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東明
【摘要】預習是有效課堂生成的重要一環(huán),指導學生學會預習,提高課前自主學習能力是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的要求。高中英語教學中,使用預習案能夠教好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讓他們發(fā)揮主動性,生出學習興趣和自信,發(fā)現(xiàn)自己學習的不足,找到英語學習的方法,獲得英語學習能力得到提升。
【關(guān)鍵詞】高中英語 自主學習 預習案 教學運用
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深入推進,要求我們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要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提高,自己獲得知識、能力和素養(yǎng)的提升。因此,很多進入高中的學生在小學、初中都有跟著預習案進行課前預習的好習慣,如果我們認為學生已經(jīng)具備英語自主預習能力,不給學生提供預習案,那么,很多學生的預習變得很盲目,抓不住重點。久而久之,他們就可能失去英語學習的興趣,可能不去預習;于是出現(xiàn)連鎖的反應,預習不充分,聽課就會吃力且效率低下;完成課后作業(yè)速度慢、質(zhì)量低;課后復習的時間增加,也會感到英語學習困難重重,長此以往,英語成績就會滯后了。那么,既然對高中生來說,英語的預習案還是比較重要的,我們怎么有效設計和使用預習案呢?
一、不要把課堂教學案與預習案混在一起
課堂教學案是在課堂上老師授課的重點,是老師為了讓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的設計,它是輔助老師有效的完成課堂教學的載體。因此,學生的預習案和老師的教案是不盡相同的,雖然,老師有可能是圍繞學生的預習案施教的,但是學生需要在預習案上補充和完善知識點,將自己預習中的問題的解決記錄下,以便學生認識自己的英語學習的不足,明確自己需要提升的方面。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重點突出,也能騰出時間對教學重難點進行拓展延伸,大大提高了課堂的利用率。教師精心設計的教案,是教師對教學內(nèi)容的精準把握的成果,教師可以丟開輔導資料,甚至丟開課本,學生隔一段時間,將教學案進行歸納整理裝訂,就是很好的復習資料。
可見,如果預習案和課堂教學案一個模式或內(nèi)容,勢必會讓學生覺得課堂教學的機械化、簡單化甚至模式化,會讓學生失去對課堂學習的興趣和好奇感,從而教師也就失去了教學魅力,成為只是教學案的復讀機。
課前預習是課堂合作、探究的基礎,只有落實好課前預習,課堂合作、探究才具有效率。因此,我們提供給學生的預習案充是指導學生“先學”的方案,是幫助學生明確要學內(nèi)容的重難點,達成什么樣的學習目標,要使用什么的學習方法,是一種促成學生自學教材、認清自己掌握狀況、發(fā)現(xiàn)問題并思考獲得知識、能力的提升。其是課堂學習的預設和鋪墊,是自主和合作學習的基石。
二、預習案的設計要求及有效運行探討
1.預習案的設計要以學生為本。教師在設計預習案時,第一要考慮的就是你班級學生的學情,也就是學生基礎怎樣,能力如何,自主預習和學習會達到什么樣的效果。預習案的設計必須以生為本,要讓學生完成它有成就感,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預習案的目的就是回歸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可見,高質(zhì)量的預習案要吻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經(jīng)驗,能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果子;從而促成學生進行自主和能動的知識建構(gòu);可以說其是學生學習的路線圖、方向盤、指南針。因此,我們老師要精心設計預習案,執(zhí)行課程標準,吃透教材重難點,依據(jù)學生學習能力,能引導學生根據(jù)要求完成相關(guān)內(nèi)容,獲得知識,形成質(zhì)疑,為課堂學習中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鋪路。
當然,預習案是學習自主學習的方案,是學生自我提高、反思自我;形成適合自我的英語學習的方案。在預習案的設計中,我們要注意分層,不能一刀切,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認為預習案是雞肋,讓優(yōu)等生完成的沒壓力,或讓中、差生望而卻步。
2.課前預習案的設計要源自教材。預習案的設計要具有承前啟后的連貫性,是在依據(jù)考綱,結(jié)合教材編排與設計以及單元內(nèi)容基礎上的,是對教材高質(zhì)量的把握和合理有效挖掘。就一份預習案設計而言,我們老師要研究、吃透教材。預習案是引領(lǐng)學生課前自主預習的方案,學生在預習中要明確甚至部分的解決本專題、單元的學習重難點,獲得知識、能力和情感目標的達成。因而,我們設計的預習案,要讓學生預習之后能夠提煉知識脈絡,把握重點;獲得一定的學習方法,發(fā)現(xiàn)一些英語學習和問題解決的規(guī)律性的東西;能夠在個體完成、個性思考的基礎上獲得對教材的二度創(chuàng)作與開發(fā)。如此,預習案的設計要處理好“翻譯”、“開發(fā)”和“二度創(chuàng)作”等問題。讓學生在“翻譯”將未知轉(zhuǎn)化為已知,將要學的看似深奧、難理解和抽象的知識轉(zhuǎn)化,幫助學生有效地學習和提高。當然,我們知道學生的知識、能力是有差異的,他們抓住和落實三維目標,解決學習重難點能力是有差異的,因而預習案的編寫要注重實效,學習問題要分層、有序,基本體現(xiàn)要由低到高,由易到難和由簡到繁的層遞式的展開。如此基于教材又精心取舍的預習案能讓教材服務于學習,服務于課堂,促成學生英語學習能力和素養(yǎng)的提升。
另外,雖然預習案和教學案存在著差異,但是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重視預習案的使用,在課堂教學個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認識預習案中的知識點和學習問題的重要,給學生獨立查閱資料和小組合作交流,獲得預習問題解決的機會,如此,也能使得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點撥精要,促成學生主動獲得,生成學習的自信。當然,我們預習案的運用還是注意與教學活動的協(xié)調(diào),針對學生的預習反饋有的放矢的解決。
總之,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我們要重視預習案的價值,高效設計預習案,讓預習案成為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抓手,推動課堂教學的高效和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錢小花.英語分層預習指導方法探析[J].成才之路,2017(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