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藝
摘 要: 文明修身教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對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與社會、與他人的關系,努力成為高素質人才,實現全面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道德品質的形成發展經過的“兩個飛躍”為理論基礎,從高校輔導員、思政理論課教師、校園文化建設等角度,對大學生文明修身教育的有效途徑進行初步探索。
關鍵詞: 大學生文明修身教育 時代背景 有效途徑
一、大學生文明修身教育的時代背景
大學生文明修身教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對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與社會、與他人的關系,努力成為高素質人才,實現全面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015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訂“互聯網+”工作計劃,“互聯網+”上升至國家層面,并融入人們生活。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過程中,“互聯網+”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的同時,給予人們巨大福利和便利,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這是一個經濟與生活同互聯網聯系日趨緊密的時代。大學生對新生事物接受較快,學習欲望強但辨別能力不強,又處于“三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享受互聯網的便利,接受一些不良影響也便捷和容易,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了一定負面影響。全面提高大學生文明水準,培養大學生道德品質已勢在必行。文明修身教育是大學生生成和實現自身目標的過程,大學生的發展需要文明修身教育[1]。
二、大學生文明修身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一)矯正社會大環境中不文明行為負面影響的要求。
目前,中國人出境旅游的人數大幅提升,但隨之而來的是中國游客在境外旅游時不文明行為的屢屢曝光,影響中國禮儀之邦的形象。提升中國公民文明旅游的素質、規范文明旅游的行為已經到了刻不容緩之時。
不自覺排隊、隨地吐痰、亂扔垃圾、踩踏草坪、說粗話臟話、大聲喧嘩等公共場所的不文明現象時有發生。“訛人”、“碰瓷”在當今已經不再是新鮮詞匯。大學校園里,圖書館占座,食堂浪費飯菜,室內吸煙、吃氣味大的食物,寢室熄燈后不按時睡覺,隨手亂扔垃圾,情侶不分場合過分親密等校園不文明行為時有發生。此外,大學生群體作為上網大戶,網上不文明行為也不容忽視。
據《人民日報》報道,2015年9月,中央文明辦秘書組、未成年人工作組,中宣部宣教局與中國精神文明網聯合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央視國際網、中青網及新浪網、搜狐網,開展的“網絡十大不文明行為征集與評選活動”,評選出網絡十大不文明行為,網民對其深惡痛絕。
(二)提升高校輔導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要求。
高校輔導員不僅要做大學生的良師益友,而且要做一面引領大學生前進的旗幟。輔導員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對學生有著示范作用和潛移默化的影響,深深地影響著學生成長成才。學生日常管理工作繁雜瑣碎,常常占去輔導員極多時間和精力,然而,這并不能成為輔導員工作的全部。高校輔導員在學生工作當中要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線,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學生黨建和團建、日常管理與服務當中。大學生文明修身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應當日常化、常態化開展,這符合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中心的工作要求。
輔導員在大學生文明修身教育工作中,應當扮演好引領者和指導者角色,學生既是受教育主體,又是自我教育的主體。輔導員要充分把握學生成長規律、了解學生成長特點,強調自我意識、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創新,注重開拓文明修身工程常態化建設的內容、形式與途徑,重視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通過文明修身工程常態化建設進行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實現其校園主體地位,培養具有自尊、自信、自強、自律、自立等良好道德品質的學生[2]。
(三)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堂建設的要求。
《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指出:要建設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新計劃,確保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高校教學體系中的重點建設地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文明修身教育的主陣地,尤其是其中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對大學生文明修身教育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擔負著對大學生進行道德觀、人生觀、價值觀、法治觀教育的重要任務。思想道德品質形成和發展的規律決定了這門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
然而,一些思政課教師重理論輕實踐、重灌輸輕引導,這在高校思政理論課堂依然存在。身處價值多元、信息裂變、新媒體崛起的“互聯網+”時代,面對追求個性發展的“95后”大學生群體,思政理論課教師面臨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增強學生學習效果的雙重挑戰。因此,思政理論課教師需要在搞好課堂理論教學的同時,尊重和鼓勵學生作為主體的道德體驗和實踐,使大學生提高對文明修身的認知水平,自我建構和內化升華人格素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大學生文明修身教育的有效途徑
(一)充分發揮輔導員引導作用,促進文明修身教育內化于心。
要發揮好輔導員在文明修身教育工作中的引導作用,具備良好的道德修養是前提條件。一個擁護黨的領導、熱愛學校、關心學生、踏實工作、尊敬領導、團結同事、道德品質高尚的高校輔導員,能夠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好的榜樣。高校輔導員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形成,無時無刻不在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名合格的輔導員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這是做好工作的基礎和保證。
輔導員在文明修身教育工作中,要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學會傾聽。文明修身教育并不是一味批評學生的不文明行為。文明修身教育工作需要從關愛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的角度出發,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只有讓學生感受到愛,學生才會更好地理解、支持、配合輔導員的工作,才能發自內心接受教育和引導。
輔導員在文明修身教育工作中,既要全面又要細致。除了利用好班會、班委會、班團活動開展文明修身主體教育外,還要針對不同學生的專業背景、性格特點、家庭情況、學業情況,通過談心談話、線上溝通、走訪寢室、家訪活動等形式,有針對性地教育引導學生,將文明修身教育落到實處。
輔導員在文明修身教育工作中要重視制度建設。輔導員應當帶領班級結合班級實際情況,制定學生文明修身教育評定的量化指標,將室內吸煙、吃氣味大的食物,寢室熄燈后不按時睡覺,隨手亂扔垃圾等校園常見不文明行為作為扣分事項,將參與各項以文明修身教育作為內容的活動為加分事項,科學考評學生的學期和學年文明修身教育分數,作為綜合測評、評優評獎、干部推選的指標和依據。
(二)積極倡導文明修身活動,促進文明修身教育外化于行。
文明修身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優良校風、教風、學風、班風和學校人際關系的形成具有重要促進作用。高校學生組織眾多、學生活動豐富,文明修身教育應當成為學生組織的目標、學生活動的內容。青年志愿者協會、義工協會等高校具有公益性質的學生組織,應當聯合社會福利機構和公益力量,動員大學生廣泛參與愛心捐贈、義務支教、環保節能等公益活動。團委學生會應當組織好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班級團日活動。不斷挖掘綜合素質高、善于組織的學生干部,不斷豐富和發展文明修身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提升文明修身活動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堅持文明修身活動常態化開展,促進大學生在文明修身活動中自覺接受教育并付諸行動。
(三)注重思政理論課程建設,實現內化與外化兩個飛躍。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尤其是其中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在課堂理論學習之外,應當更加重視學生作為主體的道德體驗和實踐。這就要求思政理論課從傳統的課堂教學向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相結合的方式轉型,這要求思政課教師的講課方式從傳統的講授向講授與引導、互動相結合的方式轉變。
高校開設的眾多選修課是進行大學生文明修身常態化教育的必要的延伸平臺。人文社會、心理健康、傳統文化、藝術欣賞、文明禮儀等方面的選修課程,對于大學生進行自我了解、自我認知、批判思考、社交禮儀和多元視角觀察社會等諸多方面素質的培養都產生了積極作用。
道德品質的形成發展需要經過兩個飛躍:一是外在的社會意識內化為個體的道德意識,從而實現從社會意識到個體意識的飛躍;二是實現從個體意識到道德行為實踐的飛躍[3]。只有在該運行機制作用下經過上述兩個飛躍,個體的文明行為才能夠形成相對穩定的特質和傾向。高校思政理論課程建設的理論和實踐教學,應當緊緊把握道德品質形成發展規律,通過理論教學,完成社會意識到個體道德意識的內化;通過實踐教學,促進個體道德意識到道德行為實踐的飛躍。
參考文獻:
[1]王彬.馬克思主義“現實的人”理論視角下的大學生文明修身教育[J].長江叢刊·理論研究,2016(06).
[2]郭金玲,張仕禎.論高校文明修身工程常態化建設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科教導刊,2013(24).
[3]張耀燦,著.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