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艷
摘要:《地理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地理教學內容的價值和作用在于為學生的終生發展受用。基于《標準》的指引可知生活化是地理知識的本質屬性之一。為探究高中地理教學內容生活化的途徑,從地理教學的生活化基礎理論知識入手,從挖掘生活素材和教學內容多元化教學入手闡述了生活化的具體途徑。通過探究旨在為高中地理教師加工、精心設計以及呈現生活化的教學內容提供可借鑒的理論基礎。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內容;高中地理
基于地理學科的本質而言,該門學科的生活性較強,地理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高中階段地理教師應把握該門學科的本質和知識的作用,從教學內容的講解入手,引導學生有效運用知識,進而掌握地理知識。
一、地理教學生活化概念和特點
結合高中地理學科特點,可以將地理教學生活化理解為:地理教師在已有的知識積淀基礎上,觀察和挖掘生活資源、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生活化內容輔助教學,同時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展示生活化內容的過程。地理教學生活化的特點包括有幾方面:其一,挖掘生活中蘊含的地理素材,充分展示出地理書本知識與生活知識之間的關系;其二,將生活知識融入到教學內容之中,提高內容的生活性和趣味性;其三,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展示地理知識的生活化特點。
二、高中地理教學內容生活化的必要性
高中地理教學中內容生活化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主要由于,其一,隨著新課改對中小學各門課程的改革,傳統“照本宣科”的弊端已經逐漸暴露出來。從生活角度入手實現地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靈活性是彌補缺點的方式之一;其二,目前我國各個地區運用的地理教材內容都過于理論化,同時僅呈現出一些原理性知識,為了幫助學生深入了解知識的內涵,還需要與生活密切聯系,強化學生的理解;其三,縱觀近幾年的高考題型來看,與生活的關聯性越來越強,如果學生不能從生活角度分析和思考,可能會影響學生的理解和答題的思維,最終影響學生的成績。
三、高中地理教學內容生活化途徑
1、挖掘地理教學內容的生活素材。(1)地理教學內容與當地生活化地理知識結合。高中地理學科是一門與生活密切聯系的綜合性學科。教師在呈現教學內容時可以充分利用該學科具備的特點,與當地的地域特點相聯系,從本地的生產生活中中挖掘地理素材。如在講解“太陽輻射”的相關知識時,少數民族地區可以聯系當地人們經常穿著的少數民族服飾講解;還可以結合市場上春夏季節買淺色系衣服為主,冬季賣深色衣服。這便要求教師用心挖掘地方性、生活性地理素材,精心融合生活與書本知識。(2)捕捉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地理問題。為了使地理教學內容突出生活化特點,教師應注重捕捉學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地理問題,但這項任務需要設置在教學活動開展之前,目的在于教師在教學中講解相關知識點時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因此,地理教師應布置課前任務或者活動,為學生空留出觀察生活和回顧生活中中遇到各種知識的時間,同時要求學生用書面形式提交,便于教師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
2、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呈現生活化內容。把握高中地理知識呈現的方法和技巧能夠幫助學生尋找地理知識與生活的契合點。(1)案例教學法。高中地理內容知識的呈現可輔助于案例教學的方法,利用案例具有的生活性展示出地理知識與生活之間的關系。如講解《海水的運動》一課的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穿插入幾個生活中常見的案例,比如泰坦尼克號撞擊冰川等案例。從案例的列舉中引導學生從生活角度學習知識。(2)研究性學習法。學生習得地理知識的過程并不僅僅依靠教師對內容的講解,還可以通過學生自主性的研究習得。高中地理研究性學習的方法流程為:研究主題的確定——學生制定研究方案——學生自主探究(輔助于教師指導)——學習成果的展示——師生的總結和評價。在該流程中,學生有效地將知識與生活相連接,還需地理教師的引導和提示。如講解風向變化規律相關知識時,提前要求學生觀察雨點什么時候分別敲打北邊、南點的窗戶。由此總結風向變化的規律。(3)多媒體教學法。現代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了教育技術的先進化和多樣化,高中地理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不再局限于文本和圖片形式,借助于多媒體技術能夠呈現出視頻、音樂以及動態畫面等不同的感觸覺效果。如高中地理“季風環流”教學內容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帶領在播放“黃土高坡”的陜北民歌過程中用圖片的形式展示出西北風、東南風形成的原理,激發學生的聽覺和視覺,進而總結出本節課的重點和需要掌握的知識。(4)合作與探討的教學法。小組合作方法和探討方法是伴隨著新課改進入課程教學之中的,以上兩種方法融入了當前新課改的先進且科學的思想,突出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內容呈現過程中有效運用以上兩種方法,鼓勵學生從生活知識入手探索和探究地理知識的奧秘。
如講解水資源時空分布知識時,可引入“農夫山泉有點甜”的廣告詞,引導學生注意為什么農夫山泉會將水源地設立在我國的那些地區?為什么要設立在這些地方?從中說明了什么?
3、地理教學內容與生活知識契合的注意點。高中地理教學內容與生活知識契合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其一,適度性。地理教師將知識的生活性特點呈現是為了幫助學生對知識有深入認識和理解,但不能為了追求生活化而失去了學科的理論性本質;其二,真實性。地理教師呈現的生活化內容應真實地來源于生活之中,而不是過于強調生活性而胡編亂造;其三,知識升華。目前,隨著課改的推動,很多高中地理教師認識到知識的生活化特點,在教學內容的加工過程中緊密聯系生活,但一些教師僅是簡單地羅列知識,并沒有將知識加以升華,導致許多學生仍無法將學習的地理知識運用于生活之中。
總之,學習知識的本質不在于習得,而在于運用。而運用知識則需要準確地把握書本知識和生活知識之間的契合度。對于高中生而言,還需要地理教師在內容的呈現方面、內容的講解方法精心設計,引導學生將所學地理知識有效運用于生活之中,實現地理知識學習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吳凌彥.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6(2):45—46.
[2] 李婧琳.高中地理教學生活化研究[J].學周刊,2016(31):67—69.
[3] 陸淋,盧世倫.高中地理教學中德育研究[J].瀘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12):89—9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