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娜

摘要:生物學科是高中教學中比較重要的學科之一,但是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學效果一直不佳。因此,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本文將針對高中生物教學中微課的創新運用進行分析。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微課
引言:在先進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微課教學法已經廣為流傳。所以,為了響應新課改要求,積極完善高中生物教學中微課的創新運用就勢在必行。
(一)微課的相關概念和特點
微課,顧名思義,就是利用微小型視頻案例進行教學,這是基于新課標為要求、將教學實踐看做基礎后,在課堂內外都可實施知識及技能教學的小視頻。微課自身的教學結構相對完整,符合教學需求,能夠達到教學目標,所以微課教學活動具有完整性。另外,微課主體突出、內容精煉、教學重難點突出,承載了傳統教學特點,因此屬于教學形式的一種創新。
當前,微課教學存在四大特點。一是,微課的主題可以是一個知識點,也可以是一種解題方式,還可以是一個重點或者疑點,所設立的主題都較小,并且有明確的教學目標。二是,微課的時間短,一般在10min左右,但是含有比較豐富的資源和內涵。三是,微課的每節課只有一個主題,看似能學到知識少,但是學習效果好。四是,微課可以方便學生學習,學生只要處在網絡環境中就可以隨時隨地的展開微課學習,從而慢慢的積累知識,掌握相關重難點知識。
(二)高中生物教學中微課的創新運用
1、完善預習環節,有助于學生更好的掌握、理解生物學科知識
生物學知識點相對較多,剛開始接觸生物學知識很難快速理解或掌握。因此,教師在教學期間應根據教學目標及分類要求,制作微課資源,通過在線發布的方式打造微課資源數據庫,而學生則應基于本身學習狀況、主動選擇、學習。
例如,在“分子與細胞”第3章第2節《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一課教學中,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要掌握細胞質基質的功能及結構、進行葉綠體及線粒體的高倍顯微鏡觀察與臨時裝片等。此時,學生通過教材無法全面掌握知識、建立完善的知識網絡。
鑒于本課時重點是要求學生掌握細胞器結構及功能的要求,教師可以事先制作細胞顯微結構微課視頻,然后帶到課上,學生在學習的時候,通過移動鼠標就視頻就會自動顯示細胞器及細胞基質的作用及名稱、特點。由于本課存在一個“葉綠體、線粒體高倍顯微鏡觀察實驗”,所以教師可以將配套的實驗視頻剪輯成實驗原理、步驟、結果組成的三分鐘簡短微視頻,并在視屏中添加細胞結構與功能的特點,通過PPT演示的方式,幫助學生快速的了解學習重點、梳理知識結構,然后通過課本講解,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掌握重難點知識。
2、靈活、快速的導入新課內容
課前導入是拉開教學序幕的重要環節,因此教師要積極的使用學生熟知的音樂、新聞等材料,將其與教學內容進行融合,然后制造趣味性教學情境微視頻,在課前播放,達到課前導課的目的。
比如在“分子與細胞”第2章第5節《細胞中的無機物》一課講解中,教師可以剪輯《紅樓夢》中賈寶玉說“女人是水做的”這一段視頻,然后在課堂中播放,待學生看罷視頻后,就可以幽幽問道“既然女人是水做的?那男人是不是?”此時,學生受到視頻人物的影響,就會對問題產生一定的好奇心,從而就會對新課內容產生學習的欲望。
3、解答疑難,對復雜生物現象進行微妙描述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引入微課教學,有助于為學生培養建立解決問題的自主學習能力。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光合作用過程、興奮的傳到、染色體變異、基因分離與自由組合定律等都是教學中的重難點知識,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法,即枯燥又乏味,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大膽的利用微課教學法,通過制作微課件的方式提高教學內容的生動性與形象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抽象的生物知識。
比如在“穩態與環境第二章第一節《通過神經系統的調節》”一課的講解中,其重難點為興奮的傳遞與傳到。因此,為了實現對興奮傳到和傳遞過程的生動表述,教師就可以制作一個游戲性微課件,將其中各要素擬人化,比如在沒有有效刺激情況下,就不發生神經沖動,此時小人不動;當外界的叉子叉在小人身上的時候,就代表了有效的刺激,此時神經發生沖動,神經纖維內外開始出現局部電流,然后利用視頻的方式將局部的電流流動方向及電動勢展示出來。此時學生在微視頻的演示下,就清晰的掌握了相關知識的重難點所在,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深刻理解、消化新學的知識要點。
4、實現知識拓展,為各層析學生需求提供服務
學生之間的理解、學習能力存在差異,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因材施教的重要性。當前很多院校都開始運用ipad等作為教學移動的終端設備,所以教師應基于學生學習狀況有針對性的制作不同的微課件,從而提供給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學習,幫助他們拓展知識面,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需求,比如圖1中習題講解的微課模式就可以廣泛推廣。
教師在“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二)”一課的講解中,就應該基于各層次學生的差異,設計多個微課件,幫助學生拓展知識面。教師可以引導層次差的學生,觀看每對基因的基因型概率、表現性的概率計算方法的視頻;引導層次好的學生,觀看9:3:3:1的變式視頻,以滿足他們對知識的需求情況。此過程可以在學生預習及知識復習鞏固環節使用,同時能在課堂知識精講中使用。通常,教師要做好微課件準備,并積極的、經常性的發布微課資源供學生自主選擇、下載學習。
5、利用微課重現章節知識的骨架,幫助學生總結知識、復習要點
傳統教學中學生要通過摘抄板書的方式,掌握當堂課知識重難點。但微課可以再現所有課程,所以學生可以基于自身需求,合理的選擇微課課件在任意時間、地點反復觀看、學習,從而深入理解、掌握所需知識,且在復習階段效果更佳。
比如在每學習的期末、期中考試復習中,學生由于時間的原因會忘記一些知識。所以教師此時應將各章節的重難點知識制作成流程圖、概念圖形式的微課課件,然后發布出去,此時學生就可以通過下載的方式邊觀看、邊復習,從而就達到了復習鞏固的教學目的。
結束語:綜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實現微課教學的創新運用,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索欲望,提高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掌握、運用水平。
參考文獻:
[1]吳曉敏.略談微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6(83)
[2]陸林.談微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6(20)
[3]李偉平.微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