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萍萍
摘 要: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網絡已經成為人們工作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大學生意識形態越來越受到網絡的影響與沖擊,如何在信息時代運用新媒體方式做好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成為當今重要課題。本文首先對新媒體這一概念做出界定,總結新媒體特征,并分析新媒體帶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與挑戰,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新媒體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教書與育人是高校教學工作的兩大目標,高校作為大學生儲備知識,增長技能的基地,不但要注重學生專業方向的培養,更要讓他們成為一名擁有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合格大學生。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給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很多機遇與挑戰,高校如何有效運用新媒體手段更好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當今的重要課題。
一、新媒體的含義
新媒體是信息時代產生的,不同于報紙、電視和廣播等傳統媒體的新生媒體形式。相比傳統媒體,新媒體信息傳播更快捷、更迅速,覆蓋面更廣。新媒體因其特有的功能,為主客體搭建溝通橋梁,提升媒體的互動性。新媒體的受眾群體中,很大一部分是在校大學生,高校學生通過手機、電腦或其他客戶端隨時隨地獲取無限信息,各色信息成井噴之勢涌入學生視野,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極大沖擊與挑戰。如何在這樣的情況下做好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為當下棘手問題。各高校應積極利用新媒體教學形式,與傳統課堂教學相結合,探索出信息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為培養出綜合素質更強的大學生做好準備。
二、新媒體的特點
1、信息覆蓋面廣、交互性強。當今,信息的獲取成本較低,人們隨時隨地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取大量的信息,信息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部分網站的留言功能等,也使得信息的交互性更強。無論是信息的發布者,亦或是信息的閱讀者,都可以對同一信息發表自己的看法。正是這種交互功能,給了不良信息可乘之機。不良信息散播在網絡上,便會給思想還不成熟的高校學生們帶來誤導,影響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
2、言論主體隱蔽性強。網絡世界是虛擬的世界,在網絡環境中,言論主體不再像在傳統媒體中,身份透明化,而是采用昵稱來包裝自己。這種隱蔽性給言論主體提供了保護傘,大家可以毫無顧慮的在網站上發表個人言論,凸顯了言論主體的個性,降低了言論成本。一些不法分子正是利用網絡環境言論主體隱蔽性強的這一特點,在網絡上散播不良言論,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給社會造成不良影響。
3、內容繁雜且多元化。網絡環境下,信息呈N次冪增長。網絡包含的信息多之又多,通過手機或其他設備終端瀏覽的信息卻只是只言片語,冰山一角,使信息傳播呈碎片化。如今,信息的傳播不單單靠簡單的視頻或文字,而是通過表情動態、視頻、音頻、圖片或文字等多種形式合并傳播,傳播形式的多樣大大吸引了讀者的眼球。
三、新媒體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
1、新媒體給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無限機遇。以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單純局限在課堂上的一個半小時,時間短且聽課人數多,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并不好。新媒體的誕生給思政課打開了新思路,高校可以建立官網或官方微信平臺,隨時隨地向學生傳遞時事政治、政策規定或思政要點等。課程要點也非單線傳遞給教師,教師再傳遞給學生,而是形成資源共享,讓學生們盡早了解事實及要點。高校思政網頁或微信平臺的互動留言功能,可以讓高校思政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為授課指明方向。
2、新媒體給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無窮挑戰。挑戰是與機遇并存的。新媒體的優勢特點不僅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機遇,同時也帶來無限挑戰。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手機等客戶端了解到新聞資訊或事實要點,使授課內容提前被學生了解到,課堂上的聽課效果便會降低,挫傷了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其次,思政官網或微信平臺的建設需要除思政教師外的專業人員來完成,這對高校人員配置也帶來不小影響。最后,新媒體時代,信息獲得的渠道多,內容廣且速度快,使得高校大學生暴漏在紛繁的網絡環境下,思想還不成熟的大學生極容易受到網絡不良言論的干擾,從而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難度。
四、新媒體時代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徑選擇
1、營造良好校園網絡環境。網絡環境紛繁復雜,高校要通過官方網站或微信平臺,定期推送積極向上的內容,讓學生閱讀有意義的文章,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同時,高校要加強對網絡的監管力度,對散播不良信息的學生或教師給予思想教育或紀律處分,使校園網絡環境健康發展。
2、搭建網絡學習新平臺。隨著社會信息化的不斷發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與實踐,還應運用新媒體手段,建設微信官方平臺、博客或微博、校園官網等網絡學習新平臺,讓學生獲取時事新聞、政策咨詢、理論知識等不受時間與空間的局限。網絡學習新平臺的信息傳播方式,如動畫、視頻或音頻等,還能很好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教育效果。
3、組建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化隊伍。新媒體思政教育不能單單靠高校思政教師,還需要懂得計算機網絡相關知識的專業運營人員進行網站的建設與維護。同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質也有待提高。加快傳統授課向新媒體授課觀念的轉變,跨學科掌握計算機相關知識,對新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均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4、把控校園輿論導向。高校新媒體平臺發布的信息應符合主流價值觀,對大學生思想教育起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通過網站或官微的問卷調查及互動留言功能,對學生的思想狀況實時掌握,及時消除不良信息的負面影響,為傳統的課堂教學指明方向,從而營造出綠色的校園網絡大環境。
五、結語
新媒體為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無限機遇與挑戰,高校應不懼挑戰,把握新媒體的內涵,利用新媒體特點,與傳統教育方式相結合,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政教育新途徑,培養新時代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合格大學生。
參考文獻:
[1] 陳華巍.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徑分析[J].觀察與思考,2016(3).
[2] 李陽,石磊.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探究[J].科學社會主義,2015(5).
[3] 劉左元.大學生新媒體素養教育及其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J].理論導刊,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