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虹
摘要:案例教學法,是學生通過研究具體的案例獲取知識和形成能力的教學方法。在中等幼兒師范學校的信息技術課教學中運用這一方法,要根據課堂教學的目的選擇合適的案例,大膽地放開學生的手腳,讓她們去研究案例,發現案例所包含的信息技術,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要客觀公正。
關鍵詞:案例教學;案例教學法;信息技術課的教學
百度百科對案例教學法的解釋:“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case-based teaching),案例本質上是提出一種教育的兩難情境,沒有特定的解決之道,而教師于教學中扮演著設計者和激勵者的角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不像是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是一位很有學問的人,扮演著傳授知識者角色。”有些教師認為,案例教學法,就是教師講解一個案例,讓學生比葫蘆畫瓢地模仿。從這個定義來看,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案例教學,是通過一個具體案例的教學,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和形成一定的能力。并非讓學生被動地接受案例,模仿性地使用案例。而是讓學生研究案例,在研究案例的過程中,增長知識,形成能力,憑借從案例中得到的啟示,掌握的知識,形成的能力,創造性地使用案例,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地解決實際問題。教學的基本出發點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中等幼兒師范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學中,怎樣利用案例教學法培養學生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呢[1]?
一、根據教學的目的選擇案例
目的是做事的方向。做事總是有目的的。就像我們出門走路一樣,要去學校,要去北京、要去上海,總是有目的地的。沒有走路的目的,就不知道該往哪里去,亂舞目的地走下去,最終是沒有結果的。做事沒有目的,就不知道該怎么做,那將是一事無成。教學沒有明確的目的,不知道要給學生教些什么,只是憑感覺,或者憑興趣教學,那么學生將一無所獲。所以,教學總是有明確目的的。
教學目的有有大有小。就幼兒師范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學目標而言。有幼兒師范學校三年教學的教學目標,每個學年的教學目標,每個學期的教學目標,每個月的教學目標,每周的教學目標,每一堂課,也有每一堂課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外延依次減小。小目標是大目標的分解和細化,目標越小,描述的越具體,可操作性越強。
案例教學法以案例為載體,一個案例不可能承載三年的教學目標,甚至連一周的教學目標都不能夠承載。一個案例包含的信息量非常有限,通常只能夠涵蓋一堂課的知識點和能力要求。所以,案例教學法只適用于課堂教學。我們利用案例教學的目的是組織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某一堂課的教學目標。如果教師所選擇的案例中,沒有包含這一堂課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那么學生在案例中將得不到教師要傳授的知識和能力,達不到既定的教學目標。所以,教師選擇的教學案例,一定要包括既定的教學目標。
教師要熟悉《中等幼兒師范學校信息技術課程標準》,根據課程標準的培養目標和教學目標,結合教科書,確立本堂課的教學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依據課堂教學目標,選擇能夠反映教學目標的案例用以教學。如果沒有切合課堂教學目標的案例,就要自己編寫教學案例,努力使案例涵蓋課堂教學目標[2]。
二、放開學生的手腳,讓她們自己研究
中等幼兒師范學校的學生成分復雜,有小學沒有畢業的,初中沒有畢業的,高中沒有畢業的,有小學畢業沒有考上初中的,初中畢業沒有考上高中,或者中考成績很差的,高中畢業落榜的。90%以上是初中中考成績最差、沒有參加初中畢業考試、及小學畢業沒畢業的學生。從表面上看,是她們的文化課成績差;從深層次考慮,是她們的意志不堅強,缺乏克服學習困難的毅力,和智力偏低;從宏觀上講,是人的品質偏低。所以,在有些信息技術教師的心目中,這些學生是初中的渣滓,自主學習積極性不強,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偏低。寄希望于學生自己研究案例,是癡心妄想,白白浪費寶貴的教學時間。鑒于此,有些學生不習慣引導學生研究案例,而是自己分析案例,自己研究案例,僅向學生展示解決案例包含問題的方法。其實,這樣的教學方法是不可取的。
其一、違背案例教學的基本思想。從前面的案例教學法的定義知道,案例教學是讓學生研究案例,從中悟出所包含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術,就而使之獲得案例所包含的信息技術知識,形成信息技術能力,不提倡教師自己分析、講解案例。教師自己分析講解案例,有悖于案例教學法所不允許的。其二,無助于學生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毛澤東曾經說過:“實踐出真知。”強調實踐對知識建構和能力形成的重要性。古人也說過“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字面的意思是說,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總是膚淺的,要想獲得真正的知識,還是需要伏下身體從事社會實踐。老師的講解如同學生從書本上獲取的知識,對學生來時是膚淺的。教師要想使學生獲取真正的信息技術知識、形成真正信息技術能力,最好的辦法是讓放開學生的手腳,讓他們在就去探究。
所以,教師不要直接把案例中包含問題的解決方案告訴學生,要把按案例中包含的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研究去。教師可以巡視,發現收集學生反映出來的問題,或分散,或集中予以啟發和引導。
三、客觀評價學生的學習
幼兒師范學校以女生為主,正常情況下,女生占學生總數的98%以上。女生的最大特點是容易害羞。這種說法是淺薄的。為什么害羞,無非自己的所作所為違犯了道德,觸犯了學校的規章制度,或者不太合乎法律,心里有愧,感到無地自容罷了。有些教師掌握了幼師生的這一心理,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總是報喜不報憂。表揚學生做對的,做得好的,回避學生的錯誤解答。這樣的教學,不利于學生健康發展。
表揚學生無疑是正確的,但不能夠回避他們學習上的錯誤。學生畢竟是學生,做錯題是正常現象。所以,教師在案例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要客觀公正,對學生好的回答要予以肯定,錯誤的回答,要予以啟發引導,幫助他們糾正錯誤,獲取正確的知識,形成應該掌握的能力。
在中等幼兒師范學校運用案例教學法,教學信息技術課,既要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實施教學,還有兼顧案例教學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夠獲得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建雯. 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 中小學電教:下, 2016(8):112-112.
[2] 孫春花. 淺談幼兒園信息技術教學的應用[J]. 讀寫算:教師版, 2016(24):19-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