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明雪
摘要:當前,我國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黨中央已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戰略部署,但具體工作的推進落實,必須依靠各級領導干部。而一些領導干部面對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顯得手足無措、不知所以。因此,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提高領導干部改革創新能力非常重要。
關鍵詞:領導干部;改革創新;能力培養
一、當前領導干部在改革創新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
1、不想創新。主要表現:一些領導干部缺乏改革意識、創新意識和進取意識,滿足于小富即安、小進即止。缺乏窮則思變、后來居上的信心和勇氣,回避挑戰、回避矛盾,對問題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得過且過,不思進取。
2、不會創新。主要表現:一些領導干部總覺得老經驗才可靠,老辦法才管用,被陳規舊俗所束縛。抓工作照本宣科,方法陳舊,習慣在“是與非、行與否”之間簡單抉擇,不會運用網絡知識、信息技術和科學方法開展工作,不會通過聽取民意、集中民智、凝聚民力來解決棘手問題。
3、不敢創新。主要表現:一些領導干部缺乏擔當意識,拈輕怕重,怕擔責任,推諉扯皮。凡事找依據,文件沒說的不敢說,外地沒干的不敢干。困難面前束手無策,怕有風險、麻煩,遇事不敢直接面對,迂回應付、不積極解決,缺乏創新的信心和勇氣。
二、影響和制約領導干部改革創新能力的原因
1、缺乏擔當,責任意識不強。因為創新必然會面臨許多無法預見的風險,一些干部怕出風頭,怕觸犯上級,更怕出亂子、擔責任,在內心深處本能地拒絕創新,做任何事情都按部就班,不越雷池,工作被動。事業心和責任感不強,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首先考慮自己利益得失,從而導致畏首畏尾,裹足不前,不愿擔當,不愿創新。
2、自身素質不高,能力欠缺。有的領導干部本身素質不高,又不善于學習,跟不上形勢發展變化,平時忙于事務性工作,不能集中精力去學習和思考,所以能力欠缺,在遇到工作難題時,盡管想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卻拿不出具有指導意義的工作思路和建議,一切唯領導、唯文件、唯指示行事,沒有自己的主張和見解。
3、獎懲機制不健全,創新動力不足。改革創新型領導干部的教育培養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創新型干部的成長缺乏環境和土壤;改革創新還沒有被納入領導干部考核評價體系當中,沒有成為領導干部的主要職責,在制度和政策層面還缺乏對改革創新的激勵、保障和考評體系,提拔重用改革創新型領導干部的導向還未建立。
4、社會環境缺乏改革創新的共識。在社會輿論方面,還缺少甄別機制和寬容態度。因為涉及利益調整,大部分的改革任務很難達成社會的一致共識,特別是當改革所帶來的沖擊、陣痛出現的時候,社會的反應也會比較強烈,社會輿論和政治環境會出現比較復雜的局面,自然也就無法為改革者提供良好、寬松的外部環境,有時甚至還對改革者求全責備。
三、提高領導干部改革創新能力的意見和建議
1、加強干部改革創新能力培養。要把改革創新能力培養作為干部培訓的重要任務,通過定期培訓使干部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儲存大量的先進信息,同時不斷增強改革創新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增強進取意識和決策能力。要采取到先進地區考察學習、掛職鍛煉等方法,促使領導干部汲取改革創新的先進經驗和優良成果,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啟發心智,占領改革創新的前沿陣地。要引導領導干部經常開展民情下訪,從群眾中汲取營養和智慧,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激發群眾的創新熱情,從而形成改革創新的強大合力,增強領導干部組織群眾、引領群眾推進改革創新的能力。堅持循序漸進、因地制宜的原則,組織領導干部承擔改革創新的重任,在實踐中培養能力、積累經驗、提升才干,鍛造一支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領導干部隊伍。
2、將改革創新納入干部考評體系。在領導干部目標考評體系中加入改革創新的內容,從目標設計上突出改革創新的地位,保證每個領導班子、每名領導干部都承擔相應的工作任務。在目標設計上,要堅持共性和個性相結合,采取上級定標和自定目標兩種形式,使領導干部既要承擔共性的目標,又能結合實際確定各自的特色目標。在實施考評時,不僅要考評領導干部是否具有獨創的思維、鮮明的個性和出眾的能力,還要對改革創新的具體過程、改革成本、群眾意見和社會效益進行評估,從而做出對領導干部和改革創新成果的科學評價;不僅要考評顯績,更要考評潛績,不僅要讓短期見效的短平快項目成果得到褒獎,更要讓那些打基礎、利長遠的項目成果得到更高殊榮和待遇,從而激勵領導干部樹立“功成不必在我”的執政理念,以此鼓勵領導干部積極參與到改革創新之中。
3、健全完善改革創新糾錯容錯機制。要客觀公正的對待和評價改革創新過程中的失誤,創新過程是一個不斷實踐、探索而又充滿風險、攻堅克難的過程,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些失誤,付出一定代價。因此,要深刻理解并準確把握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三個區分開來”,健全完善改革創新糾錯容錯機制,堅定不移地激勵干事者、重用干事者、保護干事者,營造鼓勵探索、崇尚實干、支持創業、寬容失誤的工作氛圍。要發揮組織的保護作用,在輿論發難、立案調查、群眾上訪等關鍵時期,要主動擔當,根據實際情況,區分具體責任,對領導干部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要對創新與探索中的失誤與代價,多寬容、多理解,客觀對待,公正評判,除去原則性問題,允許其失誤,克服求全責備的狹隘意識和保守心理,讓改革創新的領導干部少些擔心和后顧之憂。
4、營造有利于改革創新的社會氛圍。要著力營造改革創新的良好文化環境,大力弘揚追求真理的求實精神、永不滿足的進取精神、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敢為人先的無畏精神、團結互助的協作精神,使改革創新成為領導干部積極進取的精神動力。要樹立各個層面改革創新的先進典型,大張旗鼓地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和成功經驗,要形成鮮明的輿論導向,對中傷、詆毀改革者的負面輿論要給予堅決有力的回擊,并積極消除負面影響,為改革者撐腰、為創新者鼓勁,形成人人參與改革、人人支持創新的生動局面。
參考文獻:
[1] 洪向華.提高領導干部推動改革的能力[J]. 唯實2014(01)
[2] 李小三.不斷提高領導干部的改革創新能力[J] .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08(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