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榮+黃靜
[摘要]目的 探討優質護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感染預防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12月~2016年11月于我院治療的COPD患者104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2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優質護理模式。比較兩組患者肺功能以及真菌感染發生情況。結果 干預前,兩組患者FEV1、FEV1/FVC及FEV1%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FEV1、FEV1/FVC及FEV1%水平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真菌感染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優質護理模式有助于促進COPD患者肺功能的改善,降低肺部感染發生率,遏制病癥進一步發展,臨床普及價值高。
[關鍵詞]優質護理模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感染預防;肺功能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09(b)-0192-03
Application effect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mode on the infection pre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COPD
ZHANG Xiao-rong HUANG Jing
Department of Nursing,the People′s Hospital of Yugan County in Jiangxi Province,Yugan 3351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mode on the infection pre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Methods 104 patients with COPD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5 to Nov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with 52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high quality nursing mode.The lung func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fungal infe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Before intervention,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s of FEV1,FEV1/FVC and FEV1% between two groups (P>0.05);after intervention,the levels of FEV1,FEV1/FVC and FEV1%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total incidence of fungal infection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High quality nursing mode for COPD patients could improve lung function,decrease the incidence of pulmonary infection,prevent further development of disease,which has high promotional value.
[Key words]High quality nursing mode;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Infection prevention;Lung function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以氣流受限為主要特征的臨床常見病,可引起患者肺功能呈現進行性下降,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1-2]。臨床實踐得出,肺功能為評估該病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的主要指標,且呼吸道感染在促進該病急性加重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對該病的轉歸與預后具有不利影響[3]。目前臨床治療該病尚無統一、確切的治療方案,患者病情無法達到預期的控制效果,同時由于患者自我疾病管理意識薄弱,極易導致病情進一步惡化,影響治療效果與預后。故該類患者急切需要得到更為全面、優質的臨床護理服務,以提升疾病控制效果,改善預后[4-5]。鑒于此,本研究將觀察優質護理模式在COPD患者感染預防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2月~2016年11月于我院治療的COPD患者104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2例。觀察組中男32例,女20例;年齡34~79歲,平均(53.26±5.14)歲;病程1~13年,平均(6.58±2.14)年。對照組中男30例,女22例;年齡33~81歲,平均(53.71±5.36)歲;病程2~15年,平均(7.24±2.49)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endprint
1.2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6]中關于COPD的相關診斷標準;②處于疾病穩定期;③患者均知情且同意參與本研究;④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同意。排除標準:①依從性較差者;②伴有肺纖維化者;③嚴重肝、腎等器官功能不全者;④伴有精神障礙、言語表述不清者;⑤無法堅持完成本研究相關調查者。
1.3方法
兩組臨床治療方案相同。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包括健康指導、心理干預以及生命體征監測等。觀察組實施優質護理模式,具體方法如下。①心理干預:有效評估患者實際病情與身心狀態,護理人員加強與患者的接觸交流,傾聽患者內心真實想法,并給予其針對性的心理疏導,以緩解其不良情緒,同時強化親情感染與支持力度,增強患者治療信心,端正其治療態度,以便于臨床相關工作的開展;②健康教育:采用播放視頻、發放宣傳圖冊、一對一健康宣教等手段向患者以及其家屬普及疾病知識、注意事項以及不良生活行為對病情恢復的不利影響,提升患者對疾病的整體認知,協助其樹立健康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進而提升機體免疫力,避免感染的發生;③呼吸訓練:指導患者取膝半屈位、半臥位,引導患者做深呼吸,將手放于胸部與腹部,并于患者腹部放置一本雜志,以呼氣時雜志上升為標準,同時還可采取行走、慢跑以及游泳等方式引導患者進行呼吸肌鍛煉;④排痰干預:教會患者正確排痰方式,以利于痰液排出,對長期臥床、無力咳嗽患者給予必要的翻身、扣背等干預措施,促進其排出痰液;⑤病房環境干預:為患者提供一個舒適、溫馨的診療環境,保障病房空氣流通,濕度維持在50%~60%,夏季室溫維持26~28℃,冬季室溫維持18~22℃,并對室內空氣、床單、地面等進行消毒處理,并控制菌落數<500 cfu/m3,降低感染的發生。
1.4評價指標
干預前后測定兩組患者FEV1、FEV1/FVC及FEV1%等肺功能指標。同時采集患者痰液并應用細菌培養法檢驗真菌感染發生情況。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的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FEV1、FEV1/FVC及FEV1%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FEV1、FEV1/FVC及FEV1%水平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患者真菌感染發生率的比較
觀察組發生真菌感染2例,總發生率為3.85%(2/52);對照組發生真菌感染13例,總發生率為25.00%(13/52)。觀察組真菌感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426,P<0.05)。
3討論
COPD屬于臨床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具有病程周期長、遷延難愈以及反復發作等特點,已成為目前影響社會公眾身心健康與生命安全的多發病[7-9]。目前藥物為該病主要治療手段,但長期抗生素治療極易增加患者感染風險,加之該病病程治療周期較長、患者自身對疾病認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導致患者極易出現緊張、憂慮等負性情緒,這對臨床治療以及預后均具有一定的負面影響[10-11]。為此給予該類患者必要的優質護理干預模式以端正患者治療態度、提升患者認知極為重要,以便于改善患者肺功能與生活質量[12-15]。
通過綜合評估COPD發生與發展特點,發現僅僅依靠臨床治療無法達到長期穩定病情的目的,且該病治療周期較長,患者難以長期遵醫囑科學治療,故可導致患者病情反復發作,臨床治療效果不盡理想。因此,在評估臨床COPD患者實際護理需求的情況下,為其制定了優質護理模式干預手段,秉承“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原則,為其提供全方位的優質臨床護理服務。優質護理模式從心理干預、健康宣教、呼吸訓練及排痰干預等多方面出發,通過給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與鼓勵,有效緩解了患者負性情緒,提高臨床治療積極性。同時結合多元化健康宣教措施,引導患者正確的認知疾病知識及相關注意事項,減輕其內心過度擔憂,取得患者的信任與支持,進而帶動其積極參與到臨床護理中來,提升疾病自我管理意識,有效避免病情的反復發作,促進肺功能的改善。此外,除了強化對呼吸訓練的干預外,還有效針對患者排痰情況給予相應干預措施,促進痰液的排出,進而降低肺部感染,提高患者呼吸肌肌力與耐力,緩解呼吸困難癥狀,改善患者肺功能與預后。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FEV1、FEV1/FVC及FEV1%檢測結果優于對照組,提示優質護理模式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促進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延緩病情發展。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真菌感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提示優質護理模式可降低患者感染發生風險,這對提升臨床治療效果、改善預后具有重要影響。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模式有助于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降低肺部感染發生率,延緩患者病情進展,臨床普及價值高。
[參考文獻]
[1]熊桂珍.應用綜合康復護理措施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臨床護理療效[J].當代醫學,2017,23(4):161-163.
[2]趙輝,楊國峰.綜合護理措施在硫酸沙丁胺醇氣霧劑吸入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作用[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7,46(2):184-187.
[3]李芳,邢靜文,張何琴,等.運動訓練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復中應用及影響的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37(5):1270-1272.
[4]于淼,羅萍,羅俊彪.康復護理措施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7, 24(5):178-181.
[5]吳艷輝,張有為.情緒管理輔以呼吸肌運動療法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創機械通氣病人肺功能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7,31(3):346-349.
[6]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3,36(4):255-264.
[7]李平東,陳佩儀,李桂芬,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有效排痰方案的建立及效果評價[J].中華護理雜志,2016,51(9):1068-1072.
[8]謝芳芳,溫連英.特布他林聯合布地奈德霧化吸入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療效及護理觀察[J].中國藥業,2016,25(23):92-94.
[9]王玉萍,葉鈺芳,梁磊,等.噻托溴銨粉吸入劑聯合心理干預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的效果觀察[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6,36(1):148-150.
[10]孫鑫.優質護理在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不良情緒中的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7,23(2):135-136.
[11]陳燕.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6):25-28.
[12]龍芙蓉,歐璐,蘇飛,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作期中醫護理方案優化與實踐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6, 31(13):1160-1162.
[13]林秾威.BiPAP機間歇通氣聯合納絡酮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伴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7,24(5):31-33.
[14]李秀麗,鄧慶芝,劉珊珊,等.人文關懷護理在中醫中藥結合機械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6,19(9):1343-1346.
[15]朱正剛,陳燕.坐式八段錦鍛煉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活動耐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 36(9):2265-2266.
(收稿日期:2017-05-27 本文編輯:馬 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