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爾哈巴·亞森江
【摘要】批判性思維能力作為高中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一個重要的方面,越來越凸顯出其在英語教學中的顯著地位。在高中傳統英語閱讀課堂中將重點集中于閱讀文本中的詞匯知識和語法知識的講解中,大體上缺少對于文本的內涵的解讀,更缺少了對于閱讀文本內容的批判性思考。這種做法導致學生對于文本只是淺層上的理解,同時也不符合新課程標準以及現今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因此,在這種新的形勢下,在高中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成為重中之重。
【關鍵詞】高中英語 英語閱讀 批判性思維
引言
閱讀教學是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縱觀現使用的教材每一個單元都會涉及一話題,而話題通常是以相應的閱讀文本為載體呈現給學生,學生通過閱讀深入理解單元話題。因此,高中閱讀教學顯然成為英語教學中的關鍵內容。在最新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中指出:英語閱讀中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是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難點。閱讀教學過程中引導與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能力是新形勢下英語閱讀教學面臨的一大挑戰。
一、批判性思維再定義
批判性思維無疑關鍵在于對“批判性”的理解上。自上個世紀60年代,越來越多的研究者聚焦于關于批判性思維的研究上,著名心理學家約翰·杜威(John Dewey)認為批判性思維是“個體對于任何信念或假設及其所依據的基礎和進一步推導出的結論所進行的積極、持久和周密的思考”。很顯然,批判性思維是一種理性的思維,是以一種全新的思維模式或者習慣,同時帶著一種或多種觀點去思考、去掌握、去看待事物的方式。那么將批判性思維納入英語閱讀中就意味著進行理性的閱讀,在閱讀過程中通過分析、推斷、批判從而對文本進行深層次的理解。
二、英語閱讀教學中批判性思維培養的迫切性
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新課程標準對高中的綜合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目前有很多發達國家已經逐漸意識到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重要性,其也是當今教育界以及學術界的熱點話題之一,是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和創新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思維之一,是學生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關鍵要素之一。國內在批判性思維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晚,在實踐中對學生批判性思維培養的情況也不容樂觀。在高中日常英語閱讀教學中也大多忽視了這一關鍵能力的培養。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大多的關注點都落在了對于文本的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的理解上,在設計相關閱讀問題時會出現的只是幾個問題的簡單堆積,而缺乏更加深入的思考,尤其是對文章作者觀點極其他的論證過程沒有進行反思或評判。那么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像這樣將一系列相關問題呈現出來,學生也只是一步一步進行問題的解答,很少會有自己的獨立的思考也更談不上批判性思維。在《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培養學生用英語分析問題和用英語解決問題以及批判性思維的能力”。那么英語課堂應當在這一目標實現過程中起到橋梁的作用,是這一目標實現的主要的平臺。因此,需要積極結合知識教學開展批判性思維的訓練,其迫切性也日益突出。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使得學生能夠掌握相關的批判性技能,從而在學習過程中自覺的運用批判性的思維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評判問題以及解決問題。
三、批判性思維與英語閱讀
國內批判性思維的研究起步較晚,劉儒德(1996)首次提出批判性英語閱讀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并且指出批判性閱讀不僅僅停留于能夠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能夠分析文章的基本結構與框架,能夠掌握文章的主題,更為重要的是辨別和評價作者的觀點和寫作目的。由此看出批判性閱讀有別于傳統的的閱讀教學,其更多注重對于文本深層次的挖掘,就好像真正在于文章的作者進行深入交流即一種觀點上的交流,但又不僅限于此,更是要辨別作者的觀點,進而有更多新的的東西得以顯現,那么這一過程給予了學生充分思考的空間和機會。進入二十一世紀后,國內有很多研究者也開始聚焦于批判性思維與閱讀的研究中,并且從不同的的角度給予了批判性閱讀具體定義。批判性閱讀可以說是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根據一定的原則和標準對文本的真實性、有效性還有其價值進行判斷并評價的一種閱讀活動。我們又一次感受到批判性閱讀與傳統閱讀的區別所在,即在文本原有的理解上,更要高于單獨的文本理解而對文本進行分析和評判,從而形成自身的觀點與看法。自批判性閱讀概念提出以來,在英語課堂上這一關鍵能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在教學過程中也發現了這一能力積極作用。首先,批判性閱讀策略的培養能夠增強學生的策略意識,批判性閱讀教學也可以進一步增強學生閱讀能力,在提高閱讀理解準確度的同時提高閱讀效率,其次對寫作也有積極的作用。學生在批判性閱讀的過程中,能夠不斷地向自己提問并且進行分析,這是一個主動地又具有批判性的思維過程。這一過程無疑是自我閱讀能力提升的過程,如果在閱讀過程中專注于老師所提供的信息,而學生也只是被動接受而不進行積極的思考,那么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隨之下降,那么也談不上其閱讀能力的增強。其次,批判性閱讀對豐富教學話題,拓展學生知識面也同樣有積極的作用。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斷進行思考,不斷的衍生出新的問題,這樣一來不但提高了他自身的閱讀興趣,更重要的是學生在不斷深入的思考,不斷為此找尋答案,這也是有益于學生自身知識面的拓寬。那么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進行批判性閱讀具有積極意義,批判性閱讀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更是培養了學生如何進行思維。
四、批判性閱讀中思維能力的培養
1.閱讀任務中問題的設計。閱讀過程中相關閱讀任務是必不可少的,而閱讀任務中的問題設計是關鍵所在。因此,在設計出問題之前需要真正理解文本,此處的理解并不單單指的是對于文本內容的理解,更是指理解作者的觀點、看法甚至是隱藏的意圖等。這樣一來才可以設計出有針對性的問題,從而引起學生的深入思考。讀前階段在整個閱讀過程中起著引領的作用,因此,有效的讀前活動設計可以引起學生的閱讀欲。此時的問題設計可以就話題進行討論,或者是在細讀文章后教師先自行提煉出文本中的觀點,將觀點與學生分享,此時可以讓學生就觀點進行討論與陳述。這一活動設計一是為引出閱讀環節做鋪墊,二是一開始就讓學生進入思考的狀態。讀中階段除了設計處理細節信息的閱讀問題外,更要設計需要從字里行間中分析并推斷的閱讀問題。讀后階段可以與讀前階段做到首尾呼應,仍就觀點進行討論,因為在結束之時或許有部分人與作者持有相同的觀點,也有部分人仍然持不同的觀點,依此可設計辯論賽,使得同學們的思想在該活動中得到碰撞的火花。
2.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技巧。在閱讀過程中訓練與滲透批判性思維技巧運用也顯得尤為重要。例如,在閱讀過程中學生會遇到生詞困擾,此時應該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的具體語境來對生詞的含義進行思考,而非是通過查閱詞典的方式來解義,在閱讀過程中學生需要具備監督自己思維的過程。在閱讀過程中需要使得學生能夠更多的進行對照與比較,通過這一過程深入理解文本。在閱讀過程中更要漸漸培養學生的概括與歸納的技巧,這也是批判性思維的過程,通過提煉、分析、總結進而歸納出要點。有時在閱讀文本中不能夠直接看出作者的觀點或者感受等關鍵信息,這就需要從字里行間中根據一些提示的詞進行推斷進而提煉出所需的信息。批判性思維技巧的訓練可以有效促進閱讀效率的提升。
總的來說,批判性閱讀教學能夠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與發展,從而有效鍛煉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讓學生在獨立的思考中形成自己的觀點和態度。
參考文獻:
[1]劉儒德.批判性思維及教學[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1996(4): 62-67.
[2]何強生,劉曉莉.批判性閱讀及其策略[J].當代教育科學,2003 (19):54-55.
[3]劉偉,郭海云.批判性閱讀教學模式實驗研究[J].外語界,2006 (3):14-18.
[4]李梅蘭.關于批判性閱讀和批判性思維的實驗研究[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8(8):125-129.
[5]王莉平.批判性閱讀對高中英語閱讀教與學的影響研究-以河南師大附中為例[D].河南:河南師范大學,2012.
[6]周小勤.談批判性思維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7(4):91.
[7]《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7.
[8]John Dewey.Moral Principles in Education[M].Boston:Hough Mifflin Company,19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