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家珍
摘要:面對農村學生普遍厭學的現狀,尤其是語文教學中閱讀理解難、作文難,導致學生對語文產生畏難、厭倦情緒這一現狀,我在實際工作中深有體會。為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我在教學中不斷摸索,使用了一些小技巧,如精心設計開篇的導語、課中穿插故事、一驚一乍法、小組競賽法、圖文并茂法等,努力把平淡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以吸引學生愿學、樂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技巧;學習興趣
只要語文老師有意識地在課堂上,適當地搭配一點顏色,添加幾樣佐料,把語文這盤大菜,用情用心地去烹制,使之色、香、味、質俱全,學生一定喜聞樂見,大快朵頤的。如何在教學中加佐料、配顏色呢?我在日常教學中運用了以下一些小技巧,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一、精心設計導語,引人入勝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先聲奪人的開頭,能一下子抓住學生,把散亂的情緒擰成一股繩,輕巧自如地推開新課的大門,激發學生的強烈興趣,創設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不然,老師在臺上講得口水四濺,學生可能在下邊昏昏欲睡。
我在教學古文時,考慮到學生對古文的陌生與畏懼,就這樣開頭的:宋朝開國宰相趙普,能輔佐宋太祖安邦定國,他的秘密武器就是《論語》一書,所以有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美談。而我國古代文化寶典“四書、五經”中,《論語》只是“四書”之一,你們想不想進入祖國傳統文化的寶庫,去找到你喜歡的珍寶呢???幾句話一下激起了學生勇敢學習古文的興趣。
二、課中穿插故事,提神醒腦
一堂課,讓學生四十分鐘都全神貫注很難。但是為了更好地提高課堂效率,也得千方百計,盡量讓他們精力集中。所以,課堂上,要時不時地刺激逗樂學生一下,以活躍氣氛,觸動學生重新興奮。
比如,有天下午我上課到二十分鐘時,不少學生明顯疲倦分神了。我突然大叫一聲:“哦嗬!釣魚島收不回來了。”學生們一愣,一個個被驚醒,莫名其妙,還有學生問為什么?是真的嗎?我說,看嘛,你們這種疲軟的狀態,東亞病夫似的,不挨打就算好的,還想收回釣魚島?學生們一下醒悟過來,精神為之一振,再次集中了精神。
再有一次,我教學中講到設置懸念這一抽象概念時,學生們似懂非懂,為了使他們明白我說,講個故事你們聽。學生一下來勁了。我講了一位才子寫詩戲弄一個為富不仁的財主的故事。財主母親大壽,才子在宴會上寫詩:第一句是“這個婆娘不是人”,財主一看,鼻子都氣歪了。接著寫到“九天仙女下凡塵”,又讓財主臉都笑爛了。緊接著才子又寫到“她的兒孫盡是賊”,財主一家又臉都氣紅了。停了一下,才子又寫到“偷來蟠桃獻至親”,財主才又大出一口氣,大聲叫好。學生在興味盎然的故事中,輕松愉快地搞清了什么是制造懸念,懸念在詩文中的作用。
三、引申擴展,發散思維,種瓜得豆
如果上課時,照本宣科,就事論事,學生難免產生枯燥乏味的情緒。我在課上為了避免這一問題,常常或旁征博引、開闊視野,或引導學生舉一反三,遷移聯想。盡量使學生腦筋動起來。
在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明白,化抽象為形象的妙處,我先列舉了“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白發三千丈,緣愁是個長”等例子,接著,我讓同學們探究這幾句有何共同特征,引導他們發現,都是把無形的愁形象化,真切可感,富有表現力、感染力。緊接著,我提醒到:古詩文的這些寫作技巧,我們應充分運用于平時的作文中,一定讓你的作文增光添彩。學生在主動的思索中,感悟到古詩文的美,又體會到了寫作的竅門。
四、一課一得,靈活機動,避免千篇一律
語文課,我不贊成每課都按一定模式教學。一堂課,只要能使學生有一個好的收獲,就算成功的課堂。如果總想面面俱到,按部就班地教學,久而久之,學生會審美疲勞,感到單調無趣的。
在教學古詩時,當讓學生找對偶句,品析對偶的好處時,有不少學生“撞大運”,不能準確找出,更談不上正確理解其好處。為了攻克這個難關,我不管本堂課的最初計劃,干脆給學生講起了有趣的對聯故事,讓學生在歡聲笑語中明白了對偶的特征、作用。
我講了解縉與財主斗智,把“門對千根竹,家藏萬卷書”一步步變成“門對千根竹短無,家藏萬卷書長有”,講了兩秀才對對聯“雞饑盜稻童筒打,鼠暑涼梁客咳驚”的故事,講了梁啟超兒時與父對對聯的“小子袖中暗藏春色,大人堂上明鏡高懸”這一故事。在講故事時,我靈機一動,不能光讓學生聽,還要讓他們參與,留出空白,觸動學生思維的興奮點。于是,我在寫了上聯后,下聯就打些埋伏,或故意把個別詞錯位,讓學生來補充或修改。學生們根據故事情節,幫解縉“短無”對出“長有”,又在我的提示下,發現暗藏春色與明鏡高懸對不起,改成高懸明鏡,更工整。學生們在生動有趣的故事中,不知不覺就感知了對偶句的特征。再叫學生從文中找對偶句,個個手到擒來,接著引導他們分析對偶的特征與好處,就易如反掌了。
五、綜合能力展示,魅力打動學生
要當好一名語文老師,除了要有深厚的語文素養,如果再充分運用其它的能力于課堂,用魅力打動學生,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教學《望廬山瀑布》、時,我以簡筆畫的形式,把詩中的的內容畫在黑板上,并標上關鍵詞,學生對著形象示意圖,很快就背住了這些詩歌。學生一邊贊嘆老師有才,一邊從畫中感知到作者的生花妙筆,品味到詩歌的美。哪還有厭倦害怕的心理?有時,在學習詩歌時,我先用一個學生喜愛的旋律深情演唱這首詩歌,在學生的熱烈掌聲后,說:大家想不想學唱?只要把它學懂后,馬上教你們??大家歡聲雷動,開心地與我走進詩意美的深處。
日常教學中,應該還有不少調動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的辦法,比如找錯字比賽、演講比賽、辯論會、運用多媒體教學等。這都需要我們有一雙敏銳發現的眼睛,有一顆摯愛本職工作的心。
語文教學難,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難。我們只有努力給自己桶里多裝水,只有挖空心思使出渾身解數,才能更好地吸引學生,讓他們愿學、樂學、學好語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