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炎申
摘 要 隨著我國新課改的不斷深化,使得課堂教學的模式及方式呈多元化發展趨勢,而我國教育部門也逐漸開始重視小學科學這一學科,并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將“微課”這一新型教學方式逐漸應用到課堂上。本文將結合實際情況微課教學在小學科學課堂中的應用進行分析,旨在促進我國的教育事業不斷發展。
關鍵詞 微課教學 小學科學課堂 應用方式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微課在課堂教學中主要以視頻為載體對學生進行教學,且具有時間段、內容精、情景化較強等特征,為小學科學教師與小學生帶來一種全新的體驗,而微課在課堂中的應用充分體現出了新課改中“以學生為本”這一教育理念。本文將結合實際情況微課教學在小學科學課堂中的應用進行分析,以期為今后的相關教學工作提供寶貴經驗。
1微課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由于微課自身具有較強的可視性,通過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運用微課可以促使學生在課下時間利用線上、線下的學習方式進行自主學習。通常情況下,小學生具有兩方面特點,依賴性與獨立性。教師應該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著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使得學生可以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對課堂知識進行探索,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以教師為課堂主體的教學觀念,將課堂的主體地位交還給學生,化被動為主動。教師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運用微課,一方面可以使學生通過觀看微課視頻初步了解、掌握科學課中的相關內容,而教師在學生初步了解教學知識后再進行教學可以有效降低課堂教學的難度,同時還可以為學生預留出更多自主學習、討論的時間,另一方面教師通過制作微課視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使得課堂教學更加輕松。小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時通常會無法理解較為困難的知識內容,而通過利用微課教學則可以使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教材中的科學知識,從而降低了學習難度,在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的同時還起到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作用,使得課堂教學更加具有針對性。
2如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合理運用微課
2.1明確課堂教學內容
小學科學教材中包含了多種內容,如《我們周圍的空氣》、《巖石與礦物》等,其中大部分的內容主要是通過文字進行敘述,且這些教學內容無法通過肉眼進行觀察,這就使得科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存在學生無法理解教材內容的情況。由于小學生的年紀較小,無法將這些抽象、復雜的敘述具象化,從而為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困難。這時,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入微課教學,將這些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編入微課視頻中,使得課堂教學內容變得更加直觀,從而幫助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例如教師在講授“水能溶解哪些物質”這一內容時,由于水溶解物質是一個較為復雜的過程,一次你學生無法根據自己的想象完全理解教材中所講述的內容,這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課前制作完成的微課視頻,學生通過觀察視頻物質在水中溶解的這一過程,更加直觀的了解物質在水中溶解這一現象,促使學生更好的理解這一方面知識,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還有效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使得課堂教學獲取可事半功倍的效果。
2.2增加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互動
在小學科學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活動形式來加強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事實上,小學科學是一門注重探究過程的學科,要求教師可以將微課教學與學生進行融合,促使學生與微課之間可以形成良性互動,從而為小學生營造一個和諧、互動的課堂學習氛圍,以避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知識單純的聽教師講授相關知識、被動的接受科學知識的現象,將課堂主體交還給學生,從而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以優化課堂教學質量。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受有關人體結構方面的內容時,在制作微課視頻時將一段雙手系紅領巾的視頻編入其中,而系紅領巾這一過程僅需6s,并通過計算機向學生發起挑戰,此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系紅領巾比賽,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生完成雙手系紅領巾這一環節后,教師可根據學生系紅領巾的時間,挑選出完成較快的學生來挑戰單手系紅領巾并計時,促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親身驗證單手系紅領巾所要花費的時間。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可以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從而增強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微課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在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的同時還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氣氛,使得學生可以在輕松地學習氛圍中充分掌握并了解有關人體結構方面的內容。
2.3結合課堂實際情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科學教師可以通過在科學課堂上合理利用新媒體進行教學,并結合微課教學以此來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并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教師可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教學方式,為學生詳細的呈現出教師的教學過程,并做好相關的設計與規劃工作。可以將學生生活中較為典型的案例且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教學案例融入課堂教學中,從而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情景,促使學生自主進行有關科學的各方面學習。例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講授有關月球方面的內容時,可以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穿插一段有關嫦娥探月工程的播報視頻,以此來激發學生對月球的興趣以及民族自豪感。嫦娥探月工程這一發生在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可以促使學生將生活經驗與課堂聯系在一起,有效激發了學生探索月球相關知識的興趣,同時還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此外,教師在教授學生如何使用溫度計、酒精燈、顯微鏡時,應將微課與教材結合起來進行教學,以此達到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的教學目的。教師可以將這些器材的使用方法制作成微課視頻,并將其中操作較為關鍵的環節放大,使得學生可以通過課堂教學清楚的對器材的使用方法進行觀察。與此同時,教師應將這些知識與生活中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并配以文字,讓學生可以在探索觀察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觀察能力,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4在課堂教學中融入發展教育endprint
教師不應將對學生的科學教育局限在小學這幾年的教學時間,應更加關注學生在今后的發展,從而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有力基礎,而小學科學課程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因此科學教師應在備課時將教學的重點難點由淺入深、由理論到實踐的這一教學過程充分體現在課堂教學中,促使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得以有效進行。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注意融入發展教育,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各種實踐精神,引導學生養成尊重科學、應用科學的良好習慣。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授有關水資源環境保護這一方面內容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如撿垃圾、調查水資源污染情況等,并根據教材中的具體要求合理制作微課視頻,將檢測水質,模擬垃圾填埋等微課資源融入其中。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的模式共同制作完成微課視頻,例如檢測、合理利用雨水,自來水對種子發芽的影響等,通過微課這種新型教學方式,將學生的課堂學習與生活實踐經驗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并將發展教育引入其中,使得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環保意識,從而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有利基礎。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微課是我國現階段課堂教學中采用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可以將課堂上教師所講授的科學知識由復雜轉化為簡單,使得學生可以更加直觀的體驗教學過程,充分激發出學生的學東西興趣。因此,科學教師在今后教學過程中應不斷進行探索,充分了解、掌握、認識到微課的價值,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科學運用微課進行教學,促使學生全面發展,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有利基礎。
參考文獻
[1] 劉靜.微課教學在小學科學課堂中的應用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36):185-186.
[2] 溫勝冬.微課教學在小學科學課堂中的應用探究[J].考試周刊,2016(68):180.
[3] 馬黎娜.小學科學課堂中的"微課"教學研究[J].新課程·上旬,2015(12):196.
[4] 陸黎峰.初探小學科學課堂中的“微課”教學[J].新課程·小學,2014(9):34-34.
[5] 何英.小學科學課堂中的微課教學探索[J].教育界,2016(28):188.
[6] 何一蘭.微課在小學科學課堂中的創新應用[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7(3):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