高效、更便捷的方法,使教課的方式變得多樣化,靈活化,學生的學習氛圍以及積極性也會隨之提高,用最簡單的方法學會更多的知識。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狀
小學二年級的學生,由于已經在學校學習了一年的知識,已經對學校的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雖然小學數學的教學方法已經有了很多次的改革,但是目前依然存在著問題,①教學中,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應該是課堂的中心,但是目前,我國傳統的教學方法中,還是以教師教授為主,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很少,讓學生只會單純的聽課,并沒有學會對教學方法的思考;②由于課堂上的大部分時間被教師用來講授新的知識,所以很多的教學任務沒有完成,這就會讓課堂上的內容帶到課后去完成,這樣也會給教師學生均帶來更多的負擔。總之,這個時期的學生處于成長階段,學習興趣的培養,對學生日后的工作和學習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應針對這一情況,做出明確的目標和教學方案,想辦法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對策
1.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要想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就應該讓學生對學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知道學習的關鍵性,讓學生自己喜歡上數學的學習。小學二年級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他們的共性第一點是對未來充滿未知,沒有什么人生經驗,對于人生定位處于茫然階段;第二點是由于年齡較小,并沒有成熟的心性,喜歡做游戲,并且是他們日常生活的組成部分。教師就可以針對這兩點對教學方法做出調整,在教學過程中增加一些游戲的環節,讓學生在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學習,會增加他們的學習興趣。
2.采用多樣化教學方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在這個年齡段自身發展特點來進行教學,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科規律,整學期的學習總體目標,每節課的不同學習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適當的開展學習競賽,或者情境教學都是不錯的方法,例如,在乘法口決的學習過程中,可以讓學生以比賽的形式來背誦,就會增加學生之間互相的比較,從而增加學習積極性。
3.提高數學教師的專業素質
目前我國中小學的教師都有一些共性問題就是年齡偏大,雖然自身的知識儲備足夠教授學生學習了,但是對新的教學方法掌握的速度過于緩慢,導致教師大多采用傳統教學方法,而傳統的教學方法有很多弊端,如方法不靈活,缺乏針對性等方面。所以,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對策就應該是提高數學教師的專業素質。教師只有具備了較高標準的專業素質,才能做到針對學生實際情況靈活教學,因材施教。因此,在寒暑假期間,學校應多給教師增加一些學習機會,以此提高教師自身能力,從而為豐富學生的知識量奠定堅實的基礎。
4.幫助學生建立完善知識體系
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培養既需要重視基礎能力的培養,也需要重視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在教學的時候,教師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建立完善的知識體系,為學生日后的數學能力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小學數學教學階段有比較多的概念和定義的教學,教師在教學概念和定義的時候尤其需要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比如說在教學體積的時候,教師可以同時進行,周長面積等的教學,通過對比讓學生認識到周長面積體積等的不同,避免學生對這些概念產生混淆。或者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進行圖片展示。
5.根據教材內容進行教學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應該是根據教材內容進行的,因為學生的能力的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能力、發展情況制定自己的教學方法,而教材內容都是根據學生的智力體力心理能力的發展而制定的。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出發點應該是教材,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靈活地制定自己的教學方法,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自己擁有的課時數量,建立完整的教學體系,保證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知識,同時根據教材進行教學,還要求教師要多注意進行問題教學。問題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通過問題讓學生主動的分析反思自己的知識體系。教師應該給學生足夠的自由思考的時間,學生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向教師提問,教師要避免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嘗試來獲得答案。通過這樣的方法,學生能夠對知識有更加細致的理解和掌握。
6.鼓勵學生勇于思考
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其實是難度比較大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因為遇到困難而產生消極的情緒,這樣的情緒會使得學生的學習質量出現一定的問題,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培養學生養成勇于思考的好習慣,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解決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這樣學生的綜合素質才能夠得到提升。比如說,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給學生布置一些難度比較大的問題,而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或者學生可以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合作,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同時教師也可以在學生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提點,通過科學的引導來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三、總結
除了上述方面,教師還應該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在現代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通過對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來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總而言之,教師必須要針對課堂教學實際情況靈活的調整教學方法,尋找提升教學質量的最好途徑。
參考文獻:
[1]谷巖.巧用提問,化難為易: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提問策略[J].考試與評價,2016(5):24.
[2]蔡芝剛.淺談在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教育模式的轉變[J].新課程·中旬,2016(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