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晗
【摘要】閱讀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語文的教學活動一般是以一篇篇的閱讀文本為依托,來對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的講解和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肩負著為學生語文學習打好基礎的語文知識教學、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的教學和樹立學生正確閱讀觀的教學。本文從小學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出發(fā),在有效教學理論的基礎上,試圖提出一些可行的策略來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有效教學 小學語文 閱讀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8-0081-01
一次完整的閱讀教學設計必須包含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運用和對教學的評價。要讓閱讀教學有效起來,教師就不能只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做文章,要關注閱讀教學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力求完善閱讀教學各步驟,才能踏踏實實的上好一堂閱讀課,讓閱讀課堂有效起來。
1.教學目標的設定要明確具體
教學目標是有效教學的第一步,它對整個教學活動有指向作用,是教師選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重要參考,也是教師檢驗教學效果的重要標準。在設定教學目標前,要首先明確一點:設定教學目標,不是要描述教學內容、也不是要描述教師的教學過程或學生的學習過程,而是要表述在學習結束后,學生要做出怎樣的表現(xiàn)來證明其所學。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學習,主要是對語文基本字詞音的學習和語文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而這種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是貫穿整個小學語文閱讀學習的始終的,是一種循環(huán)漸進的過程。小學語文教師要清楚現(xiàn)階段的教學目標,必須要用明確具體的此舉表述教學目標,以更好的指導閱讀教學,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2.教學內容選擇要少“獨”多“基”
教學內容是教學的主要載體,知識點都蘊含在教學內容之中,以教學內容為依托傳達給學生。教學內容選擇是否合理、精當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有效性。為了保證教學的有效性,必須謹慎的選擇教學內容。
從宏觀上來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目標還是以“打基礎”為主。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就不能一味的追求“獨創(chuàng)性”,而要側重于為學生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要做到少在“獨創(chuàng)性”上做文章,多在“打基礎”上下狠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首先要考慮的是學生有沒有接觸過這文本中的生字詞、寫作手法、文體特征、閱讀方法等。在這個問題之后,要分情況來考慮。
3.教學方法要參考教學的情境
教學方法的選擇首先要根據學科特征和教學內容進行初步遴選,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大多都是圍繞某一篇特定的文本展開的,沒有像化學和物理課的實際操作技能明顯的內容,故一般是以語言形式獲得間接經驗為主,兼顧其它非語言形式教學模式,運用較多的有:講授法、討論法、問答法、練習法、多媒體展示法等。同一篇篇目。教學目的不同,教學方法也會不同:同一篇目有時不會只講一次,出于不同的教學目的,教學方法也會有所調整。
4.教學的評價要有針對性
特級教師于永正曾說過:在進教師之前要準備 100 頂高帽,隨時戴在學生頭上。可是這高帽,不是隨便就戴的,也要看這高帽是不是適合學生的頭型,符不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要讓高帽戴得合適,要讓鼓勵起到作用,在評價時就必須要有針對性。
(1)教學的評價要有針對性
教學的評價要有針對性,這是有效評價最基本的要求。新課標實施以來,學生的主體地位越來越受到重視,小學語文教師為了激勵學生進行閱讀學習,在對學生學習行為評價時也就多以鼓勵為主,甚至脫離學生學習行為,機械的重復類似于“回答得很好”、“這個觀點很新穎”的句子,但卻忘記了,評價最原本的目的是利用評價,引導學生進行更為有效的學習。如果教師一味的以鼓勵為主,不去有針對性的評價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生就很難真實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學習行為,也就無法進行積極有效的調整。從這個方面來說,非針對性的評價,是無意義的評價。
(2)評價方法要多樣
現(xiàn)在的師生關系向著尊師愛生、心理相容的和諧方向發(fā)展,教和學不是簡單的教師教學生學了,學生在教學過程的主體性越來越受到重視,逐漸的參與到教學活動的各個部分中,評價的方法也不再局限于教師的反饋,學生的評價也是評價的有效模式。小學生處在一個附屬內驅力較強的階段,比較樂于向同學和教師展示自己的能力,樂于參與課堂活動;另外,語文閱讀是一種人文性較強的學科,不像數(shù)學等學科一樣,具有“唯一答案”、“唯一解題模式”,有些主觀題答案是豐富多彩的,這些都為學生參與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評價中來提供了可能性。
參考文獻:
[1]楊愛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初探[J].基礎教育,2012(9).
[2]陸小平.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1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