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燦
摘 要:在三農口號提出之后,農作物種植與栽培成為了人們所研究的重點,開始朝著智能化方向發展。文中主要探究了作物精準栽培的含義,并制定栽培方案,提出栽培技術。
關鍵詞:作物;精確栽培;構建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932072
1 作物精確栽培的含義
在近幾年,農業的發展備受關注,尤其表現在農作物栽培方面,現階段在科學技術的發展下,作物栽培已經與眾多學科相互交叉,并且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模式,在新時期,需要加強對信息技術的應用與分析,探究栽培對象,提高栽培管理與監督。還可以實現對栽培方案的設計,無論是生長指標的診斷還是產品質量預測等,均可以實現精確定量化,這對提高作物栽培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
2 定量栽培方案的設計
2.1 技術原理
在作物栽培過程中需要分析作物生長指標,需要根據實際的發展情況對作物栽培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比如要考慮區域因素、季節因素等。在當前的發展趨勢下,要想真正提升栽培效率,則需要從多個方面展開論述與分析,比如加強應用函數之間的各項關系與變化,在新時期的發展下構建切實有效的栽培管理模式,實現設計的有效性[1]。從算法原理角度分析:要從平均產量以及增長系數出發;需要對基因型與環境的適合度進行探究,進而真正明確產量目標設計,如此才能選擇合適的品種實現栽培方案的精確性。
2.2 方案技術的應用
通常,可以通過采取信息技術的模式對整個作物管理進行分析與計算,需要分析的是計算中的問題,包括各項因素優化,GIS技術應用等,或者根據實際的發展情況構建完善的管理決策,還要根據實際的發展情況制定各種版本,比如網絡版等[2]。要按照當地的氣候、土壤等情況,加強分析精確管理決策功能,要從點到面實施生態分區以及生產分類,嚴格遵循按需投入的基本準確,針對性的制定切實有效的栽培管理模式。要從多個角度對動態設計功能進行分析,匹配出相應的栽培方案,將各項因素加以分析與歸納,包括精確管理等,使其具備有效的指導性以及完善性。
3 生長指標光譜監測診斷
3.1 技術原理
光譜是作物栽培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因為作物參數是不一致的,所以很多情況下光譜段的吸收也是不盡相同的,在采取生長指標光譜監測的時候,可以依據傳感器無損,通過分析光譜信息實現對作物生長栽培的探究。為提高栽培效果,還可以從其它角度分析,比如像定量反演的應用診斷作物的各項參數,因為在作物的生長指標以及反射光譜的基本特性中存在一定的機理關系,還存在一部分生長指標中處于敏感核心波段,需要積極按照合適的指標與作物的生長指標進行診斷與分析,從根本上保證作物處于最佳的生長狀態。
3.2 生長光譜的應用
在當前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下,光譜遙感技術得到快速發展,各類多光譜與高光譜的分辨技術出現在人們面前,為農作物生長指標提供了良好的檢測技術支持。高光譜分辨率技術的應用,可以實現對大范圍作物生長信息的分析與檢測,保證其實時、快速、無損,起到精確栽培管理的良好作用[3]。作物的主要生長指標,包括了生物量、葉面積指數等,均在光譜的應用中有所診斷與檢測。在對光譜參數進行實驗分析的時候,為提高其有效性,則需要構建與生產參數相互匹配的調控模式以及監測診斷系統。因此無論從哪一個角度分析,都可以清楚的認識到光譜診斷的重要性,且是作物生長指標中的主要因素,不僅可以實現對作物生長進行診斷,還可以實現作物栽培過程中肥水的控制,這一系列的作用均會或多或少提高作物生長以及栽培水平。
4 作物生長模擬預測
從生態學角度分析,對作物生長進行模擬預測是十分必要的,在進行預測的時候,要從多個方面展開分析與討論,包括各項氣象數據,作物生長階段模式等等,只有從這一系列的因素出發,才能使其具備預測性,才能實現對作物生長規律的判斷,為日后栽培奠定基礎,實現其定量與綜合分析[4]。需要對產量、品質的形成過程進行與測試模擬,實現作物生長的分析與管理,其中在構建模擬與管理決策支持系統的時候,因為技術、品種以及環境不同,所以需要對作物的生長過程進行可靠性預測,實現其定量分析,對作物生長的各類綜合因素進行評價與分析,進而提供有效的對策與建議。
5 結語
當前,在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下,作物栽培中精確化成為了主要內容,需要積極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提高其作物栽培的信息化、數字化以及定量化,為其制定模型,進行監測與診斷,實現作物栽培方案的設計、生長指標的監測診斷以及生長過程的預測,真正推動我國作物精確栽培技術的可持續發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1]曹衛星,朱艷,田永超,等.作物精確栽培技術的構建與實現[J].中國農業科學,2011(19):3955-3969.
[2]常守瑞.作物精確栽培技術的構建與實現[J].農業與技術,
2017(3):120-1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