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濤
【內容摘要】語文是學生學好所有課程的基礎,要以每一篇課文作為載體,一定要對教材中文章進行充分發揮。老師本人要從素養、道德水準等各方面提高個人品位;增加對學生的親和力。背誦古文、古詩是非常重要。鼓勵學生多看合適的課外書。
【關鍵詞】基礎 發揮 品位 興趣 閱讀
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學科,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是指導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語文是學生學好所有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蘇步青(數學家)說:“如果說數學是各門學科的基礎,那么語文就是這個基礎的基礎。”華羅庚認為,“要打好基礎,不管學文學理,都要學好語文。因為語文天生重要。不會說話,不會寫文章,行之不遠,存之不久。”所以,讓學生學好語文非常必要。
其實每一篇課文都具有情感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同樣的,每一篇文章也都是有著它的獨特情感的。教師帶著感情教,才有可能教好;學生帶著感情學,才有可能學好。單純地學知識,是導致學生對語文厭學的原因之一。語文教師不要過于注重教材、囿于前人的定位,否則教師就會失去教學個性,學生得不到情感熏陶。一篇課文如同一朵美麗的花,由于讀者的經歷不一樣,閱讀時會有不同的感受。教師如果教一篇課文每節課只給學生幾分鐘的閱讀時間,接著就按考點開始訓練。結果學生就沒時間能讀完課文,教師的講解又局限于教材,學生對每一篇文章既沒有美好的分享,也不會有情感的交流,那么教師個性也就彰顯不出了,所以就更沒有學生興趣的產生了。
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要教好語文課,有以下一些非常好的辦法,現拿出來,與大家分享。
首先,要以每一篇課文作為載體,一定要對教材中文章進行充分發揮,要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里的盡情發揮,能把學生眼球吸引住,好的語文老師應該像一位作家,有著讓學生傾倒的本事。語文課本中有著祖國的大好河山的描繪,有著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的點滴,這些都會使得學生開闊眼界;把課文講的生動有趣,這點是語文的優勢,其他課程如物理、地理、生物之類就沒有這樣的優勢。這樣就會形成一種活躍的課堂氣氛,能讓學生形成一種期盼,盼著上你的課,上課的效果自然就非同一般的好了。這樣的結果,學生對語文產生了興趣,他們就會主動地去學習這門學科。而真正興趣的來源也就在于你教他們的內容。我想,只要能將課講活,你的學生必定能學好語文!
多講點和課文內容有關的故事、典故,慢慢的把學生門的興趣提起來,穿插課外的語文小故事一定有好的效果。先給學生多講講中國古代歷史的傳奇故事,引發他們的興趣,再講講外國名人的生平,但不要講的死板,要生動有趣。你的課就有很多學生喜歡聽了,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其次,傳授知識的同時,老師本人要從素養、道德水準等各方面提高個人品位,增加對學生的親和力,因為我國第一部教育專著《學記》云:“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是以雖離師輔而不反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親其師然后才能信其道。好的老師要隨和而不失嚴格,對待不同的學生要用不同的方法,多鼓勵你的學生,做到因材施教。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淡泊名利,嚴于律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不計較得失;要用高的標準要求自己,《易經》中有一句話:“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
第三,中學古文比較多,古文的學習,可以使我們繼承祖先的優秀的傳統文化,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當幾十年過去,學生生涯結束,每個人印象較深的,就是背誦的古文名篇和古詩句,《岳陽樓記》、《出師表》、《木蘭詩》、《醉翁亭記》等等,都是畢生難忘的名篇。當然,考試的古文中的重點也有很多,所以要能帶著學生學會欣賞很多名詞佳句、哲理名言。體會到漢語意境之美,提起他們的興趣,自然就學的快。所以,掌握重點古文的義理,背誦古文、古詩是非常重要的,決不可等閑視之。
第四,語文老師一定要鼓勵學生多看合適的課外書,你可以給他們推薦,死抱著課本肯定學不好語文,例如四大名著、《愛的教育》、《愛麗絲漫游奇境記》《稻草人》、《駱駝祥子》、《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魯濱遜漂流記》、《唐詩三百首》這些書是每個同學都應該熟讀的。閱讀面要廣,培養出愛讀書的興趣。基礎知識以外的東西主要靠閱讀,可以有選擇的選取一些適合初中生讀的文章讓他們看,關鍵是積累。此外比如中國古代詩歌、近現代詩歌、外國詩選,史記中的一些簡單文章(白話文),經典的寓言、童話故事,一些淺顯的名言;都是應該廣泛涉獵的。我認為這些對學生的語感、想象力、寫作能力、素材積累等有很大的提升。
課外閱讀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促進他們的成長,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和對社會現實的了解。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中學語文非常重要的方面。所以,僅僅讀課文上的文章,對于學生們來說,無異于是杯水車薪。大詩人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古人有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所以,課外的閱讀對于學生們來說,就像渴了喝水,是非常自然的事。
總之,作為一名語文老師,你肩上的擔子就要比別的人更重一些,你對學生有傳道、授業、解惑的重擔,你也有為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而“為往圣繼絕學”的義務,路漫漫其修遠兮,重任在肩,前路漫漫,努力才有希望,《論語》里說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這也就是新的時代賦予我們語文教師的期許和擔待吧。
(作者單位:甘肅省臨夏市第三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