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偉智
【內容摘要】創客教育集創新教育、體驗教育、項目學習等思想為一體,契合了學生富有好奇心和創造力的天性。高中通用技術課程的基本理念提到注重學生創造潛能的開發,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對于通用技術課程與創客教育的融合無疑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關鍵詞】通用技術 創客教育 STEAM
隨著創客空間,智慧教室在越來越多的學校的建立,隨著對創客教育理念了解的深入,充分感受到我們隨之而來的創客精神的沖擊,越來越引起筆者的思考與共鳴。創客的“創”指創造,“客”指從事某種活動的人,源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微觀裝配實驗室的實驗課題,“創客”特指具有創新理念、自主創業的人。就是努力把創意實現出來的人。創客是用實踐做出來的,而不是用語言堆砌起來的,這就是創客最關鍵的精神之一。而這一理念剛好是我們高中通用技術課程的理念相吻合,講究的是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所以努力提高學生的這些能力就是我們當下要努力的方向。就是將創客精神注入教育,即為創客教育。
所謂創客玩出來。STEAM是取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等五個學科的英語首字母組成的縮略詞,這也暗示著一種學科間融合的教育路徑。“玩”是一種狀態:放松、愜意、自由;“玩”是一種實踐:不但要動手,還要動腦;“玩”是一種分享:與他人一起玩,才更有趣,更有意義。所以當我們的通用技術專用教室被創客空間的所取代的時候,我想我們是時候讓通用技術課程“玩”起來了。既然要“玩”,為什么不能從我們的通用技術課開始呢?其實在教育理念方面:通用技術和創客教育都是立足于實踐,倡導“做中學”,創客教育定義中提到的以項目學習的方式,培養跨學科解決問題能力、團結協作能力和創造能力等重要特征,在通用技術課程標準中早已經涉及,二者在教育理念方面是基本一致的,都具有改變傳統教與學的潛力。想要實實在在的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動手能力,確實開展創客教育,這就要求我們從中小學加強技術教育。
創客教育的關鍵點是,我們通用技術課程如何有效利用學校現有的創客空間。但是作為有限的空間,如何讓絕大部分的同學參與進來,如果僅僅通過創客社團活動,估計跟我們的提高全體學生創新能力初衷相背離,對于學校來說創客空間不僅如此,還是課程實施的環境。所以我們通用技術課程教師要學會把課堂變成一個充滿活力的創客空間,鼓勵學生創建物品、發明工藝、分享創意點子。必修一技術與設計1與必修二技術與設計2中都有可以設置這樣的創客課程,創客課程主要有以下一些要素:動手做是最重要的,開放和分享,大膽嘗試,迭代設計,注重美學,技術是基本要素,學生應該有自己掌控相應的技術能力。那么如何有效的利用我們的通用技術課堂促進學校的創客教育,有效激發學生積極性與主動性,為將來的工作生活做好準備。我想這是我們所有通用老師需要去探討的問題。
首先,學校必須要有這方面的教育意識和政策支持,還要有相關領導的重視,在學校營造創客環境,只有讓學生確實感受到創客精神的魅力,他才可能引起興趣。比如可以依托通用技術課程,讓學生體驗創意木工玩具的制作,體驗3D打印技術奇妙,體驗創意機器人的組裝、編程。可以展示自己或者團隊合作的創意作品,互相學習,交流,激發創作火花。有條件的學校積極創建創客空間,提供足夠的場所,足夠的工具,足夠的材料,以及足夠的開放時間。并且要求我們通用老師要去深入了解創客教育。所謂給學生一滴水,我們自己要有一條河流,所以必須下大時間精力進行深入的學習、提高自身。作為學校如果能引導通用老師通過“引進來,走出去”,那會對于老師來說最好的提高方式。正所謂“千學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練”。作為學校的創客導師也是通過實踐的方式進行培訓,這樣化解了教師對新事物的抵觸,也讓教師知道了用scratch編程是多么簡單而有趣,拿arduino制作一個智能機器人是多么方便而炫酷,畫個3D模型再打印出來更不是什么高科技。你會開始喜歡動手,教師如此學生亦如此。不講大道理,實實在在,就進行實戰新技術培訓,這是創客導師需要的技術培訓。
其次,通用技術課程的建設的啟示,通用技術課程建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這其中包括學生的責任與技術意識、系統與工程思維、創新與技術設計、圖樣與技術表達、工藝與物化實現、技術文化理解以及團隊合作意識培養等。學生在通用技術課程學習中,能夠用技術的手段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樂于創造,樂于分享,切實感受到技術創新給他們帶來的樂趣。有濃厚興趣,有專業素養,有實際效果,是我們課程培養人才的幾個重要衡量指標。通用技術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技術素養和工程設計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造意識。創客教育重在實現學生創意,培養學生的分享意識。
說到底創客教育是萬千學習形式的一種,創客教育的深入推進需要很長的路要走,通用技術課程的目標是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而創客教育能夠更好的促進技術素養的培養,同時通用技術課程也可以推進創客教育的實施,兩者相輔相成。所以在通用技術課程中推廣創客教育需要廣大一線通用技術老師的研究與實踐。
【參考文獻】
[1] [美]克里斯·安德森;蕭瀟 譯. 創客新工業革命[M]. 中信出版社,2012.
[2] 顧建軍. 我國技術教育的學科發展及其路徑選擇[J]. 中國電化教育,2010(11).
[3] 謝作如. 如何建設適合中小學的創客空間——以溫州中學為例[J]. 中國信息教育技術,2014(9):13-25.
[4] 祝智庭、孫妍妍. 創客教育:信息技術使能的創新教育實踐場[J]. 中國電化教育,2015(12):39-42.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第二外國語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