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靜
【摘 要】本文探討翻轉課堂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效果,以梧州市衛生學校 2016 級 154 名護理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問卷調查學生對翻轉課堂的評價和建議。根據學生的反饋,提出在翻轉課堂實施過程中要建立一個能夠與學生及時進行交流互動的平臺,同時教師應完善翻轉課堂線上線下交流,開發和制作更多優秀的視頻、動畫等教學資源,并對網絡資源學習平臺進行周期性的維護和更新。
【關鍵詞】翻轉課堂 護理學基礎 應用 調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8B-0088-03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是在信息化環境中,教師提供以教學視頻為主要形式的學習資源,學生在課前完成對各種學習資源的觀看及學習,課堂上師生共同完成作業答疑、合作探究和互動交流等活動的一種教學模式。翻轉課堂顛倒了傳統的“課上教師講授,課后完成作業”的教學安排,改變了教師獨白式的教學方式,實現了學生自主性個性化的學習,師生之間平等對話,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
護理學基礎是中等衛生職業教育護理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核心課程,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梧州市衛生學校基礎護理教研室借助申請自治區級精品課程及學校建設網絡教學平臺的時機,創建護理學基礎網絡資源學習平臺,其內容包括精品課程網站、手機微課堂、互聯網互動終端教學、教師信息化能力成長等,滿足了學生的自主學習需求,實現了信息技術及互聯網教學平臺與課堂教學的有效融合。同時,進行護理教學改革,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實施翻轉課堂。本文探討翻轉課堂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一、研究對象
選取梧州市衛生學校 2016 級護理專業 2 個班共 154 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護理學基礎課程在第一學年的第一學期開課,在此之前學生沒有接觸任何與護理學專業相關的基礎課程。
二、翻轉課堂的實施
護理學基礎課程共 144 學時,其中理論課 80 學時。梧州市衛生學校基礎護理教研室組建專業團隊,負責翻轉課堂的建設和實施,根據教學大綱、教學內容以及課程時數,選取課程中部分的重點和難點內容進行翻轉課堂教學設計,如靜脈輸液、口腔護理、壓瘡的預防和控制、心肺復蘇術以及血壓的測量等,課堂學習共計 32 學時,翻轉課堂實施流程見圖 1。
(一)課前教學準備。(1)在教學前對學生進行護理學基礎網絡資源學習平臺使用的集中培訓,并發布使用手冊。(2)教師依據教學大綱及具體學習內容,在線發布課前學習任務單、教師學案等。(3)學生在線查看本次課學習任務單,明確需要學習的知識點。(4)選取部分重要知識點拍攝成微課,將操作步驟繁雜的技能制作成規范化護理操作微視頻,將部分較抽象的知識點做成Flash動畫以及相關圖片文字資料等。以靜脈輸液為例,該章節學習資源包括教師微課靜脈輸液、規范化護理操作微視頻、臨床案例、輸液故障的排除 Flash 動畫及拓展資料等。所有教學資源的制作均由教師自己完成。(5)教師發布討論主題,學生針對學習內容進入討論板中進行話題互動,學生也可針對疑惑問題發布討論主題并相互交流。(6)學生完成在線測試,測試成績計入平時成績。
(二)課中教學實施。(1)教師依據學生課前在線學習反饋的問題,制定出教學方案,包括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教學環境及資源準備、教學課時及教學評價方式等。(2)教師結合該教學內容的重難點進行講解和分析,采用任務驅動型教學、案例教學、情境教學等適宜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3)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結合教學大綱要求制定相應學習評價標準表,通過自評—互評—教師評分檢查學習效果。以靜脈輸液學習為例,課前一周教師發布課前學習任務單,學生登錄護理學基礎網絡資源學習平臺進行相關資料的收集和學習,在自學中遇到疑問時,可以通過班級QQ群與教師交流,隨時答疑解惑。教師通過雨課堂平臺,布置習題,讓學生完成在線測試,以掌握學生的預習情況,從而做到心中有數,更好地掌握課堂。根據課前的自學情況,教師得知對于靜脈輸液的流程以及靜脈輸液故障的排除,學生反映較難掌握。因此,在授課中,教師設置一系列教學活動包括組織學生觀看規范化操作微視頻,讓學生參與教師自己制作的Flash靜脈輸液連連看游戲,在練習過程中通過智能手機拍攝保存輸液練習過程,提供自我反饋;組織輸液糾錯比賽等幫助學生掌握靜脈輸液。對于靜脈輸液故障的排除則利用教師自己制作的動畫展示靜脈輸液故障產生的原因及排除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突破學習重難點。
(三)課后拓展延伸。教師根據翻轉課堂的實施情況引導學生進行課后小結及拓展任務的實施。如靜脈輸液學習結束后,我們會根據學生的課堂練習情況布置病例供學生課后練習使用,并要求學生將學習成果運用智能手機拍攝,并上傳至護理學基礎網絡教學資源平臺,師生通過平臺進行互動、指導、評分。此外,在每章節內容學習結束后,及時完成在線測試,測試結果計入學生的平時成績。教師依據翻轉課堂的反饋信息進行教學分析,對學生在線測試錯誤率高的知識點進行重新設計和重點輔導。
(四)評價指標。具體如下:
1.網絡資源學習平臺學習情況。學生在討論板塊中的互動情況、完成學習任務上傳情況及在線測試成績,主要了解學生網絡資源學習平臺的參與程度及學習成果,反饋學生在線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教師翻轉課堂教學設計中存在的問題,數據從網絡平臺獲取。
2.教學評價。從課前學習情況,課中教學設計、教學過程實施及教學效果評價,課后拓展延伸等方面了解學生在線學習的基本情況及對翻轉課堂實施效果的評價。教學評價問卷在課程結束后發放,共發放問卷 154 份,回收有效問卷 154 份,有效問卷回收率 100%。
三、結果
(一)網絡資源學習平臺學習情況。討論板塊中共發布主題10 個,發帖人數達 129 人次;參與討論次數約 450 人次;參與在線測試的學生達 456 人次,平均成績為 80.33 分。endprint
(二)教學評價結果。教學評價調查問卷共設置 11 項問題,從“很符合”到“不符合”分為 4 個選項,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選擇,結果見表 1。
四、討論
(一)學生對在線學習的評價。網絡資源學習平臺的討論板塊中共發布 10 個討論主題,涉及輸液、口腔護理、心肺復蘇等內容,平均參與人數達到 82% 以上,說明學生參與在線互動討論的積極性很高。在線測試平均成績在 80 分以上,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學生在線學習效果較好。但從學生課后拓展任務完成的情況來看,成績不是太理想。分析原因可能為:本研究過于重視翻轉課堂的課前準備及課中實施,忽略了課后學生自我總結反思的重要性。我們僅僅將學生課前在線測試及課后章節測試的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在線學習效果的客觀指標,未重視學生參與討論的互動程度、課后任務的參與程度以及實驗報告單的書寫等主觀評價指標。因此,下一步需要完善翻轉課堂的評價體制。該教學模式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溝通表達能力、團結協作能力、時間管理能力等各項綜合能力,其評價指標應該是多維度、多方式的,不僅要注重客觀指標的評價,而且需要建立學生學習檔案,注重學習過程的評價,將學生參與翻轉課堂的各個環節按照適當比例納入綜合考評當中,真正做到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之間的有機結合。
(二)翻轉課堂的應用條件及實施要素。具體如下:
1.學生學習概況。課前一周,教師將本次課學習任務單及微課發至班級 QQ 群和網絡學習平臺,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相關內容的學習,學生為了完成學習任務往往需要登錄護理學基礎網絡資源學習平臺進行相關資料的收集和學習,在自學中遇到疑問時,可以通過班級 QQ 群和網絡學習平臺與教師交流,以利于課前自學。問卷反饋結果(1-3項)表明,絕大多數學生在線學習情況良好,通過翻轉課堂,既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又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了學生的信息素養,實現了成績和素質的共同提高。
2.教學過程設計。表1顯示,學生對本課程的教學設計認可度很高,而翻轉課堂的特點之一就是把知識傳授放在課堂以外,學生需要在上課前完成教學內容的自主學習。因此,翻轉課堂的關鍵環節之一便是課前學習活動的設計。以心肺復蘇術學習為例,課前教師布置了以下 3 個任務讓學生思考:任務1“心臟驟停的病人有哪些表現?”任務 2 “心肺復蘇術的操作步驟包括哪些?”任務 3“ 心肺復蘇術操作中,最關鍵的環節是什么?”以上任務設置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且每一個任務的解決都附有詳細的學習說明,包括學習進度、要求、相應的學習資源等,有利于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課程知識體系。另一方面,教師作為有效實施翻轉課堂的關鍵,在課前通過在線設置相關教學任務可以提前了解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困難,如在心肺復蘇術的課前自學中,很多學生反映心肺復蘇術的操作步驟繁雜,對按壓和吹氣難以掌握。因此,在授課中,教師通過示教,在練習中反復播放規范化操作微視頻,借助高級自動心肺復蘇模擬系統等給予學生針對性的輔導。可見,通過翻轉課堂,既增強了師生間的交流,也有助于學生知識的內化吸收。
3.教學內容選擇。表 1 顯示,大多數學生對翻轉課堂教學內容感到滿意。翻轉課堂的在線學習環節需要有足夠的教學資源作支撐才能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本課程教師設計并錄制了《基礎護理基本技能精品教學視頻》,從學生的視角去考慮,以生動活潑、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微課形式,對基礎護理基本技能進行全面專業的展示,幫助學生學習、理解和深化基礎護理知識技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使用場合既可以在課堂上播放,也可在線播放,讓學生使用手機就能隨時觀看學習,從而打造出高效的“隨身課堂”。此外,教師通過布置一定數量和難度適宜的測試題,與學生交流討論、完成實驗報告單等幫助學生內化吸收知識點內容。課堂上教師則根據課前在線學習、討論反饋情況,進行重點講解,合作探究交流學習體驗,從而保證了學習質量與教學質量。
4.教學效果。表 1 顯示,大多數學生對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感到滿意,并認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有利于幫助他們系統地掌握護理學基礎知識。翻轉課堂的核心是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要求學生在課前完成知識點的自主學習并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同時鼓勵學生利用網絡資源學習平臺開闊視野和思路,在課堂上帶著問題與教師和同學一起合作學習、自主探究,從而完成學習任務。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構建了完整的課程知識體系,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從“接受”知識向“建構”知識轉變,同時也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以及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等的綜合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保證了教學效果。
(三)翻轉課堂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課程結束后,從學生的反饋中得知,學生最希望得到的幫助是為他們提供更多互動交流的機會,其次是提供更多的視頻、動畫等教學資源和護理學科的前沿知識。實踐證明,翻轉課堂最大的特點之一便是將學生置于一個以任務和問題為主要線索的教學環境之中,而學生學習的關鍵因素之一在于思考和提問。有學生在反饋中提到其在網絡資源學習平臺中所提出的問題沒有得到教師及時有效的答復。因此,在翻轉課堂實施過程中建立一個能夠與學生及時進行交流互動的平臺顯得尤為重要。下一步,教師應與網絡技術人員一起完善翻轉課堂線上線下交流,與專業技術人員一起開發和制作更多優秀的視頻、動畫等教學資源,同時對網絡資源學習平臺進行周期性的維護和更新。
實踐證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適用于護理學基礎課程的教學,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實現教與學的有機統一。但在實施過程中依然會存在一些問題需要不斷改進。下一步應繼續研究和完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并擴大實施規模,積極探索、深化護理教育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鐘曉流,宋述強,焦麗珍.信息化環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1)
[2]陳 怡,趙呈領.基于翻轉課堂模式的教學設計及應用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4(2)
[3]汪曉東,張晨婧仔.“翻轉課堂”在大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教育技術學專業英語課程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13(8)
[4]蔡興紅.翻轉課堂的特點及其對研究生教學的啟示[J].亞太教育,2015(18)
[5]張金磊,王 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
【基金項目】2016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重點立項課題“‘互聯網+時代以護士職業技能培養為核心的護理教學改革研究與實施”(GXZZJG2016A076)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閉 靜 ,梧州市衛生學校高級講師。
(責編 劉 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