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珊珊+武佳+黃娟+張國立+李超+何浩嘉+蘇玲霞
摘要: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正日益成為影響教育事業改革和保障高校職能順利開展的“最大變量”,給高校學生宿舍管理服務帶來了機遇和挑戰。本文以電子科技大學為例,通過順應“互聯網+”發展趨勢,搭建“選”、“配”、“管”、“服”四位一體的“互聯網+學生宿舍”模式,完善管理責任機制,提升其管理服務水平。
關鍵詞:學生宿舍;“互聯網+”;自主選房;資源配置;住宿生管理;物業服務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40-0010-02
高校學生宿舍管理服務模式主要從學生管理和物業管理服務兩個方面進行分類,包括了學生處—后勤集團模式、學生宿舍管理中心模式、學生處—社會物業模式等[1]。學生宿舍管理服務模式多為兩家及以上單位聯合,在數據交互方面主要依靠紙質檔,存在數據延遲、分析不夠、部門間聯動不足等問題。“互聯網+學生宿舍”管理模式就是以各種互聯網媒介(微信、QQ、微博、學生宿舍管理系統等)為工具,整合類型多樣的資源,推動學生宿舍管理信息化、精細化、規范化和智能化,提升宿舍管理工作成效。“互聯網+”與學生宿舍“自主選房”、“資源配置”、“住宿生管理”、“物業服務”(簡稱“選”、“配”、“管”、“服”)的深度融合,將打破部門間的壁壘,在數據交互的實時性,數據分析的深度,學生參與的主動性上都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一、以自主選房為切入點,提升學生自主參與度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我國同濟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多所高校都逐步實行新生網上自主選房的新模式。對比傳統分房和自主選房,可以看到傳統的新生住宿分配主要依靠學院將房間分配到人。學院僅依據學生源地、民族、男女等錄取信息進行分配,學生無法參與,入住后人際關系帶來的矛盾也較多。而自主選房的引入,不僅減少了學院的工作量,還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宿舍工作的自主性。
從2015年起,電子科技大學本科和研究生可通過網頁和微信在自主選房系統內了解到寢室的基本信息,并在可選區域內,進行房間和床位的自主選擇。選房后,可以選擇給室友留言,提出如無煙寢室、23:00熄燈等生活習慣方面的需求。未進行選房的學生可以由系統自動分配,也可以由學院再次分配。2015年電子科技大學本科生選房率為91.6%,碩士研究生選房率為88.3%。2016年本科生選房率為95.28%,碩士研究生選房率為93.8%,博士研究生選房率為86.8%。學生選房率以3%的比例在逐年提升。
二、以宿舍資源配置為抓手,科學統籌住宿資源
學生宿舍的資源配置直接影響到學生宿舍管理的整個過程,科學合理的配置住宿資源對服務高校人才培養目標有著重要的意義。通過“互聯網+”引入學生宿舍,科學高效地完成學生入住、調宿、退宿和臨時住宿等管理,實現了跨校區的住宿資源統一管理,借助對學生宿舍資源配置大數據的精細化管理,合理統籌了住宿資源,提升了住宿資源的利用率。
1.打通住宿資源配置的“最后一公里”。學生宿舍管理服務模式多為兩家及以上單位聯合,在數據交互方面依靠紙質文檔,往往會出現數據信息不對等的情況,耗時耗力。以調宿舍為例,學生在宿舍管理部門申請了新的寢室號,可能因為種種原因,未去樓棟履行實際手續,就會引發住宿數據信息的不對等,產生資源配置的問題。“互聯網+學生宿舍”引入后,宿舍管理部門在完成條件審核時,不僅學生會收到提醒,宿舍服務部門的樓棟值班員也會第一時間收到操作指令。如果學生在有效時間內不及時辦理,樓棟值班員也將進行操作反饋結果。通過這種方式,方便快捷地杜絕了資源配置的常見問題。
2.科學管理學生的住宿時段。隨著國內外高校間訪問交流的日益增多,如何充分利用住宿資源做好臨時住宿管理也成了宿舍工作面臨的新問題。“互聯網+”有效實現了信息流轉的網絡化,交流學生可以通過學生宿舍網絡平臺申請住宿,寫明住宿時段,提前預定好住宿床位,直接到樓棟辦理入住。退宿前1—2個工作日,住宿生和宿舍管理服務方也會收到學生宿舍網絡平臺推送的退宿時間提醒。這不僅方便了住宿生,而且也使得住宿資源能夠高速地流轉起來。
三、以住宿生管理為輔助,充分發揮學生宿舍的育人作用
學生宿舍是學生日常生活與學習的重要場所,也是對住宿生進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通過對住宿生的寢室衛生、寢室安全、人際關系、日常行為、門禁進出情況等宿舍行為大數據的分析,從而找到學生在宿舍生活學習的興奮點和關鍵點,在管理中與學生形成互動。同時還可以形成住宿生在宿舍內的畫像,一方面可從住宿生的需要出發,開展學生宿舍活動和宿舍文化建設;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學院在宿舍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情況,還可以對住宿隱患進行管理和干預。
1.及時收集了解住宿生的需要。通過學生宿舍管理的官方微信發放網絡問卷,回收了792份有效問卷。根據分析了解到80.21%的住宿生最常用的上網方式是手機。不同于以往主要靠教師開會通知的方式,住宿生了解學校宿舍管理制度的手段現在主要是網站、微信宣傳和班級QQ群。67.19%的住宿生反映宿舍問題會采用網站和微信留言的方式,僅16.67%的住宿生會現場投訴;有71.35%的住宿生希望從宿舍獲得管理服務類和生活常識類的信息。由此可以看出,借助互聯網平臺的溝通手段更受住宿生的歡迎,也能發揮自由和民主,并擴張管理的疆域。互聯網平臺溝通渠道多種多樣,如可采用宿舍管理系統APP實現點對面發布學生相關資訊,利用微信、QQ群召開學習討論、意見征詢的虛擬會議,利用公眾號、微博發布實時信息,進行文化育人。暢通多方位的溝通渠道能夠提高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也能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
2.科學分析學院宿舍大數據。通過每周一次的宿舍安全衛生檢查,結合所屬學院、年級、去年同期水平等信息,對學校5713間學生寢室進行數據分析比對,并及時反饋學院,讓學院充分了解住宿生的情況,便于有目的的開展育人工作。通過分析學院在某周宿舍安全衛生等行為數據的情況形成全校對比排名,同時比對每個學院上一年的同期數據,方便學院清晰地掌握住宿生的整體情況,同時還提供了各個年級數據的對比,讓宿舍工作更有針對性。全年檢查28周形成了16萬組數據,逐漸完成了住宿生、學院在全年宿舍育人工作的一個畫像。從數據分析中可以看到單個寢室的學期數據的具體波動情況。如某寢室在學期的安全衛生一直處于全校較低水平,宿舍管理人員和所屬學院應將此寢室同學作為重點關注對象,及早對可能存在的隱患進行管理干預。
四、以物業服務為保障,開展高效便捷的宿舍服務
學生宿舍的物業服務是學生在宿舍生活學習中最基本的保障,包括了學生宿舍的安全值守、衛生保潔、設施維修、便民服務等方面。傳統的物業服務方式響應速度慢、手續煩瑣、步驟繁多。要改變當前局面,實現一站式服務,信息化、網絡化是背后的基礎。通過協調多部門,實現需求任務自動流轉處理、信息共享、設施數字化管理、服務人員規范作業、安全問題網絡值守等,這些都是促進物業管理人性化服務的重要手段。“互聯網+”是宿舍服務加速的重要推手,是體驗加倍的關鍵籌碼。
1.方便快捷的物業服務。多數高校都在宿舍官方微信提供了宿舍水電費查詢、繳費、報修和投訴建議的功能。告別了往日的辦事難、“跑斷腿”的局面,住宿生通過微信就可以一站式地完成宿舍服務需求的方方面面。
2.科學考核評估物業服務人員。如何科學考核和評估物業服務人員服務效果一直是宿舍物業服務的難題。“互聯網+”引入了學生評價,學生可以對所在樓層的保潔情況,所在樓棟的安全情況進行直接評價。每月將學生的評價納入考核范圍,實現以學生為本的物業服務評價體系。
五、結論
本文討論了在信息化、網絡化發展趨勢下高校學生宿舍管理服務模式的新變革,具體在“選”、“配”、“管”、“服”四個方面進行詳細闡述。以目前真正實施的電子科技大學為典型案例進行介紹分析,對“互聯網+”與宿舍管理可能面臨的問題進行討論,以便可以最終實現宿舍管理服務水平提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陳軍平.高等學校后勤公寓服務管理[M].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