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娟+張軍
摘 要:近年來,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農牧民創業推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存在農牧民缺乏創業意識、創業培訓力度不夠、創業資金短缺等問題。肅南縣農牧民要轉變觀念,提高創業意識,依托當地資源進行創業。縣政府應當加強對農牧民創業的培訓和指導,加大對農牧民創業的政策扶持力度。
關鍵詞:肅南裕固族自治縣 農牧民 創業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7)09-158-03
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是全國唯一的裕固族自治縣,總人口3.84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2.18萬,占總人口的56.8%;裕固族人口1.04萬,占總人口的27.1%;藏族人口0.99萬,占總人口的25.8%,是國務院確定的28個人口較少民族縣份之一,也是甘肅省委、省政府確定納入比照藏區扶持政策范圍的縣區之一。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轄2個鎮:紅灣寺鎮、皇城鎮,6個鄉:馬蹄藏族鄉、康樂鄉、白銀蒙古族鄉、大河鄉、明花鄉、祁豐藏族鄉,9個國有林牧場、102個行政村和3個城鎮社區,居住有裕固族、藏族、漢族、蒙古族等18個民族。裕固族有兩種本族語言,這就是屬于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的東部裕固語和屬于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的西部裕固語,裕固族在歷史上曾經先后信仰過薩滿教、摩尼教、佛教和喇嘛教,其宗教信仰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發生著變化,現在崇信藏傳佛教。肅南縣地形成狹長地帶,地勢由北向東南傾斜,總面積2.05萬平方千米。年平均氣溫為3.6℃左右,溫差大。肅南縣地域廣闊,縣內資源豐富,已經形成了以畜牧、礦產、水能、旅游、土地為主的五大資源優勢,肅南縣有豐富的土地資源但質量不高,除用于草場外,生產能力較差。裕固族歷來也是逐水草而居,四季游牧的方式生活。上世紀90年代初,在政府力量的推動下,牧民定居作為環境保護、擺脫貧困、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措施在肅南縣逐步完成。至2014年,肅南縣建成牧民定居點18個,牧民集中定居率達到70%。
截止到2014年8月,肅南縣建成祁、大河2大工業園區,投產工業企業113家;大力發展集約綠色畜牧養殖,全縣牛羊舍飼半舍飼養殖率達65%;大力發展設施葡萄、優質藥材、高原夏菜等特色種植;培育“祁連風光、裕固風情、石窟藝術、丹霞地貌、祁連美玉”五大旅游精品。新興產業光伏、風能、玉石、板材等項目嶄露頭角,祁連玉文化產業園獲第五批“國家文化產業園示范基地”稱號。縣域經濟由過去的單一傳統農牧業經濟走上了多元發展道路。1998年,肅南自治縣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牧區小康縣”。2013年,全縣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07萬元,農牧民低保標準達到2193元。近十幾年來,隨著自然資源的開發、過度放牧和開發農田,祁連山雪線不斷上升,草原荒漠化、沙漠化、鹽堿化加劇,生態環境惡化。至2013年底,全縣累計完成退牧還草1400萬畝,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獎政策面積2091.9萬畝,造林16.3萬畝,封山育林145萬畝,退耕還林5.12萬畝,有效促進了林草植被和生態功能的修復。
一、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農民創業現狀
為了了解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農民創業情況,2014年8月,筆者到肅南縣進行了實地考察。
(一)培訓工作得到加強
2014年肅南縣緊密結合全縣產業發展,開展了旅游餐飲服務、商業營業員等技能培訓。同時,安排專題講座加大對國家及省市縣就業創業政策、《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法律法規知識培訓。另外,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加大地方特色職業技能培訓力度,結合縣產業的發展,開展了動物疫病防治、民族刺繡、手工藝品制作等具有肅南特色的職業技能培訓,至2015年3月已培訓318人。2015年,肅南縣皇城鎮把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作為農牧民致富增收的重要舉措和重點產業來抓,依托農牧民培訓工程,大力培訓駕駛、縫紉、家政、電焊等各類勞動技能,加大季節性勞務輸出,讓農牧民憑技能增加經濟收入。2015年,肅南縣鼓勵和支持農牧村勞動者積極參加職業技能培訓,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在農牧副產品加工、特色種植養殖、民族鄉村旅游、民族特色餐飲娛樂及農牧村生產生活服務業等行業積極創辦小微企業,實現創業一人、帶動就業多人的良好局面。2016年,肅南縣利用本地資源,發展祁連玉、觀賞石開發產業,開展農牧民創業技能培訓,在全縣培訓祁連玉、觀賞石打磨加工技術人員32人。通過創業培訓,提高受訓農民的創業能力。
(二)出臺了部分農民創業支持政策
甘肅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將全民創業行動列為十大重點行動之一,為了全面貫徹落實甘肅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2013年3月肅南縣制定了《全民創業實施方案》,堅持以創業帶動就業,以創業促進發展的方針,健全完善創業政策。《肅南縣全民創業實施方案》中包含了對農民創業的扶持政策:第一,進城創業失敗的農民、在當地工作6個月后失業的農民工、承包土地被征用的農民,持有《就業失業登記證》,從事個體經營的,給予社保、培訓等補貼,在規定的期限和限額內依次扣減當年實際應繳納的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個人所得稅,并按規定免收屬于管理類、登記類和證照類的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第二,對返鄉農民工創業,設立50萬元以下有限責任公司的,實行創業注冊資本零首付,允許2年內繳足注冊資本。從事個體經營的,自其在工商部門首次注冊登記之日起3年內免征部分管理類、登記類和證照類行政事業性收費。第三,進城務工農牧民從事個體經營或創辦企業的,免收土地登記發證費、權屬調查測繪費、土地出讓金。第四,對于農村富余勞動力創業一次性帶動肅南縣戶籍10人以上且組織輸轉人員穩定就業一年,縣財政每年每人按500元的標準,以獎代補勞務帶頭人或個體業主。第五,對于農村能人創業一次性帶動肅南縣戶籍20人以上穩定就業一年、且組織就業人員參加社會保險的,縣財政按每年每人500元的標準獎補創業能人,期限為3年。第六,縣財政每年注入不少于100萬的小額貸款擔保基金,提高貸款額度,降低反擔保門檻。將創業的農牧民、返鄉農民工小額擔保貸款的額度由2萬元提高到5萬元。endprint
二、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農民創業存在的問題
(一)農牧民缺乏創業意識
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少數民族勞動力的文化程度較低,勞動力無論男性或者女性,其文化程度大多數都為小學和初中。使得肅南縣少數民族勞動力外出打工的就業范圍以及就業層次還停留在傳統的修路、建筑等低層次產業,難以進入較高層次產業。據統計,2006年肅南縣皇城鎮農村外出務工人數為650人,其中文盲占3%,小學占38.4%,初中占45.6%,高中占11.7%。肅南縣少數民族農牧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接受新事物、新觀念、新技術過程緩慢。農村勞動力文化素質低,缺乏創業意識,是制約農民創業的一個重要因素。長期的貧困使農民避免失敗的動機很強烈,造成創業動機不足;長期生活在封閉的農村社會,使農民市場意識和競爭意識不強;教育落后導致的文化素質偏低,使農民缺乏創業知識和能力,相當一部分農民仍是小富即安的思想,創業勇氣和信心不足。裕固族信仰藏傳佛教格魯派,受生活習慣、宗教信仰和語言文化的影響較大,牧民一般不愿意異地轉移就業,更彰顯了農民在本地創業的重要性。但肅南縣山大溝深、交通不便、信息不暢加之勞動力短缺,大部分農牧民雖然有強烈的致富愿望,但思想比較保守,靠科技發家致富的意識淡薄,辦事喜歡憑經驗、走老路、隨大流,缺乏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
(二)創業培訓力度不夠
在農民創業培訓方面,至2014年,肅南縣培訓資金較為短缺,仍以項目資金和縣財政投入為主,社會力量參與不足。部分培訓基地基礎設施滯后,師資力量薄弱,培訓形式較為單一,對高新實用技術技能的推廣力度不夠,農牧民學不會、聽不懂、用不上的現象依然存在。目前肅南縣農民培訓體系仍不夠完善,培訓機構數量有限,資金投入不足,培訓資源沒有得到很好的整合。同時,勞動力培訓缺乏一定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據抽樣調查推算,甘肅省受過各種技術培訓的人數占整個農村勞動力總量的比重7.07%。特別是民族地區,受到培訓的農村勞動力比例會更低,有些少數民族農民即使是政府提供的免費培訓也不愿去參加。未受過較高程度教育和培訓的勞動力創新能力較差,而企業對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將導致肅南縣農牧民創業的難度加大。
(三)農牧民創業資金短缺
資金短缺是農牧民創業面臨的最突出問題之一。農牧民創業以自我積累為主,不夠向親戚、朋友借,能到銀行貸點款的是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落后,人們收入水平較低,自有資金缺乏,依靠血緣、親緣關系形成的融資難以成為長期穩定的創業資金;初創企業缺乏必要的財產抵押、缺乏資信,很難獲取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支持,融資難。2013年肅南縣出臺的創業農民小額擔保貸款的額度由2萬元提高到5萬元,仍存在貸款數額低、期限短的問題,而民間金融貸款利率又太高。相對而言,農民創業資金短缺的問題,在長期資金上表現得最為嚴重。形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銀行貸款期限短;另一方面隨著農業結構調整的深入推進,農戶的創業門檻有明顯提高,投資回收期也有所延長。可見,加強資源整合,出臺相關創業保障政策,開創多種創業貸款擔保方式,已成為地方政府解決農民創業中最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問題和困難。
三、促進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農牧民創業的對策
(一)轉變觀念,提高農牧民創業意識
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處于相對封閉的環境,人們思想觀念因循守舊,生活水平難以提高。近年來,政府鼓勵勞務移民、自主創業,越來越多的裕固族農牧民外出打工或參與創業活動。但傳統文化的積淀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改變的,一定程度上束縛了裕固族農牧民以勞動創造財富的進取精神。農牧民選擇種地放牧、外出打工還是選擇創業,決定于是否具有創業意識。社會環境對農牧民創業的態度是支持還是反對對農牧民創業意識具有重要的影響,但更重要的是農牧民個人的歷史、個性、能力能否形成自主創業意識,農牧民自主創業意識體現為不安于現狀,不滿足于已有成績、勇于創新、敢冒風險、大膽進取、不怕艱險的創業精神。因此,肅南縣農牧民要轉變觀念,縣政府要加強對農牧民創業活動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管理方法的培養。農牧民創業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除了具備銳意進取的精神和創業膽識之外,同樣也還需要具備勝不驕、敗不餒、堅持不懈等精神,才能最終取得創業的成功。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甘肅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將“全民創業行動”列為“十大重點行動之一”,為貫徹2012年出臺的《甘肅省全民創業行動實施方案》,2013年肅南縣制定了《全民創業實施方案》,其中包括了對創業農牧民的政策支持,對符合條件的創業農牧民實行稅費減免以及獎補政策。肅南縣政府還需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土地方面:在城鄉建設用地中,專門預留部分周轉指標用于農牧民創業,降低農牧民創業門檻。充分利用現有鄉鎮工業園區、閑置土地、廠房、校舍及批發市場、樓宇和商業街等建設農牧民創業基地,放寬土地使用政策,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過程中,對農村產業用地布局進行安排;對農牧民利用基本農田之外的農業用地進行養殖業方面的創業項目;鼓勵農牧民開發整理荒山荒地進行名特優新等種植業方面的創業。肅南縣政府應當抓好農牧民創業的硬件環境建設,興建創業基地、創業工業園區、商貿園區或創業一條街,為創業農牧民提供生產經營場所。縣財政每年應安排專項資金創建農牧民創業園,重點扶持創業園內標準化基地建設,現代物流平臺建設等。金融方面:通過發放貸款證的方式對農牧民創業進行信貸支持,支持民間農村金融互助組織的發展。財政方面:減收或免收行政審批收費。稅收方面:調高增值稅起征點,對自產農產品在一定期限內免征增值稅。
(三)加強培訓和指導,提高勞動者素質
勞動力素質低,是肅南縣農牧民創業的主要障礙,因此,要加大對農牧民的培訓力度,積極整合各級各類教育培訓資源,充分發揮培訓基地在培訓中的示范引領作用,對已建成的培訓示范基地進行規范化建設管理,對基地基礎設施、教學設備、師資隊伍、培訓教材、管理制度、培訓成效、科技推廣等方面進行規范。充分發揮培訓基地在創業農牧民培訓中的示范引領作用。對已建成的培訓基地進行進一步規范化建設管理,對基地基礎設施、教學設備、師資隊伍、培訓教材、管理制度、培訓成效、科技推廣等方面進行規范,擴大規模、提升層次。肅南縣政府應當建立科學合理的創業決策機制,幫助創業農牧民篩選、評價、選擇風險較小、市場前景好的創業項目,降低農牧民創業的風險,并樹立創業信心。政府可以收集一些適合本地區農牧民創業的投資少、風險小、有特色小型項目,創建創業項目庫,把項目的介紹和投資注意事項裝訂成冊,發放到農戶手中,拓展少數民族農牧民的創業信息渠道;成立由專家組專家組成的指導咨詢機構,對少數民族創業農牧民進行咨詢、指導和示范。
[基金項目: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校級課題:批判話語的當代延續——批評實在論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與發展(N2015001)。]
參考文獻:
[1] 才讓加等.裕固族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特點與制約因素[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4)
[2] 李嶺梅等.以縣農廣校為基地構建創業培訓新模式[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2005(6).
[3] 許萬隆.肅南縣培育新型職業農牧民的探索與思考[J].中國農業信息,2014(5)
[4] 趙治中.制約民族地區創業活動的因素分析[J].改革與戰略,2012(8)
[5] 俸曉錦等.妨礙少數民族地區農民成功創業的問題及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11(14)
[6] 郭軍盈.農民創業發生機制研究[J].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4)
[7] 符志偉.恩施州地區農民創業行為及影響因素研究[D].長江大學2012年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
[8] 關于促進農民創業問題的研究報告[N].農民日報,2012.6.13
(作者單位: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浙江紹興 312000)
[作者簡介:李慧娟,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地區經濟文化;張軍,博士,講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與科學哲學。]
(責編:賈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