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赟+楊榮芝
摘 要:組織開展課程評價是促進提升課程建設質量的重要手段。本文結合工作實際,針對任職教育課程建設實際,從認識課程評價的重要性,組織實施課程評價應把握的原則,以及課程評價的設計與實施方面,進行了較為系統的闡述,提出了科學推進課程評價的對策性認識與思考,旨在為持續深化開展課程評價起到一定借鑒作用。
關鍵詞:課程評價 課程建設 評價指標
任職教育課程評價屬于教學專項評價之一,主要是對課程教學條件、教員隊伍、教學實施、教學效果的評價。自從開展教學評價以來,各任職教育院校圍繞課程建設,展開了一系列評估活動,取得了相應的成效。但是如何科學推進課程評價,依然存在對課程評價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指標體系過于復雜、評價過程不夠規范以及為應付總部組織的教學評價而臨時突擊課程評價等問題。為此,我們在學習了解院校開展課程評價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工作實際,專題總結梳理任職教育院校如何科學推進課程評價,旨在提升認識水平,更新評價觀念、促進課程建設,實現課程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的目的。[1]
一、充分認識開展課程評價的重要性
任職教育院校開展課程評價,不僅對課程建設優勢做出評判,更能把握存在的突出問題,為院校改革課程教學提供科學依據,這對提高課程建設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開展課程評價是推進課程建設科學發展的基本手段。
院校課程建設是一個過程,即通過課程教學活動使課程要素不斷完善和發展,以課程評價為手段,達到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課程建設是主體流程,課程評價是反饋機制,二者構成閉環系統。課程評價是依據人才培養目標,通過科學的方法,對課程各要素的狀態給予綜合評判的過程。通過課程評價激勵課程建設,從而實現課程建設科學發展、課程教學質量不斷提升的目標。[2]
第二,開展課程評價是促進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途徑。
課程建設、課程實施與課程評價是院校教學工作的主線。課程評價在院校教學工作中具有很強的輻射力和滲透性。教學與訓練的各項任務依托課程去落實。課程建設、實施與評價,需要專家論證、領導決策,科研支持、后勤保障,教員主導、學員配合,是一個全員參與、集成協同的過程。組織開展課程評價涉及課程教學建設的方方面面,通過課程評價將有力帶動、主體引領院校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3]
第三,開展課程評價是增強辦學實力的有效舉措。
課程設置反映院校定位與發展方向,課程建設質量關乎人才培養質量,也直接影響院校的辦學實力。課程作為人才培養的載體,在院校教學工作中具有戰略影響和根本地位。通過開展課程評價,可以科學評判課程體系、制定課程標準、規范課程實施、反映課程特色,綜合集成院校辦學力量,為增強辦學實力創造條件。
二、課程評價的原則
所謂原則,是指“說話或行事所依據的法則或標準”(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院校科學推進課程評價,必須確立基本原則,以更好把握課程評價的正確方向。為此,推進課程評價的過程中,應把握好以下幾個原則:
一是樹立先進理念。隨著院校教學評價工作的發展,發展性評價理念上升到主體地位。課程評價是院校教學評價的重要內容之一,運用發展性評價理念開展課程評價是主要發展趨勢。院校應樹立發展性評價理念,圍繞任職教育課程建設特點,以滿足人才培養需要、對接任職崗位需要為著眼點,科學推進課程評價工作。
二是把握特點規律。一方面,課程建設是一個過程,在對課程進行評價時,應把握全過程評價原則,以求真實反映課程建設水平,評價結果全面、有說服力。另一方面,課程建設具有不同的階段,各階段各具特點。評價時可根據課程建設周期,對課程進行階段性評價,以不斷反饋、修正課程建設過程。另外,不同層次和類型的課程,應根據具體課程特點和發展規律,實施針對性評價,以確保評價結果的科學性。
三是堅持以評促建。課程評價可以反映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而為課程建設教學整改指明方向。課程評價可以對課程相關的人、事、物做出全面評定,從而增強教、學、管、保投身課程建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評價的目的既要發現問題,更要解決問題。只有把課程評價和院校中心工作緊密結合,堅持以評促建、以評促改,才能得到廣大教員和學員的理解與支持,調動教學管理與保障的積極性與創造性,體現出教學評價工作的意義。
四是注重創新發展。著眼創新發展,應是開展課程評價的重要原則。課程評價發揮其功能作用,必須注重創新發展,在評價機制、評價組織、評價過程、評價結果運用上強調以人為本、創新開拓,以激發教、學、管、保各方面力量參與課程評價與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有力促進課程建設質量向更高水平邁進。
五是強化可操作性。任職教育課程評價具有課程類別多、評價要素多、評價周期長等特點,這給評價指標設計、過程設計、形式設計帶來一定難度。課程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只有充分考慮課程建設特點,按照課程建設規律,既客觀反映課程建設需要,又科學、可行、易操作,才能使課程評價有的放矢,更具實用價值。
三、課程評價的設計與實施
院校應按照界定評價課程、規范評價要素、制定指標體系、多元實施評價的思路,扎實推進課程評價。[4]
1.界定評價課程,規范評價要素
界定評價課程。任職教育院校應以核心課程、主干課程為主進行評價。任職教育課程主要有任職基礎課、任職崗位課、任職拓展課三類。任職基礎課是指不同或相近的任職崗位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任職崗位課是指使學員熟練履行崗位本職所需要的業務知識、技能和能力而設置的課程。由于任職崗位差異大,所以各院校的任職崗位課也各具特色、自成體系。任職拓展課是為了學員實現崗位創新發展而設立的課程。從另一個角度,課程又分為任職教育核心課程和其他課程。核心課程指為實現教育目標,在相同培訓層次或專業的課程體系中,對學員知識、能力、素質生成起核心作用、所有學員都必須學習的重要共同課程。另外,在課程建設和評價指標體系中還涉及主干課程的概念。主干課程是指某一學科專業課程體系中起主要支撐作用的課程。核心課程和主干課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主要表現為核心課程適用于同一教育類型或培訓層次的所有學員,而主干課程一般是對某一個學科或專業而言的。任職教育中,核心課程側重于任職基礎課,主干課程側重于任職崗位課。主干課程一般包含核心課程,但二者都體現了課程的重要性和必修性。在課程評價過程中務必把握這一特性,針對不同性質課程,區別評價設計,才能在課程評價工作中突出重點,把握方向。endprint
規范評價要素。課程評價是一項系統工程,既有對課程建設最終質量的考量,又體現課程建設的基本導向。評價要素必須反映課程建設的一般規律和課程建設的基本要求。因此課程評價要素從課程設計、課程內容、教員隊伍、教學條件、教學實施、教學效果六個方面進行規范。課程設計在這里是廣義的概念,主要涉及課程性質定位、改革發展等內容,以課程標準作為綱領性文件。課程內容是課程教學的主體,以教材作為重要載體,又以崗位急需技能、前沿動態、先進知識為重要補充。教員隊伍是課程教學的具體實施者,其能力素質直接關系課程教學質量。教學條件是課程教學的物質基礎,是提高教學效益的重要保障。教學實施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主體階段,是影響課程教學的直接因素。教學效果是院校課程建設的努力方向和終極目標。
2.確立指標體系,制定評價標準
評價要素反映了評價主體對課程評價的著眼點,將評價要素細化為評審點,并確立具體的評價指標,才能找到課程評價的落腳點,為課程建設提供路線圖。合理確立評價指標是保證課程評價有效實施的前提。以下從評價要素分類對評價指標的設計進行闡述。
課程設計的關注點在課程建設的頂層設計,從課程對人才培養方案的支撐程度、課程標準的科學性、課程改革的可行性等方面設計評價指標。
課程內容的關注點在要體現任職教育特色,滿足任職教育需求。考慮課程內容的針對性、應用性、先進性,從課程內容組織安排、優化設計、動態更新等方面設計評價指標。
教員隊伍關注點在隊伍建設與發展上。可分課程負責人、主講教員、輔講教員三個層面考量,使評價更具可操作性。課程負責人是課程教學領軍人物,要關注教學理念、教改思路、學術造詣、任職經歷、主講任務等;主講教員是課程教學的支柱,重點關注教學任務、方法手段、教學成果、學術研究、任代職經歷等;輔講教員是課程教學的力量儲備,關注受訓經歷、教學活動、教學基本功等。
教學條件主要考慮教學必備的教材、教室、多媒體設施、網絡信息等是否滿足教學需要。任職教育對實踐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實驗訓練的場地設備、裝備器材可作為特別評價點,起到督促主管部門加強教學實訓硬件條件建設的導向作用。
教學實施主要考慮培養計劃、課表、教學活動等方面的計劃、實施、總結、落實的情況。關注點在嚴密教學組織,規范教學程序,提高教學管理水平。
教學效果要從專家評價、學員評價、教員自評幾方面綜合考量。對于任職教育課程其崗位針對性明顯,在教學效果評價上還應突出考慮課程特色。課程特色是課程建設過程中,長期積累的效果體現。課程特色能夠反映課程建設的集體智慧和歷史祭奠,對于提高院校辦學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3.完善評價機制,用好評價結果
在評價實施的過程中,完善的評價機制可使課程評價的工作效能事半功倍。
實施階段性評價。根據課程建設周期,對一門課程進行階段性評價。第一年圍繞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教學實施;第三年圍繞教學條件、教員隊伍;第五年圍繞教學效果進行綜合評價。組織多門課程評價時,應按照課程開設時間長短有所區別。對于首開課程(開設時間一年)、已開課程(開設時間二至三年)、傳統課程(開設時間三年以上)的課程評價指標設計應各有側重。
實施單項評價。評價可結合院校每年的重點工作,組織單項評價,比如課程標準評價,課程改革評價,教材建設評價,實踐教學評價等,以利于課程建設的重點推進和創新發展。
實施雙向評價。課程評價的流程并非一定要總部評院校、院校評部系這種自上而下的方式,也可以課程教學組或是教研室根據課程建設情況申請單位自評,部系審核推薦、院校評比反饋這種自下而上的方式。院校在程序、資金、評價獎勵等方面給予教學組或教研室最大的支持。
實施發展性評價。課程建設是一個過程積累,是一項集體項目。課程評價應始終圍繞課程建設,評價結果應作為課程教學的反饋,推動課程建設的進一步發展。另一個層面,課程質量控制,應靠評價制度去約束。比如對優質課程,應形成初評、復評、復檢等評價跟蹤機制,評價結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通過動態競爭實現課程建設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曲煒.軍隊院校課程建設研究[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
[2] 王子欣.軍隊院校任職教育反思與訴求[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11.
[3] 向德全.軍事教育評價概論[M].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06.
[4] 潘永慶.多元評價創新教育的有效機制[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
李赟 (1978—),女,漢族,河南鄭州人,現職稱:講師,學歷:碩研,研究方向:信息技術應用(或從事信息技術基礎教學 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