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剛
【摘要】大學英語教學“費時低效”的問題一直都是困擾業界人士的難題,而“減時增效”是破解該難題的良方。面對新一代大學生,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學時可以適當縮減。同時大學英語教師應當優化課堂教學策略,并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彌補縮減學時帶來的負面影響。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 費時低效 減時增效
【基金項目】(該文為湖北警官學院2015教學研究項目《湖北警官學院大學英語教學“減時增效”路徑探討》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8-0108-02
大學英語教學“費時低效”的現狀已經成為不容爭議的事實。大學英語課程開設時間長,受眾群體廣。在湖北警官學院,大學英語課程開設兩學年(四學期),而且全體本科生必須修讀。但是大學英語教學的效率較低。很多學生反映,相當多的大學英語教師還在延續“語言點剖析+課文講解”的老路,課堂教學多以傳授語言知識為主,忽視語言技能的培養。在目前的教學生態下,英語教師和課堂教學對提升語言運用能力作用有限。因此,大學英語教學“費時低效”的難題亟待破解。
大學英語教學“費時低效”這一難題,實際上包括兩方面,即“費時”和“低效”。針對這方面的問題,筆者認為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減時”和“增效”是解決這一難題的良方。
一、通過“減時”應對“費時”
湖北警官學院自2002年舉辦本科教育以來,大學英語課程都是開設兩學年(四學期),每學期周課時均為4課時。但是新形勢要求大學英語教學必須縮減課時。具體來說,“減時”的理據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一)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教學水平的提升使得大學新生入學時的英語應用能力較以往有明顯提高。2001年,國家啟動了新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經過十多年的實踐探索,課程改革取得顯著成效,構建了有中國特色、反映時代精神、體現素質教育理念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受益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教學水平也有了顯著提升。
在時間維度上,目前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教學呈現出持續時間長的特點,從小學入學到高中畢業,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時間長達12年,個別學生甚至從學前教育階段就接觸英語。在空間維度上,目前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教學已經全面普及,無論是城鎮學校還是農村學校,學生都有機會學習英語,個別學生甚至在基礎教育階段就可以獲得出國旅游、海外游學的機會。在能力維度上,大學新生入學時的英語應用能力較以往有明顯提高。以聽力理解能力為例,上世紀80年代中期,高考英語聽力考試只針對特定考生(如報考高等學校英語專業的高中畢業生),但是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聽力理解測試已經成為高考英語的必測項目,目前全國絕大多數省、市、自治區英語高考試卷都涵蓋聽力測試內容。由于高考英語聽力測試的“指揮棒“效應,大學新生入學時的英語聽力水平較以往有顯著提升。
(二)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大學生的英語學習環境較以往有明顯優化的趨勢。上世紀80年代中期,學生接觸英語的途徑較顯單一,基本上走的是“教材加磁帶”的路子;從90年代中期開始,互聯網開始走進學生的英語學習領域,學生接觸到的英語網絡學習資源日益豐富,學生在課堂之外可以獲取海量的學習資源;新世紀伊始,英語教學進入“互聯網+”時代。微課、慕課、電子詞典、電子教材、英語學習APP等豐富多樣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可供學生輕松獲取。類似QQ、微信之類的實時通訊工具為學生以書面或語音的形式與外籍人士用英語對話提供了方便。移動互聯技術的興起,打破了學生的英語學習時空局限,使得英語學習的“線下+線上”模式成為可能,幫助學生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向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的方向發展。
(三)先進的英語教學理念及其在教學實踐中的廣泛應用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使得縮減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學時成為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英語教學領域已經形成以下的共識,英語不光靠“教”,更要靠“學”,而且要在“用”中“學”,通過“做”來“學”,唯此才能使學習者在知識、技能、行動等方面實現“知行合一”。上世紀80年代中期,大學英語教學開始打破“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滿堂灌、一言堂”的陳舊模式,教學重心開始從“以讀寫為中心”向“以聽說為中心”;從90年代中期開始,合作式學習、任務型學習、自主性學習、研究型學習和體驗式學習等學習形式先后步入英語教學課堂,教師開始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新世紀伊始,借助移動互聯技術,英語教學實現了線下和線上的融合,“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和“課堂教學與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成為英語教學的主流。先進的教學理念在英語教學實踐中的傳播與推廣,顯著提升了英語教學效率,也使得縮減英語課堂教學學時成為可能。
二、通過“增效”破解“低效”
縮減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學時,不能以降低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為代價。要達到以上目標,就必須提高大學英語的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具體來說,可以從“教”和“學”兩方面著手。
(一)借助先進的外語教學方法,提升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教學效率。在落后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中,英語教師發揮的作用只相當于語言復讀機。落后的外語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的使用,不僅無法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而且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阻礙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而先進的外語教學方法的推廣和使用,將極大提升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樂于英語學習,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借助先進的技術手段,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培養。在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將多項技能訓練項目,比如聽力訓練、口語訓練、寫作訓練等等,放在課堂教學中教學。上述技能訓練項目,占用了大量的課堂教學時間。由于目前國內高校普遍采用50人左右的大班開展教學,在寶貴而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學生參與人數有限。另外,個別英語基礎不好的學生因為擔心犯錯、當眾出丑等原因,不愿配合老師開展上述的技能訓練。種種原因,都導致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因此,將上述涉及聽、說、讀、寫、譯等技能訓練的項目移至課外,要求學生在課外利用英語自主學習平臺進行練習,是提升大學英語教學效率的必由之路。
三、“減時增效”的探索與實踐
以筆者任教的湖北警官學院為例。自2016級本科學生開始,我院啟用新版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縮減了大學英語教學學時,將大學英語教學總學時由原來的250左右縮減至200左右。為配合新版本科人才培養方案,我院選用《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版)》系列教材,啟動新一輪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該系列教材致力于構建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創新型、立體化教學體系,數字化互動教學平臺為師生提供立體化的教學環境和便捷的教學管理功能,尤其是該教材的編寫者開發了“外研隨身學”APP。該APP將紙質版教材的全部內容整合起來,幫助學生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向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的方向發展。該教材的啟用,彌補了課時縮減造成的不利影響,促進了大學英語教學的“減時增效”。
與此同時,湖北警官學院的大學英語任課教師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動學生課外自主學習。例如,上課時教師會通過提問、小測驗等方式檢查學生課外自主學習的效果,并計入學生平時成績;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拘泥于零碎的語言知識的傳授,而著眼語言學習方法的引導、語言學習規律的掌握、跨文化意識和思辨能力的培養。在課外練習的安排方面,除了規定學生在課外必須完成教材上的練習之外,還規定學生要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參與并完成一項英語創意作業,比如排演一部英語小話劇、用英語制作PPT并進行演講、搜集英語新聞制作英文版“新聞聯播”、英語為電影配音、拍攝英文版視頻等等。上述活動促使學生在“用”中“學”、通過“做”來“學”,達到了“學用結合、知行合一”的效果,促進了大學英語教學的“減時增效”。
四、結語
綜上所述,“減時增效”是破解大學英語教學“費時低效”難題的良方。大學英語教師應秉承科學的英語教學理念,優化課堂教學。同時,教師應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先進的英語教學理念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正是實現大學英語教學“減時增效”的必由路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