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勢在必行。小學中年級語文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整合應以學生的需要為根本出發(fā)點,在情境創(chuàng)設、突破重難點、閱讀教學、語言表達等教學過程中尋找最佳整合點,提高語文教學的時效性。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小學語文中年級教學;現代信息技術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下,小學中年級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以“平等”的方式進行的。讓學生進入平等的對話氛圍,享有平等對話的權利,這是“對話式”教學的前提條件[1]。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教育環(huán)境和有利的學習工具,成為一座架設在教師、學生和教材之間的不可替代的橋梁,而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更是勢在必行。
一、信息技術與小學中年級語文學科整合的內涵
所謂的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的具體內涵,簡單地講,就是在小學中年級語文教學的各項活動中,有針對性結合現代信息技術、資源、方法等于語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發(fā)揮好、利用好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功能,來提高小學中年級語文學科的教學效果,以更好地完成語文學科教學目標,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自新課程改革以來,課堂學習不再是教師強迫學生學習,而是學生渴望學習,渴望課堂教學的延續(xù)的地方。中年級的學生好奇、積極、主動、愛發(fā)表意見,上課時充分調動他們的主動性,教師適時加以引導,必然能取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2]。將信息技術與小學中年級語文學科教學進行整合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都是語文課程教學,可以做到文字與形象結合、聲情并茂,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有意識的學習和無意識的學習結合起來,既調節(jié)了學生的情緒,又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
二、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全面拓展學生學習素材
現代信息技術以其信息量大、操作方便、交互性強等特點,教師除了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課堂渲染、氣氛營造等輔助功能外,還可以發(fā)揮信息技術教學資源豐富的特點,來拓展學生學習語文的素材。比如在教學巴金的《鳥的天堂》疑問,文章主要講了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所見到的不同的景象。重點是通過兩次去鳥的天堂所看到的景物的對比,體會“鳥的天堂”的含義。教師在教學該課文時,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讓學生們能感受文中描寫的“鳥的天堂”那人與自然相處的和諧之美,增強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以往,教師對文章寫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同類作品補充時,常常采取的是簡單口述形式,這種方式能否起作用先別說,光是耗時耗力這點就十分不利,這時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強大的教學輔助作用,幫助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對相關內容進行介紹與補充。
三、運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情境
積極創(chuàng)設語文課堂教學情境是當前語文教學改革所采用的創(chuàng)新方法之一。合理地情境創(chuàng)設提供了一條有效的“捷徑”。作者在教學《長城》一課時,就利用信息技術,將長城的游覽全景圖在屏幕上播放,并配一悠揚的古典音樂,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便被引入到情境中,去“游覽”長城。在學生“游玩”之后,作者再引導學生進入學習,自然而然就順理成章,水到渠成。
四、運用信息技術,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
僅僅有興趣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正確的方法來支撐。培根說:有的書只要讀其中一部分,有的書只須知道其中的大概即可,而對于少數好書,則要精讀、細讀、反復地讀。同樣的,小學中年級語文教學也是這樣,有的文章是需要精讀,有的文章是讓學生自學。合理地選擇教學策略能夠最大限度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發(fā)揮主體作用,引導他們思考,引發(fā)思維的火花。將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中年級語文課堂進行郵寄整合,對于選擇合理的教學策略提供的一把“鑰匙”,開啟學生的智慧大門。作者在教學《母親的呼喚》一課時,就利用信息技術,預習匯報時,生字詞的呈現,表格式方式對課文內容的梳理。對于學生的預學成果的匯報一目了然。將自主學習與合作式教學策略有機結合,實現了打造小學中年級語文高效課堂的的目標。
五、運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作業(yè)評價模式
作業(yè)練習是小學中年級語文教學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信息技術在優(yōu)化作業(yè)評價模式上也同樣有效。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通過共享平臺,將學生的作業(yè)放在平臺上,讓學生互相之間可以看到對方的作業(yè),并鼓勵學生進行互評。這種方式既充分調動起了學生完成作業(yè)的積極性,又在一定程度上打消學生應付作業(yè)的念頭,激發(fā)起學生的競爭意識。
總之,要提高小學中年級語文教學效果,就要重視在語文課堂中合理使用信息技術。首先把孩子的學習基礎打牢靠,讓學生做到對語文基礎知識做到心中無誤,再因材施教合理運用教學資源[3]。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夯實學生的基礎,還要能因勢利導地滲透創(chuàng)新觀念,鼓勵學生跳出思維的框架,大膽學習、自主合作,鼓勵思維的大膽創(chuàng)新[4-7]。
參考文獻
[1] 許波.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初探[J].教育信息化,2004,33⑷:1-2.
[2] 李秋霞.直觀教學中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優(yōu)越性[J].教育信息化,2005,33⑷:9-10.
[3] 葉子青.讓語文教學走進生活[N].人民日報,2012-12-25.
[4] 林君芬,余勝泉.關于我國網絡課程現狀與問題的思考[J].現代教育技術,2001(01).
[5] 馮忠良.人本主義教育心理學與教學改革[J]. 伍新春,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00(01).
[6] 裴娣娜.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發(fā)展性教學實驗室研究報告之二[J].學科教育,2000(02).
[7] 羅志強.發(fā)揮多媒體在語文教學美育功能中的作用[J].中國電化教育,200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