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華強
隨著素質教育的大力實施,許多學校和班級都對學生進行了分層教學和分層管理。由于在各個階段和各個層次學生的求知欲望不同中,就出現了兩極分化的現象:不少成績較好的學生驕傲自滿、自高自大;而成績稍差一些的后進生則表現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破罐子破摔”的低落、無聊和不安等情緒。因此教師在上課時組織課堂教學就顯得十分困難,課堂上總是亂七八糟的,雖然老師在上課,卻有不少人在下面“身在朝野心在漢”,除了人沒走出教室以外,看不出有什么別的紀律約束了。那么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又怎樣來解決呢?
一、造成原因
(一)教師的思想工作不到位
當對學生進行了分層教學后,教師對學生的思想工作不夠徹底,導致不少后進生背上了思想包袱,認為老師在教學過程,已經把自己“另眼相看”了,于是學習起來沒有興趣,上起課來也沒什么勁。
(二)教師教學過程中工作不夠細致
有不少老師可能只注意成績較好的這部分學生,而對成績較差的這一部分學生不夠關心,偶爾還會對其發一些小脾氣,或在無意中傷害了學生幼小的心靈,更有甚者認為成績差的學生更應多做作業,導致后進生思想負擔和學習負擔更重,學習更困難。
(三)與所上課科目有關
有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偏科較為嚴重,可能對自己不感興趣的課程內容感到缺乏趣味,加之授課教師的教法陳舊呆板或課程深度遠遠超出一般學生的水平,使學生在學習上很困難,導致了學生的厭學。
(四)師生關系不融洽
(五)班規和健康輿論程度不夠
(六)學生來源
有的學校因受地區環境中輕視教育、鄙薄知識、認為不讀書同樣可以賺大錢等價值觀的影響,大多數學生都不會認真讀書。
(七)校園周邊環境不好
二、應對措施
(一)制定規則,建立健康輿論環境
1.開展班會,找出問題
針對班上情況,教師組織全班學生召開班會,讓學生實事求是地分析課堂現狀,讓大家認識到紀律欠佳的嚴重性,允許他們對課程、任課老師的教學、課堂管理等方面提出意見和建議,暢所欲言,引導學生制定共同遵守的規則,讓他們自己規定執行的辦法和起始時間。
2.建立健全班委干部體系
老師要根據本班實際情況,對癥下藥,同建立健全的班委干部體系,讓班委干部切實履行職責,當好老師的“助手”,管好自己的同時,影響其他同學。讓課堂中形成一張無形的網絡,讓那些不守紀律的學生受到應有的約束。
3.經常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
教師要針對學生自己找出的問題,經常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建立起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監督機制并嚴格按要求執行。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盡量少作具體監督,也盡量少參與對不守紀律學生的具體處理,而是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教師只在適當的時候加以指導。
4.創設最佳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要注意在課堂上和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重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要熱愛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多鼓勵學生,給每位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對學生回答的問題,不要簡單地否定或肯定,要啟發學生多問“為什么”,并讓學生說說自己是從何想起的,怎么想的,鼓勵學生不懂就問,不恥下問,并通過學生自己來設置疑問,解答疑問,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有了,學習勁頭就足了,課堂紀律自然就好了。
5.與班主任常溝通、共管理
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領導者和組織者,他們與學生交往最頻,走的最近、了解最多,任課教師要想走進學生的心靈,班主任是橋梁。與班主任常溝通、了解學生的自然狀況,如家庭經濟條件、性格特點、學習程度等對任課教師在教學中因人而異的與學生處理好關系是十分重要的。
6.加強家、校“雙邊教育”
教師還要可以利用開家長會、家訪等,與學生家長取得聯系,進行溝通,達到“雙邊教育”的目的。在此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讓學生認為開家長會或家訪的目的就是告他們的狀,不能讓學生對老師產生厭惡感,否則就發揮不了“雙邊教育”的作用。相反,他還會上課堂上“搗亂”,給課堂教學帶來負面影響。
(二)治綱治本,解決具體問題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常常會遇到老師說上課時班上總是亂七八糟的,于是便停下課來整頓紀律。停課時紀律就變好了,但老師又開始上課時,班上又亂了。這就足以說明,班上亂的真正原因不在于紀律而在于教學。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必須在想辦法解決教學中的不足的同時改進教學方法,找到適合學生“品味”的東西來進行教學。若是生源的問題,一定要對這部分學生加強教育,對其進行“管制”。若是學校周邊環境的問題,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對其進行規范或整頓,把這些外界干擾降低到最低限度。
(三)教師遇事要自己解決,不借助他人權利
當教師與學生發生矛盾時,一定要利用課余時間面對面的或通過其他方式與學生交換意思,相互溝通來解決問題。千萬別動不動就把班主任或學校領導“抬”出來嚇唬學生。教師一定要誠懇地同學生共同研究怎樣上好課,虛心聽取學生的意見,學生就會被老師這種真誠的態度所感動,他們會佩服老師敢作敢當的言行,會對自己的不良行為感到內疚和自責,從而與老師真誠合作。這樣就可以把問題解決了。
(四)教師要以身作則,作好表率
在小學階段,大多數學生都具有很強的向師性,他們對教師的言行十分敏感。他們會認為老師說的話是千真萬確的,老師做的一切都是對的,他們的言行也會受到影響。所以當老師的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無論做什么事,都要以身作則,為學生作好榜樣。
總之,在實施分層教學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注意觀察課堂上學生所表現出來的種種跡象;出現問題,一定要找出問題的根源,仔細地對問題進行分析,切實地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把分層教學真正貫徹到教學中去,才能真正地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把課堂群體紀律不好的局面加以扭轉,才能達到科學的、理想的課堂管理目的,才能使學生在良好的班風、學風中真正地學學到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