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克鴻
摘 要:學生管理是學校管理中一項十分重要的王作。要想做好學生管理工作,就必須充分發揮班主任的引導作用、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主體作用,將各類制度、規章內化成為學生的評價標準,從而最大化管理效益。
關鍵詞:學生管理;班主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養成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31-003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1.020
一、發揮班主任在學生管理中的主導作用
班級是學校的基本管理單元,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實施者和組織者,更是對學生身心健康的呵護者,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在學生心中,班主任是班級事務管理的“權威”;在家長心中,班主任是學校的代表。班主任時刻都在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所以班主任工作是班級工作的關鍵。
(一)要全面了解和研究學生
要求班主任全面了解學生的思想品質、個性特征、學習情況、興趣特征、健康狀況、家庭情況等方面,以便在日常管理或者班級事務安排方面做到人盡其才,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特長與技能,這對于學生來說也是一種培養方式,這為學生今后適應社會環境是很有幫助的。當然了,對于那些身心存在問題或者是思想偏激的學生,教師更要有一個細致的了解,因為這些學生是班級管理的重點更是難點,做好這些學生的工作是比較費時費力的,但是這些學生的轉變對于促進班集體建設是很有幫助的。
(二)建立良好的班集體
每一個班主任都想把自己的班集體培養成為積極向上,勤奮學習,遵守紀律,團結友愛的堅強集體,而要實現這樣的目標,班主作的身教往往大于言傳,因此班主任的思想品質、工作態度、業務能力等方面都要不斷改善,力求精益求精,這樣教師的態度會對學生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班主任的責任心、工作能力在班集體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三)評價學生要科學合理
對學生行為的評價要有針對性,切忌“一人得病全體吃藥”式的管理,評價不但要讓學生明白自己的不足,更應當讓學生看到努力的方向。對于學生出現的問題要區別對待,不宜將問題擴大化。有了問題要幫助學生去尋找問題的根源,不宜用簡單粗暴的壓制式管理,這樣不但會降低管理效果,更會激發學生的厭學情緒,甚至于引發更大的后果。
(四)關愛學生,做好后進生幫教轉化工作
中職學校的學生,生源更為復雜,學生的思想也更為復雜,因此對于后進生的轉化工作也就更難。要轉化后進生,首先得把握他們的心理特點,了解他們的思想狀況,更要注意培養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讓他們懂得尊重與自愛。對他們存在的問題要注意方式與方法,不能過分謙讓,也不能過分深究,要注意拿捏好分寸,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所在,幫助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班主任更要注意用用真情去感化他們,特別是出現是一些學生出現思想波動時,班主任更要有耐心,鼓勵他們堅持不懈,同時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使他們分清是非,端正態度,提高思想認識。
(五)做好日常管理
對于學生的管理要注意堅持,最忌“一曝十寒”或者“連綿不斷”式管理。對于學生的教育,要注意方式方法,尤其是中職學校的學生,他們對于管理的逆反更為嚴重。在管理時要注意為學生成長提供幫助,滿足他們的心理需要,建立起師生之間相互信任的良好師生關系,關注學生的日常變化。對于學生的管理,不能等學生有了問題再來進行集中整治,也不能在日常不斷對學生進行說教。對于學生習慣的養成或者其他方面的教育,可以采用多種方式方法,例如鼓勵學生去讀書,開展讀書沙龍,在活動當中,讓學生自己去感受、掌握方法。
二、發揮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體作用
決定事物變化的關鍵因素是內因,只有將各類制度內化,實現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對于學生管理才算是真正取得了效果。因此依靠外界壓力或者其他因素實現對于學生的管理,效果是不會長久的,而要讓學生學會自我管理,萌發出自我約束的情愫,才能適應社會,達到公民的基本素質要求。
所謂“自我教育”是指學生有意識地根據學校的要求和自我定位,積極主動地參加各種教育活動,加強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彌補自身不足,完善自我。“自我教育”的核心體現在學生自身理想、信念的教育和樹立方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運用批評和自我批評這種自我教育的方法,也就是要幫助學生形成內在的自我評價機制,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使學生能夠自主、自立、自尊、自強。
學生的自我管理主要包括:
第一, 學習生活的自我管理。中職學生由于文化基礎相對來說比較薄弱,他們對于學習也沒有什么興趣,要實現學生的自我管理,首先得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的意義。當然了這種認識不是教師所灌輸的,而是學生自己所體會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將知識的學習與運用相結合起來,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差距,并明白努力的方向。同時學校也應當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客觀環境,為學生學習營造出積極向上的氛圍。
第二, 業余文化生活的自我管理。即通過學生業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調節業余生活,滿足學生的多方面興趣、愛好。如今社會各類思潮、現象對于學生產生的影響越來越大,當然在這些影響當中,有一些是良好的,也有一些是背離公德的,由于學生缺乏相關的評價機制,許多不良的社會現象往往變成了他們所向往的,因此要幫助學生建立業余文化生活的管理方式,引導他們從事那些積極健康的業余生活。
第三, 樹立典型,發揮榜樣示范作用。在日常管理當中,班級的榜樣會對其他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因此在日常管理過程中,要注意培養榜樣,在各項活動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同時學生干部對周圍的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三、 形成良好的學校管理文化
學校的氛圍對于學生管理也是很重要的,因此在日常管理過程中,要重視培養學校的管理文化,這樣學生在日常學習與生活當中也就有了參照。而對于那些行為方面存在缺陷的學生來說,他們也會被學校強大的氛圍所感染,從而收斂他們的行為,這對于學生的發展也是很有幫助的。
總之,學生的管理是一項系統龐大而且復雜的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新情況出現,但是只要認真,總會取得新成果的。
參考文獻:
[1] 王運濤.中職教師學科專業實踐技能對學生技能掌握的影響[J].管理觀察,2009(13):192-193.
[2] 楊寧.淺談中職學校學生管理的有效途徑[J].甘肅科技縱橫,2013(5):37-3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