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芹
摘要:初中數學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應創設一種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輕松和諧的教學方法,應該注重的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鼓勵學生不斷地自我反思,最終靈活解決數學問題。
關鍵詞: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教學方法
探究教學,是指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學生在學科領域或現實生活的情境中,主動地通過觀察事物、發現問題,提出假設或猜想,經過調查、實驗,搜集資料,建立模型,通過分析、思考、表達與交流、批判、反思等活動,積極地理解和建構知識,改善自身心理結構,形成正確的態度、價值觀的過程和方式。探究教學既是一種學習方式,也是一種學習過程。探究式教學與傳統的教學具有明顯的不同。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應創設一種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應該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不斷地自我反思,最終能靈活解決數學問題。在幾年的數學教學中,就課堂教學的方法改革方面有了一些有益的嘗試,下面談談我在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一、創設情境,培養興趣
以創設情境為主線,根據教材的特點、教學的方法和學生的具體學情,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中,讓學生通過觀察,不斷積累豐富的感性認識,讓學生在實踐感受中逐步認知,發展,乃至創造,以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情境教學的運用,可以達到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的目的。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興趣是學習的重要動力,也是最好的老師。在實踐中,我經常巧妙地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從害怕數學到愛學數學,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常常用實際問題或設置懸念導入新課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或者在教學過程中為研究需要而臨時產生一些嘗試性的研究活動,以及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提出了意想不到的觀點或方案等。顯然,關鍵在教師要創設好問題情境,必須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要從知識的形成過程出發,要貼近學生生活,要帶有激勵性和挑戰性。只有這樣,才能引發學生的自主性學習,使學生的認知過程和情感過程統一起來。
二、給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
杰斯捉出:“有利于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探究式教學注重學生的探究、思考的過程,就必須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發揮創造性,就必須克服過去課堂上老師是主角,少數學生是配角,大多學生是觀眾、聽眾的舊的教學模式。探究式教學,實現由“教”向“學”過渡,轉變了教師的角色,由單一知識傳授者轉為學牛學習的幫助者與合作者,營造了一種教學民主氣氛,建立了一個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好與合作的師生、同學之問的人際天系,創造適宜于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學刊的活躍的課堂氣氛,給學生保留自己的空問,尊重學生的愛好、個性和人格,以平等、寬容、友善的態度對待學生,從而形成有利于學生主體精神、創新能力健康發展的寬松教學環境,使學生的思維進入主動性、開放性、靈活性的狀態;學生的情感處于自由、寬松、友好、積極的心理狀態,從而使學生探究性學習進入一個自由馳騁的心瑚空問。
三、培養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
教學應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學生在討論的基礎上發現知識。比如講授“軸對稱圖形”時,出示松樹、衣服、蝴蝶、雙喜等圖形,讓學生討論這些圖形具有的性質。學生經過討論得出“這些圖形都是沿一條直線對折;左右兩邊都是對稱的,這些圖形的兩側正好能夠重合……”。學生自己得出了“軸對稱圖形”這個概念。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當學習了“軸對稱圖形”之后,可以讓學生兩兩提問生活中的(比如數字、字母、漢字、人體、教師中的物體等)“軸對稱圖形”。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經歷了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直覺、數據處理等思維過程。
四、鼓勵學生合作交流
為了促使學生合作交流,在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上要變革,由原來單一的班級授課制轉向班級授課制、小組合作學習多種教學的自制形式。教師可指導學生在小組中從事學習活動,借助學生之間的互動,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并以團體的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應注意如下幾個方面:首先,合理分組。為了促進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首先應對全班同學適當分組。分組時要考慮學生的能力、興趣、性別、背景等因素。一般講,應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保證每個小組在相似的水平上展開合作學習。其次,明確小組合作的目標。合作學習由教師發起,教師不是合作中的一方。這種“外部發起式”的特征決定了學生對目標的理解尤其重要。只有理解了合作目標的意義,才能使合作順利進行。因此,在教學中,每次合作學習,教師大致應明確提出合作的目標和合作的要求。
五、自我反思,深化認知
在教師組織下,引導啟發學生進行思維過程的重新整理總結,達到認識的深化與認知結構的完善,通過反思可以有效的控制思維操作,促進理解,提高自己認知水平,促進教學觀點的形成和發展,更好的進行建構活動。通過實施激勵評價,讓學生反思探索過程,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與掌握探究學習的方法和策略,幫助學生建構知識,勉勵學生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將學生的學習態度、情感以及克服困難的精神化成主動發展的動力,并使其提高。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可以使學生進行自我總結、自我評價,使認識上一個臺階,逐步完善認知結構,并進一步開拓探究的空間。使學生在這些環節中,或質疑問難,或自我展現,或答疑解難。從而他們的思維得到了碰撞,認識得到了升華,體驗得到了豐富。
探究式教學給學生帶來的是無比的財寓,它教會了學生如何去觀察、如何去思考、提出問題、解釋、合作交流、如何去解決問題等各方而能力。探究教學中,創設了多元、動態、開放的課堂環境,讓學生主動學習,有利于喚醒、發掘和提升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有利于形成現代人終身需要及全面發展所應具有的綜合素養,促進學生認知、情感、態度、價值觀和技能等方面的和諧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利于關注學生生活世界和發展需要,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在課堂改革中,需要我們不斷地研究探究式教學,把握教學規律,創造新形式、新方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