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棟梁
摘 要:通過認識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課堂探究性教學策略,因此對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課堂探究性教學策略進行加強顯得極為重要。要想實現地理教學的生活化,就要善于對生活中的事物進行觀察,與地理課本上的內容相結合,從而便于學生的學習及記憶。使地理教學的整體質量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關鍵詞:高中地理 教學 策略
在地理教育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通過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增設課堂活動,更好的傳遞地理知識,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來轉變地理課堂教學策略符合新課改的要求和預期目標,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用新的、有趣的、更為形象生動的方式傳遞知識給學生,便于學生理解、記憶、掌握。
1用最新網絡熱點話題引出教學問題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利用最新網絡熱點話題引出教學問題能夠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學生比較關注近期熱播的《羋月傳》,劇中有很多關于地域、疆界的內容,如秦國與楚國交戰,占領漢中;秦國與魏國交戰,占河西之地。教師可以將這些信息融合到地理知識點之中,讓學生在了解歷史的同時,認識到我國地理的特點。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為什么秦國屬于蠻荒之地,而楚國地理環境優越?兩個國家的地理特點有什么不同,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這樣,學生能夠在探究中掌握相關地域的地勢特點、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以及地理環境的影響因素,如氣候、緯度等。
2用知識重難點進行引導
有重點、有目的地學習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在教學中,一些學生常常抓不住知識重難點。面對這一問題,高中地理教師可利用問題引導,將課程的重點內容利用問題的形式呈現。例如,在“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這一課中,“大氣的受熱過程及熱力環流和大氣的水平運動”是重點,也是常見考點。因此,教師就可利用“大氣受熱過程圖”向學生提出大氣輻射、地面輻射、熱力環流等問題,以讓學生在問題解答中學習重點知識。
3用教學情境進行引導
教學情境可營造一種學習氛圍,而學生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中可以產生與同學、教師交流的欲望,并提高其自主探究的能力。因此,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時應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實際營造互動氛圍和問題情境。例如,在“常見天氣系統”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根據“我國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冬春季節的大風或沙暴天氣”“冬季爆發的寒潮”“一場秋雨一場寒”等常見的情境進行問題設計,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冷鋒、暖鋒過境時的天氣變化狀況,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4營造良好地理課堂教學氛圍
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首先要讓學生對地理課感興趣,同時使得學生的注意力能夠完全集中到課堂中來增強地理學科的學習效率。例如在對于‘地區氣候特色”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在備課過程中加入一些學生感興趣、同時又與課本知識相關的課外話題妙塵暴、龍卷風等自然現象并且以故事、新聞等方式導入到新課中這樣既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又能將學生引入到氣候知識點的學習中。
5案例教學法
在高中地理的教學中除了要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之外,老師也要積極利用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案例,并且讓學生在對案例進行討之后分析出地理知識內容通過激發學習興趣從而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比如教師在講解‘城市空間結構”這個部分的內容時就可以以學生生活的城市空間結構為案例向學生展示城市區位圖并且讓學生從中找出住宅區、工業區、商業區等分布區域對各個區域布局的合理性進行探討分析這樣能夠充分的利用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使得學生通過對案例的研究從而能夠更快的獲取信息。
6用地圖引出教學問題
地理教學中,地圖是最重要的教學工具。學生通過觀察地圖能夠發現其中的很多奧妙。學生學習經緯度、時差、地形、大氣環流、陸地和海洋、氣候時都需要借助地圖加深理解。如果沒有地圖,地理知識便會比較抽象。而有了地圖,學生可以從地圖上直觀地看到陸地和海洋的劃分,可以明白季風洋流、秘魯寒流、北大西洋暖流的具體發生地點,并順利掌握其成因。學習經緯度和時差時,學生可以在地圖上找到自己的國家,甚至是自己所處的大概位置,也可以在地圖上找到自己在美國、澳大利亞等地的親朋好友的位置,找出自己所在地白天黑夜、具體時刻與其他地方的差異,然后帶著問題與教師一同學習。這樣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7以微課教學拓展學生能力
對于地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和發現是同樣道理,關鍵在于當事者有沒有一顆善于探索善于觀察的心。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尤其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拓展,而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借助于微課生動有趣生活化的優勢特征,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視野能夠在微課學習的平臺上得到充分的發揮和拓展。比如在學習洋流運動和水循環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借助于微課將洋流運動和水循環現象很好的展現出來,首先能夠給予學生視覺上的認知。接下來,可以播放一段有關洋流運動的生活現象或者水循環現象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等等,讓知識與生活聯系在一起。最后讓學生結合生活常識和經驗,與大家一起分享關于本節內容的生活故事或者經歷,并獨立思考洋流水循環運動對生活的影響(有利和不利),引申到環境保護話題,作為人類應該怎樣去做呢……
8將地理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
在地理課堂上我們以生活中的事情為例給學生講解知識點,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學習地理知識。比如地理課本中的四季交替知識。太陽直射點在維度上的周年變化,形成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的季節變化,使地球大部分地區出現了四季更替。教師在給學生講解這些知識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去聯系生活中的實際。再比如山谷風和海陸風這個知識點。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形成了海陸風,太陽的照射順序及大氣的保溫效應是山谷風形成的主因。如果只講這個知識點,學生理解起來是比較困難的。我們可以將實際生活與知識點聯系起來做一個小實驗。我們可以找一個小的密閉空間,通過空調機使其形成溫度差異,讓學生切實感受其成因。
結 語
新課改對高中地理提出了新要求,過去的教學策略將不適應新的需求。本文在分析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課堂探究性教學策略的基礎上,進一步對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課堂探究性教學策略實例進行了探究,希望以為我國的高中地理教學在新課改背景下的完善提供具有價值性的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 王峰。高中地理教學中地理知識點的生活化教學分析[J].環球人文地理,2014(24):183-183.
[2] 余森。淺談高中地理的生活化教學[J].教學月刊(中學版),2012(6):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