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艷霞
年級組雖小,卻是教師組織教育、教學工作的基地。學校的教育目標、學校主要的管理決策及工作任務都必須依靠年級組的執行、落實才得以達成。筆者認為,在年級組管理中,只有將管理文化建設落到實處,實現化無形為有形,實現師生共同利益的最大化,師生在管理文化的滋潤下,必將得到共同發展。
一、建設年級和班級制度,實現科學化管理
1.實行年級德育量化管理制度
德育量化考核是一種重要的德育工作方法。我們根據年級組的實際情況,特制定《年級學生德育量化考核制度》。它將學生的思想、行為表現轉化成量的形式,將學生的思想、行為表現賦予一定的分值加以記錄,并定期對記錄進行考察核實,把學生的思想行為表現轉化為具體明晰的數字形式,使學生這兩者表現狀況反映更直接、更準確、更具體。
為了更好地實施《年級學生德育量化考核制度》和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意識,我年級組特別加強了年級學生會的管理工作。年級學生會在年級組長的領導下,對各班執行《年級學生德育量化考核制度》。年級德育量化考核實行百分積分制,按日常行為評分,以班為考核單位,每天由年級紀律部委員在“年級日記”上公布當天考核結果。每月據此統計評選出“文明班級”,每學期末統計班級平均分,評選出“先進班集體”。
通過實行《年級德育量化考核制度》,規范了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的發展,強化了年級管理,提高年級組的教學質量的保障。
2.建立班級文化建設制度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們年級組要求班主任依據《年級德育量化考核制度》量化評分辦法及學生評價表,制定出適合本班情況的班級制度,期中、末對本班學生操行進行考核評定,并將評定結果交年級組和學校德育處。班級制度主要有班級公約、獎懲制度、值日生制度等等。班級公約是全班共同信守的制度,包括文明禮儀、學習常規、考勤常規、基本規范、衛生值勤、獎懲等多個方面,是班級學生活動的行動指南。班級公約具有權威性,是每一個人自我監督和規范的準則。班級公約可以以“學人箴言”的形式上墻,并要求能時刻銘記在心。
二、推行德育導師制,實現師生共同發展
在德育工作開展過程中,級長、班主任的工作量特別重,很大程度上德育的工作只落在他們的身上,普通教師德育工作的主動性不高,意識不強,造成了年級德育工作低水平,效果不明顯;另一方面也說明當前學校德育工作難度較大。我們試圖改變德育工作被動局面,推行“德育導師制”。即把學生的德育任務分配到年級各位教師身上,并形成制度化,其目的是加強教師的工作責任感,真正體現教書育人的工作目標。
在“德育導師制”實施的過程中要正確處理好德育導師與班主任關系。班主任主要負責學生的日常管理和教育工作,德育導師則重點放在對學生思想道德品行的教育引導,學業和特長的培養與指導,心理與情感的培育與疏導,關注到學生的方方面面,關注到學生思想和心理的細微變化,并以學生的朋友、顧問身份作為其成長的指導者,架起師生間的“心靈橋梁”,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德育導師與班主任工作要各有側重,形成合力。德育導師的主要工作是“導”,“導”自然是指疏導、指導、輔導。那么“導”的過程實際上是導師與當事者的一種人際關系,事實上也是一種互動關系。而接納則是導的開始。在學生訴說老師傾聽的過程中,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探究學生的心靈世界,進而尋求與學生溝通的渠道。傾聽本身是一種教育,即使你沒有給對方什么指點或幫助,但有了耐心的傾聽,你便在心靈上給了他十分豐厚的精神饋贈。
三、創建三維互動課堂研學模式,構建良好的課堂心理教育環境
當代中學生面臨著比較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而學校里那少之又少的心理課程,也只是杯水車薪,根本無法解決這一問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在學科教學中適時滲透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而課堂教學實際上就是師生間情感的相互交流、思維的相互碰撞、興趣的相互遷移、語言的相互啟迪、師生共同開發和利用課堂資源的過程,這一過程正是構建良好課堂心理教育的最佳平臺。
為此,我校從2012年2月開始,開展了臨帖“昌樂二中271高效課堂模式”的教改活動,打造出具有校本特色的“三維互動課堂研學模式”。這種研學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為“三段五步”,即課前、課中、課后;課中五步分為:讀書自學,自主探究——分組合作,討論解疑——展示點評,總結升華——清理過關,當堂檢測——課后整理,能力拓展。本校的其他年級組組長因為沒有深刻理解這種合作研學模式的好處,只是看到了這種課堂實施過程中的困難,結果他們實施了一段時間后都放棄了,只有我年級組一直大力倡導和嚴格實施“三維互動課堂研學模式”。因為這種課堂它重視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和心靈溝通,以合作的理念,科學定位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民主合作關系;以互動的理念,科學促進教與學之間的“教學合一”關系。
四、開展活動育人,提升德育實效
德育活動是學校德育的重要載體,我年級組除了參加學校組織的德育活動外,還做到“月月有主題,周周有安排”,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的班隊會及相關的活動。如初一年級開展了“擰成一股繩,共建高效班級”的團建主題班會,“我是歌手”“經典詩文朗誦會”“團結向前沖——多人多足”活動,“寒假讀書手抄報展”等主題班會;初二年級開展了“積極主動,陽光成長”“和諧相處,快樂成長”“夢在心中,路在腳下”“青春一封信”等主題班會。
此外我年級組還充分利用教師節、兒童節、“五四”青年節、感恩節、藝術節等平臺,設計具體方案,通過活動實踐、主題班會等形式加強德育教育的針對性、主題性、有效性及系統性。各類型的德育實踐活動都是精心組織,一般都要經過“準備——實踐——感悟——展示”這四個環節,使實踐活動從形式到內容給學生以全新而深刻的印象,達到知、情、意、行的統一,真正把道德養成教育落到實處。
實踐證明,將德育的要求化為一條條年級和班級的具體的奮斗目標,可以激勵全體學生向著目標奮進,使每一個學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體同呼吸、共甘苦的,通過集體的力量培養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使學生受到德育教育,這無疑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