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坤清
【摘 要】本文針對目前中職學校教學管理中機制不完善、教學實踐課時不足、管理人員水平較低等問題,提出改進中職學校教學管理的措施:建立健全中職學校教學管理制度;加大實踐教學力度,引入校企合作模式;提高管理人才自身水平。
【關鍵詞】中職學校 教學管理 問題 改進方法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8B-0011-02
中職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及社會企業對中等職業技術人才需求的增加,對中職學校教學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中職學校教學管理存在的弊端和不足,結合具體案例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方法。
一、中職學校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
綜合目前中職學校教學管理的現狀,其不足主要集中在教學管理機制不完善、實踐教學相對不足、管理人員水平相對較低等方面。
(一)教學管理機制有待完善。目前相當一部分的中職學校教學管理機制方面存在著不足,通常表現為未能制定完善而科學的教學管理機制,在包括教學質量監督、信息反饋、教學方式督導等方面的建設相對薄弱,主要依靠學校教務處及部系檢查為主,部分學校及教師管理方法過于簡單,未能結合中職學生特點予以合理引導指正,甚至出現體罰等現象,不僅無法達成教學管理目標,甚至可能使學生產生抵觸逆反心理,不利于中職學校教學管理工作的深入開展。此外,教學評估體系也相對落后,目前部分中職學校僅僅通過期末考試的形式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及綜合能力進行評估,這種片面的評估形式無法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科學評估,甚至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造成影響,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實踐教學課時不足。中職學校肩負著培養復合型人才的重任,學生綜合素質及職業實踐能力的培養是中職學校的重要教學特色,但目前部分中職學校無法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實踐平臺,對于實踐課時安排較少,導致學生無法有效地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無法充分理解掌握所學習的知識,嚴重影響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無法凸顯出中職學校職業實踐教育的特色。
(三)管理人員水平較低。教學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個人能力及對教育理念的理解均對中職學校的教學管理工作質量有著直接的影響,目前部分中職學校過于側重教學科研工作而相對忽略教學管理人員個人綜合素質的提升,導致教學管理人員的教學管理理念陳舊落后,管理方法簡單,無法適應新課改形勢下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要求。
二、中職學校教學管理改進措施
(一)建立健全中職學校教學管理制度。教學管理制度是明確的組織行為準則,是實現科學教學管理的關鍵所在,在確保管理體系有效運行的同時,也從中反映出治理學校的思路和理念。完善而科學的教學管理體制不僅應當滿足學校教學管理需求,還應當體現新時代背景下社會對中職技術人才質量的標準。因此,中職學校應當從教學管理環節出發,建立健全教學管理制度,其中包括:
1.教學常規制度。包括學校日常教學工作方式及教學運行流程的管理,對教學文件的制定及管理等,通過制定完整而詳細的規章制度,確保教學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2.教學督導制度。嚴密的督導措施是確保教學質量的重要前提,通過教學督導檢查,能夠有效地對教學活動進行監督、檢查和指導。因此,將督導工作以規章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有助于明確工作范圍,并將督導工作細化為工作目標、督導原則、督導方法、督導人員配置、督導人員工作流程及工作細則等多方面內容,以規章制度的形式確保督導工作的深入開展。同時,建立督導委員會,由校領導統一管理,對學校教育質量進行分析、評審、探討及指導,并就教學規劃、質量評估標準、督導原則等事項進行督導和討論。督導委員會下設督導室、督導員等執行單位,由督導室負責督導委員會的具體執行工作,組織協調督導工作的實施,參與制定督導工作考核細則,對督導工作狀況、督導人員工作質量進行分析評估,提出改進意見,并定期向全校公布督導評估結果。督導員負責日常教學工作的組織執行,對專業、課程、實踐安排及實踐基地建設等內容進行督導,并對教風、學風建設及教學工作改革提供參考意見,評估指導教師教學水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態度、師生交流等內容。
3.管理架構。確保制度切實執行、完善落實是教學管理質量的決定性因素,因此,必須制定相應的規范管理架構。教學管理架構應當盡可能地將學校組織機構納入管理體系之中,例如,桂平市第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建立起二級四層的管理架構,采取校系二級管理體系,校級包括校領導、督導委員會、教學工作委員會及相關職能部門等,系級則分為系部級、教研組及班級三個管理層級。依據質量管理 PDCA 理論,將管理體系分為P(plan)、D(do)、C(check)、A(action)四個閉合的循環管理流程,實現全要素、全過程及全方位的管理監督,從招生質量到學生畢業后三年發展情況進行全過程追蹤,(下轉第30頁)(上接第11頁)并將與教學有關的組織機構均納入管理體系,實現全要素管理。同時,通過基層教研組的參與,建立學生信息檔案,實現全方位的即時信息反饋和分析,確保管理制度運行的科學性、規范性及完整性。
4.教學質量評估反饋制度。教學質量評估反饋內容包括日常教學活動、隨機教學活動及專項教學活動,其中,日常教學活動評估包括日常教學秩序檢查、同行評價、師生互評等,隨機教學活動評估包括督導人員對教學活動的隨機督導,專項教學活動評估主要包括某一專項項目的評估、實踐平臺建設評估、人才培養質量評估、課程建設評估等。通過對各類教學活動的評估反饋,同時積極引進教育方式改革、企業環境引進、創新思維培養等延伸評估要素,發揮評估系統的激勵性及引導性,并增加評估的科學性、權威性及全面性,確保教學管理工作實現常態化和制度化。
此外,應改變傳統依靠單一期末考試成績的評估方法,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從課堂表現、實踐能力、突發事件應對能力、自學能力、團隊精神、創新思維、職業道德等多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評估,適當降低考試成績所占比例,從而全面評估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加大實踐教學力度,引入校企合作模式。目前,中等職業教育應以市場就業為導向,以培養符合用人企業要求的復合型人才為培養目標,用人企業應當是學校教學質量最權威、最重要的評估主體之一。因此,在實施教學管理工作的過程中,應將用人企業對于教育質量的評估標準置于首要位置,在建立管理制度及評估體系時,充分考慮行業及企業要求,同時采取引進企業人員參與管理及督導工作。同時,應突出職業學校教育特色,為學生營造真實的實踐平臺,確保實踐課時充足有效。為實現這一目的,可通過與行業協會、相關企業的緊密合作,引入校企合作模式,邀請企業骨干人員為學生進行技能知識知道,或采取訂單式人才培養方式,幫助學生及時接觸企業環境,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的有機結合,深入了解行業需求,增強崗位適應能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三)提高管理人才自身水平。教學管理質量的全面提升離不開管理人員自身素質的提高,優秀的教學管理人才隊伍是中職學校教學管理活動深入展開的關鍵所在。因此,中職學校應提高教學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定期或不定期的以座談、討論、短期培訓、企業調研等多種形式加強管理人才的培養,提高管理人員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思路、師風師德等多方面的綜合素質,從而實現教學管理總體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崔 岳.中職數控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12)
[2]伍 欣,彭文勝,江 波.省教育廳全省中職學校教學標準開發——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企業人才需求調研報告[J].教育教學論壇,2015(21)
[3]周廣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中職學校企業管理課程教學中的運用[J].亞太教育,2015(25)
[4]張文華.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價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1(6)
(責編 劉 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