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穎
【摘 要】社區居家養老是一種將家庭養老和社會機構養老有機結合的新型養老方式,是實現老年人“老有所養”的行之有效的途徑,但目前還存在很多的問題,本文對當今社區居家養老的現狀做了分析,并提出了今后發展的思路和對策。
【關鍵詞】社區;居家養老;現狀;發展對策
我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長最快的國家。我國自1999年進入老齡化社會以來,人口老齡化趨勢不斷加速,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嚴峻挑戰,其中,最迫切的問題是如何實現“老有所養”這一世界性難題。
一、社區居家養老的特點和優勢
基于人口老齡化的現狀,各種養老方式蓬勃興起。社區居家養老,是指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托,以專業化服務為主要服務形式,積極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充分利用社區資源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決日常生活困難為主要內容的養老方式。它以社區為平臺,整合社區內各種服務資源,為老人提供助餐、助潔、助浴、助醫等服務。使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學、老有所教、老有所為、老有所樂。這種服務模式既解決了在養老院養老親情淡泊的問題,又解決了傳統居家養老服務不足的難題,是一種介于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之間的新型養老模式。
社區養老服務的優越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可以幫助實現老年人傳統家庭養老觀念的心理需求。
第二,社區是老年人生活和活動的主要場所,是老年人所熟悉的社會環境,在提供養老服務方面具有天然的地緣和親緣優勢。
第三,有利于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區內各種養老資源。
二、社區養老服務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近些年來,我國社區養老服務日益受到各級政府和社會的重視,發展較快。但由于受到傳統思想觀念和傳統政治經濟體制的影響,社區養老服務業在其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應該引起重視和亟需解決的問題。
1.觀念認識不到位。面對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挑戰,一些職能部門和社區管理與服務部門對開展和加強社區養老助老服務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認識不足,觀念落后。沒有把社區養老助老服務事業提高到反映一個社會文明進步水平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保持社會穩定的高度來認識,服務意識差。
2.政策扶持不到位。主要體現在政府對社會養老機構缺乏政策扶持或已有的扶持政策落實不到位,極大地限制了社會養老機構的發展。養老服務業投入大、收益低、投資回收期長、經營風險高。盡管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的提高,社會養老服務需求的不斷增加,養老服務業被稱為“朝陽產業”,吸引社會資本的關注,但太多投資意向者仍然呈現試探、觀望狀況,實際投入的不多。近年來,國家為發展養老服務相繼出臺了一些優惠政策,本意是鼓勵民間資本進入老年服務業,為政府、社會、家庭分憂,但是有關政策都屬于指導性文件,沒有具體的優惠政策措施,操作性不強。
3.居家養老服務機制不健全。居家養老作為目前養老的主要方式,缺乏社會化服務體系的支撐,家政服務、日間照料、精神慰籍等養老服務的項目短缺,空巢老人、高齡老人家庭亟需的家政服務人員不能滿足需求,生活半自理和不能自理老年人的護理需求缺口更大。由于政府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保障機制,目前,農村居家養老服務內容單一,基本上靠政府的行政手段和志愿者“雷鋒”式服務開展工作,無法建立長效機制。城區養老服務機構和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數量少,護理條件差,醫療設施簡陋,遠不能滿足社區養老服務需求。
4.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缺乏。現有的養老機構護理人員缺乏專業的養老護理培訓,無法達到專業護理水平。傳統世俗觀念影響,很多人認為養老護理員服務老人又臟又累、收入低、社會地位低,稍有條件的人尤其是年青人和專業人士不愿從事護理老人的行業,導致護理員不足,專業護理人員難招,而現有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不高,工作服務態度差,服務質量不高。
三、社區養老服務發展的思路與對策
1.充分認識發展和加強社區養老助老服務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社區居家養老是一種將家庭養老和社會機構養老有機結合的新型養老方式,是實現老年人“老有所養”的行之有效的途徑,是迎接人口老齡化挑戰,滿足老年人需要和促進老齡工作可持續發展的一項戰略措施。在發展過程中,要強化政府的主導作用,加強理論研究,加大宣傳力度和資金投入,制定優先優惠政策,鼓勵發展。
2.加強政府的主導作用,提高對社區養老服務事業的投入力度強化政府主導,建立以社區為依托的養老服務網絡,用關愛溫暖空巢老人的心。穩步提高空巢老人的養老、醫療、救助等保障水平,在社會分配機制中充分考慮到老人能夠共享社會發展成果。
3.構建專業化管理的老年醫療服務體系。以專業老年病醫院(或養老院、福利院)為核心,以綜合醫院老年病科室為銜接,構建專業化管理的老年醫療服務體系。有計劃地建立和完善老年病醫院,加快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醫療服務領域,形成行業競爭機制,促進老年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整體提高。綜合醫院老年病科、區縣老年病專科醫院,以及康復院、護理院、臨終關懷病區和社區中心等要優勢互補,形成老年病科、老年病專業醫院、社區中心和家庭照料的良性互動健康服務模式。
4.加強老年醫療服務人才的培養。各種老年服務機構數量將不斷增加,由此需要的一線服務人才越來越多。近年來,人才短缺的問題并沒有得到根本緩解。要通過政府主導、社會協調的途徑,進一步調動衛生部門和職業技術教育部門的積極性,加快所需人才培養,逐步滿足養老醫療服務的需要。
5.加強宣傳教育,營造敬老氛圍,用“積極老齡化”豐富空巢老人的心。一是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利用學校教育、媒體宣傳、圖片展覽、文化下鄉、敬老模范評選等多種形式,增強全社會尊老敬老養老助老的責任感和自覺性,營造全社會關心和幫助空巢老人的良好氛圍。二是設立專門針對老年觀眾的廣播、電視頻道,制作、創作老人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更好地滿足老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三是建立多種形式的老人群團組織,開展適合老人的文體健身、社交往來、興趣小組活動,引導老人積極、獨立地參與社會和家庭生活。四是注重開發老年人才,讓老人發揮特長,貢獻余熱。五是完善老年教育,引導老人主動調整心態,培養生活情趣,充實精神生活,享受健康幸福的晚年。
6.加快志愿者服務平臺的搭建。讓更多的志愿者服務老年醫護工作,既是老年醫護工作的迫切需要,彌補越來越短缺的現象;也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的具體行動。各級政府應借鑒國內外的先進經驗,加快搭建集匯聚志愿者報名、有關特長、服務對象申請、服務時間安排和科學調度等為一體的服務平臺。讓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溫馨、周到的醫療服務。
參考文獻:
[1]王寧.城市社區養老需求與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1).
[2]徐嘉億,李玉敏,趙曉玲等.社區居家養老醫療服務需求分析[J].現代醫院,2011,11.
[3]孫亞慧,謝興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居家養老中服務方式的探討[J].中國醫療前言,2012,7.
[4]孫秀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社區居家養老體系中的作用[J].社區醫學雜志,201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