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摘要】隨著國家加大力度推進就業創業工作,高校作為人才培養和輸送的重要陣地,如何為畢業生提供更精細、精準就業服務成為重要課題。高校校園招聘會是學生擇業的重要渠道,如何把握新形勢,提升校園服務質量,提高招聘效率,創新就業招聘模式刻不容緩。
【關鍵詞】就業 校園招聘 精準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8-0123-02
就業服務是高校就業工作的主要內容和職責,而精準就業服務是提升就業服務水平,做好新形勢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必然要求。通過對畢業生擇業渠道調研后發現,校園渠道(校園招聘會、學校發布的招聘信息、老師推薦)在畢業生求職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有45.9%的畢業生通過這一渠道求職成功。而在校園渠道中,通過校園招聘會求職成功占比近50%。因此,充分利用和挖掘校園招聘十分必要。
一、校園招聘會模式
1.大型雙選會
大型雙選會集中在每年的10-11月期間舉行,隨著學生和企業需求的提高,部分學校每年舉辦春季和秋季兩場大型雙選會。校園招聘會的規模逐年擴大,上百家用人單位到校招聘已屬常態,校方通過擴大招聘會規模,邀請更多企業參與,為求職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2.專場招聘會
校園專場招聘會是目前效率較高的招聘模式,是應屆大學畢業生尋找工作的重要途徑之一。這一平臺的發展有利于大學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的提高,同時有利于用人單位招到理想穩定的人力資源。
二、校園招聘會存在的問題和新形勢要求
1.雙選會人財物消耗大,但收效甚微
大型雙選會要經過前期的企業報名、審核、選拔、通知、確認,現場的安排、服務、維護,后期的反饋等一系列流程,但精細的組織和策劃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往往不能如預期順暢,由于企業的宣傳限制和學生的盲從心理,求職學生扎堆現象嚴重,導致部分企業展位前門可羅雀,部分企業人滿為患。高校招聘會數據統計顯示,一場大型招聘會參會企業上百家,提供的就業崗位超過3000個,最終簽約的畢業生卻不足5%。企業抱怨招人難,招聘成本逐年上升,校園招聘會不如社會招聘會快捷有效;學生抱怨招聘會上只是簡單的投遞簡歷,沒有和企業深入的交流和溝通;高校抱怨校園招聘會勞心勞力,效果不如人意。
2.專場招聘會針對性強,但學生擇業不明朗
較大型雙選會而言,專場招聘會更具有針對性,在招聘高峰期,為滿足企業的進校招聘需求,平均每天至少有10家企業進入校園。入校宣講多,企業求才心切,但相當一部分學生缺乏明確求職意向,主動性不夠,對于專場招聘會準備不充分,瀏覽觀望居多,部分畢業生只投遞簡歷不來招聘會現場,認為招聘會現場的單位不夠好,很多用人單位專場招聘會人數非常少。使企業、校方、學生三方均處于兩難的境地。
3.短時間內人職匹配困難
從目前校園招聘情況來看,企業要求越來越高,學生期望也越來越高,造成了供需不匹配,要求和期望斷層發展。企業既要求學生成績優異,又要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學生則期望獲得一份薪酬待遇好,符合自身價值觀的工作,但不深入的了解往往造成對彼此的誤解。
三、校園招聘會新模式探索
在傳統高校就業招聘會模式效果不良的情況下,高校就業工作急需進行創新,同時充分發揮互聯網的作用,拓寬招聘會形式,做到覆蓋面廣,效率高,學生喜聞樂見,積極參與。
1.傳統形式中發掘創新點
高校每年的大型供需見面會必不可少,畢業生在找工作的過程中需要經歷大型雙選會,這是對畢業生的一次歷練,也是對在校生的教育過程。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才能感受到來自競爭者的壓力,傳統招聘會雖有諸多不足,但可以在招聘會中融入職業生涯教育,就業指導等內容。例如學生在找工作中的簡歷咨詢,低年級學生的生涯外部環境探索,同時企業也可以為學生提供關于勞動合同,就業發展發面的咨詢活動,一方面幫助了學生,另一方面宣傳了企業和挑選人才。在巨大的外部環境壓力下,學生的改變和訴求變得清晰,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立竿見影。
專場招聘會中,積極鼓勵企業開展學生個人展示,生涯規劃,面試模擬等環節,使得求職學生在實踐中成長和鍛煉,提升就業技能,清晰職業目標。
2.大型招聘中尋求精細化
由于學生缺乏對整個行業的認知,在求職的過程中,缺乏對感興趣的行業的橫向比較,對于某學院或者某專業的學生而言,大型雙選會過于混雜,專場宣講會又過于單一,行業雙選會就顯得尤為重要。如電信專場、會計專場、建工專場、物流專場,舉辦類似的行業專場宣講會。也可根據學生感興趣的企業舉辦同類專場中小型雙選會,如會計師事務所專場、IT專場、銀行專場等。
模式上可根據招聘需求直接對接到相關學院或者專業,不僅招聘更有針對性,同時可根據學生時間安排宣講會,保證了學生的參與度,此外,此類行業專場宣講會不僅可以由學院來組織舉辦,也可對接相關的招聘求職網站,鏈接他們手中的資源,將校園招聘和企業社會招聘融合在一起,免去同學們四處奔波,到處瀏覽網站的費時費力,同時也為企業和校方節約了寶貴的資源。
3.互聯網背景下信息聯盟
“互聯網+”時代的來臨改變了人們生活方式的同時也促生了新的招聘方式,2016年由教育部和人社部共同舉辦的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網絡聯盟招聘周活動就是一個很好的佐證。線下的招聘平臺已不能以滿足如今高校畢業生龐大的崗位需求,網絡招聘平臺興起已成必然。
如今畢業生對北上廣深不再盲目追求,很多同學理性的選擇回生源地省市就業,但地方招聘情況獲悉較難,面試也極為不便,網絡聯盟通過在本地就業網站開設活動專區并與教育部會場鏈接,同時利用微博、微信、QQ等新媒體加大活動宣傳力度,轉發文件至本行政區域內高校,積極組織畢業生參加網絡聯盟招聘。打破地區和空間的局限,拓寬了就業招聘的渠道。
4.新媒體浪潮下緊抓風口
現在的學生對于互聯網產品的了解及實操性很高,學生的生活學習很大程度上也更依賴于互聯網,針對這一現象,企業和高??梢酝ㄟ^建立QQ、微信招聘群,公眾號,直播平臺等方式進行招聘,而畢業生也可以針對自己的興趣愛好,加入到自己心儀企業的線上招聘會,通過與企業HR,校友,部門工作人員的線上直接問答,得到更詳盡的多媒體資料、訪談及招聘信息,為自己的職業決策提供依據,也為企業招募人才獲得更直觀的評判。
5.深入企業體驗式招聘
精細化招聘服務,除了在形式上更被畢業生喜愛外,更應在深度上下功夫。鼓勵和響應企業通過職業體驗日或企業開放日等形式,帶領學生實地考察參觀企業,親身了解企業的規模、工作環境、工作條件等信息;另外,通過與企業員工的交談還可以了解企業提供崗位的性質和內容、企業薪酬、福利待遇及社會保障等,同時對企業為個人提供的發展機會和培訓機會等有一定的了解,這樣無論在面試還是筆試時做到有的放矢,知己知彼。
四、結束語
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式日漸嚴峻,目前的校園招聘會形式多樣,但效果不盡如人意,如何在原有的校園招聘基礎上,充分挖掘參與度高和效果好的招聘模式,需要我們每個人共同的努力。
參考文獻:
[1]邱佩鈺.高校校園招聘會組織模式存在的問題和對策分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5(33):189-190.
[2]張媛媛.互聯網時代下,高校畢業生網絡招聘影響因素及策略研究[J].工業經濟論壇,2016(2):217-224.
[3]王偉.高校校園招聘會有效性分析[J].科技信息,2012(8):205.
[4]吳慧明.高校校園招聘會優化模式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3(24):184-18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