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紅
【摘要】數學是小學階段學生學習的主要課程,除了學習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外,小學生數學方面的能力培養也需要受到小學教師的重視。本文以具體的實例就培養小學生直覺思維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 直覺思維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8-0150-02
數學是小學階段學生學習的主要課程,可是從數學教科書和數學專著中往往只看到數學的抽象、系統化、嚴格演繹的一面。在中國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小學生從一開始學習數學,教師就會留有大量習題,教師更看重小學生的計算速度和計算的準確度,對于書本所蘊含的數學思維、數學知識的銜接往往重視不夠,更加忽視了數學知識在形成過程的直覺思維。
一、數學直覺思維的重要性
數學直覺思維是數學中的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有機結合的升華形態。有數學猜想和數學靈感兩種表現形式。世界上的許多數學難題開始時都是猜想,比如我們大家熟知的哥德巴赫猜想、黎曼猜想等,這些問題的提出開始時都是依靠直覺,依靠個別具體的實例得出的,這些都是直覺思維的結果。
所以數學直覺思維是其他形式的思維所不可替代的。直覺思維可直接促進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對于今后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掌握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重視數學計算的準確性,忽視數學靈感的培養
在中國,學生從小學開始就要做大量的習題,老師也更重視學生計算的精確性,這樣才能取得高分、取得所謂的好成績,忽視了數學知識本身的聯系。而數學習題本身的解決,并不是通過大量的機械的數學練習數學的直覺思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通過數學知識的聯系,激發學生的數學靈感。教師要教會學生利用直覺思維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2.重視邏輯思維的培養,輕視數學猜想的習慣養成
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數學教學方面更多強調的是數學思維的邏輯性,很少有問題的猜測。數學猜測是數學直覺思維的組成部分 ,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表現形式。即使教師偶爾在課堂上讓學生去猜測某個數學問題,為了節省課堂時間,保證教學進度的完成,教師往往草草收兵,直接給出學生答案。
三、解決問題的策略
1.創設情境,大膽猜想,引發頓悟
例1:某個老人去世時留下一份遺囑:將他的19頭牛按照1/2、1/4、1/5的份額依次分給他的三個兒子,要求既不能殺牛分肉,也不能有剩余。這該怎么分?
這是一個大家都熟知的問題,小學生剛學習了分數,但是只限于是能夠整除的分數 ,題目中的19不能整除2、4、和5,這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哪個數能夠整除2、4、5,19怎樣變才能符合整除的性質,引導大家進行猜想,然后驗證自己的猜想。
解:19+1=20, 20×1/2=10, 20×1/4=5, 20×1/5=4
20-10-5-4=1
所以三個兒子依次能分到牛的數量是10,5,4,總數剛好是19頭牛。
課堂上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加上教師的點撥,引導學生對某些問題進行猜想,可以引發學生的直覺頓悟。
2.利用簡單的數學建模,可以啟發學生的直覺靈感
例2:假定一片草場的青草每天都勻速生長,這片青草可供27頭牛吃6天,或供23頭牛吃9天,那么可供21頭牛吃幾天?
這個問題是牛頓經典的牛吃草問題,解決這類問題可以利用直觀的圖形,解題的關鍵是要找出哪些是不變量。通過簡單的數學模型的建立,同學們會意識到原有的草和每天新長出的草是不變的,這樣就可以求出原有的草量是多少,進而得出正確的答案(解略)。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利用簡單的數學建模,不僅可以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還能啟發學生的直覺靈感。
3.整體探究,誘發直覺靈感
例3:在一個農場里, 雞和兔共 22 只,它們的腳有 58 只, 雞和兔各有幾只?
這就是雞兔同籠的問題。最早記載于《孫子算經》之中。解題的關鍵就要整體去探究,通常利用假設法,假設籠子全是雞或者全是兔子,利用雞或者兔子的腳的不同,找出差值,進而求解。
這樣類似的問題在小學數學中還有很多,教師在課堂上要根據具體內容制定合適的教學方法,誘發學生的數學靈感。
4.提高數學審美,激發直覺靈感
數學的美蘊含于我們的實際生活,數學解題一旦變成純粹的習題解答或題海戰術,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就會逐漸消失。而小學生正是數學打基礎的階段,所以更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要及時的把數學中的美呈現給學生,例如,用字母表示數字就是簡潔美,講解圓的時候,就存在對稱美。
參考文獻:
[1]蔣聰.淺談小數教學中學生成功意識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1(1)
[2]包勝,小學數學中高段應用題解題策略探究[J].《新課程(下旬)》,2015(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