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曦
摘 要:隨著現代網絡傳播速度的加快,校園欺凌事件已成為我們公眾經常予以討論的話題。校園暴力事件的頻發,尤其是出現在中小學校園中的暴力事件,其對學生及社會產生了一系列不良反應。不僅傷害了被欺凌者本身,也對于其他學生和家長造成了恐慌心理。針對這一現象,無論是從個人、學校還是社會層面,都應當給予重視,制定相應的制度措施,加強防范機制,保障學生的人身安全,使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校園欺凌;小學;原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31-018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1.118
不斷發生的小學欺凌事件,深深觸動著我們的內心,誰都不希望聽到看到這些事件的發生,我們希望看到的是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本文就以小學校園欺凌事件發生的原因及對策進行分析,提出個人的一些看法。
一、欺凌事件發生的原因
(一)學生自身因素所導致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在身心成長都不完全的情況下,對自己的學習成績迷茫,不善于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無法與同學達到很好的溝通,不懂得與人交往。還有一些同學學習成績不理想,對學習喪失興趣,覺得自己比較笨,得不到老師同學的認可時,容易產生孤僻心理。因此,這類學生本身經常處于一個獨來獨往,沉默寡言的生存狀況下,很容易受到高年級同學的欺凌。尤其是在受到欺凌之后,由于自身的孤僻心理,此類學生也不愿意與朋友家人傾訴內心的想法和遭遇,這更縱容了欺凌者的囂張氣焰,在欺凌者心情不愉快時,容易再次找此類學生解氣,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
(二)學生家庭原因所導致
隨著現代人們對婚戀觀的不重視,不在乎,家庭矛盾層出不窮,尤其是對于婆媳關系不和諧,抑或是現代交友平臺的不斷出現和推廣,父母間很容易產生矛盾,比如父母爭吵,甚至家暴現象的出現,都極大的對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了創傷,導致孩子對父母失去了尊重感和信任感。久而久之,這些孩子變得沉默寡言,不愛與人交流,學習成績一度下滑。容易引起其余強勢同學的注意,稍有行為舉止不恰當的時候,很容易受到那些同學的欺凌。還有一部分由于自身的家庭經濟情況不樂觀,同學對其產生偏見,經常故意找茬,對此同學進行言語侮辱或者肢體沖突。
(三)學校因素所導致
對于一些受到欺凌事件威脅的學生,作為學生的第一保護者,學校就應當承擔起學生的人身安全保護責任。我們經常聽到諸如此類的消息,某某學校公開批評某某同學遲到早退現象,抑或是學習成績不佳受到批評。學校進行教育素質培養本沒有錯,錯就錯在教育方式缺乏了對學生心理的重視,尤其是對于心理抗壓能力較小的學生來說,公開批評極易導致學生心理壓力過大,引起其他同學的異樣眼光,從而給該學生造成心理陰影,成為眾人欺凌的對象。其次,作為學校方,學校監管制度的缺失也是導致此類現象出現的原因,學校沒有加強對學生的素質教育,沒有給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尤其是在發生此類事件后,不給予及時處理,這些都成為了校園欺凌現象頻發的原因。
二、針對欺凌事件應采取的措施
(一)國家應制定一系列相應的法律法規
校園欺凌事件的頻發,也引起了教育者的高度重視,但是我國目前為止,并沒有具體針對校園欺凌事件的處理方法,有的只是相應的對于未成年人的保護法,小學出現這種欺凌事件,大部分都是老師家長給予教導,并未起到真正的監管管理作用,此類校園暴力事件還在不斷出現,甚至出現更多。因此,相關教育部門應及時重視起此類校園欺凌事件,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對小學生進行教育,制定相應的處罰體制,杜絕此類現象的發生,讓小學生在一個健康和諧,充滿愛的氛圍下學習發展,而不是整天抑郁,不與他人交流相處的學生。國家教育部分作為學生安全保障的最高階層,必須從嚴治理,將暴力事件從小學校園中出去,還學生們一個健康的學習環境。
(二)學校應加強監管,杜絕欺凌事件發生
學校作為學生接受教育的直接機構,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發展的成果。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不僅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得到了維護,還使學生接受了正確的教育,培養了正確的受教育觀和人生觀,在學生的學習成長過程中發揮著重大作用。一個具有良好校風的學校,也離不開一系列的監管制度和校規校紀,例如,學校針對此類現象,采取懲罰措施,情節比較輕,對學生沒有完成人身傷害,沒有對其心理造成一定陰影的情況,學校方給予一定的批評教育,并要求給受欺凌者道歉,并由欺凌者寫下書面保證。對于暴力情節較為嚴重的情況,學校應當與家長進行溝通,給予欺凌者一定的處分,比如取消考試資格,留家反省等等,采取強力措施杜絕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一旦發生,堅決進行處分,批評教育,不能導致第二次事件的重復發生。
(三)社會各界人士共同監管,共同努力
隨著現代網絡技術的不斷更新與發展,社會制度公開化,透明化,公眾身邊發生的大大小小的事件都可以通過網絡力量來傳播和解決,有利于事件的公正公平處理。作為社會人士,在日常生活中,也應當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對于一些需要幫助的人群給予幫助,尤其是針對校園欺凌事件,一旦發現,應盡自己的能力去扼制,例如,在生活中遇到類似事件的發生,應及時前去制止,當然,在此類事件發生的同時,應當首先保護自身的生命安全,只有保證了自身的安全,才能正確的處理解決欺凌事件的發生。當然,如果在自己獨處時遇到此類案件,自己的處境都不樂觀,就不要逞強,應當及時報警,讓警察處理這些事件,在事情解決處理過后,自己方可離開。只有社會公眾一起努力,共同監管,才能有效地控制此類事件的繼續發生,為孩子們的生活學習提供健康向上的環境,才有利于孩子們安心學習,和睦地與同學相處,才能實現對受教育者的教育目的。
三、結語
如果我們都能從自身做起,對身邊的欺凌現象做扼制,共同監管,保護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學校也及時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強管理,社會相關部門制定強有力的措施,以法治理,共同創建一個積極向上的社會環境,那么就能讓學生們在學校健康快樂地成長,接受真正的教育,實現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 沈國酰,王勇. 校園欺凌與暴力的特點、成因及防范[J]. 教學與管理,2017(11):14-16.
[2] 陳天亮.淺議綜合治理校園欺凌的若干原則[J].中國司法,2017(2):31-33.
[3] 石海娥.校園欺凌:無法忽視的成長之痛[J].光彩,2017(3):58-59.
[4] 游延軍.學校如何防治和減少校園欺凌和暴力[J].民主,2017(1):59-6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