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雷
【摘 要】中等職業教育作為教育形式的一部分,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深入人心,尤其在近幾年,社會就業壓力日益增大的前提下,中等職業教育以入學學技能,畢業即就業的思路與原則,解決了很多青少年的工作問題,大大緩解了社會的就業壓力,為適齡的青少年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而在此時,地質類專業的蓬勃興起,又為正在尋找工作的適齡青少年開辟了新的途徑。那么,做為中等職業學校體育教師,如何為選擇地質類專業的學生更好的在體能,心智,以及精神方面去適應,以為了將來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成為了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課題。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體育教學內容;改革措施
導言:
中等職業教育作為國民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社會就業、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中職體育教學作為中等職業學校的必修課,長期以來在培養合格的中職人才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中等職業學校的不斷發展和招生規模的擴大,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尤其是作為公共課的體育教學不斷地受到弱化與異化。顯然,這與中等職業學校的發展和社會的需要相背離。因此,通過對中等職業學校體育教學弱化的審視,探討了優化中等職業學校體育教學的若干措施和建議。
一、中等職業學校體育教學的審視
(一)管理層面意識缺位
在中等職業學校體育教學實踐中,各學校管理層面對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體育教學在整個學校教學中常常處于弱化、邊緣化的地位,這種邊緣化的地位在學校僅有的少數進修機會面前,體育教師被外派的機會則更低,往往優先選擇被學校重視的專業教師外出學習。事實上,這種情況和學校管理層面對中等職業學校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意識缺位不無關聯。中等職業學校的體育教學在領導層面往往是喊口號、走形式的多,真正關注體育教學、體育教師的并不多見。而體育教師進修渠道受阻也是教師知識更新不及時的原因之一。
(二)體育教師知識更新不及時
教師作為學校育人的實施者和執行者,需要不斷的補充新知識,這是社會也是教師這種職業的必然要求。面對學校外派機會比較少的現實,中等職業學校的體育教師進行自我知識更新、自我學習提高顯得尤為重要。沒有大量新的專業知識的吸取和內化,很難在體育教學實踐中創新。如果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不竭動力,那么體育教學的創新,則是提高體育教學效果和吸引力的靈魂。因此,體育教師的自我專業更新、自我鉆研需要時刻準備著。只有長期的不懈努力和鉆研,才能在體育教學實踐中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高校教學效果。
(三)體育教學目標、評價體系不夠科學
體育教學目標是指在一定時間和范圍內,師生經過努力后要達到的教學結果的標準、規格或狀態,它是體育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并決定著體育教學的方向。依據《體育與健康》課程綱要要求,中等職業學校體育教學目標在完成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心健康任務的同時,我們認為,需要更多的關注社會適應。中等職業學校教育的目標是向社會輸送合格人才。而中等職業學校體育教學目標的側重程度不同,反映到人才培養的目標也有差異。以往注重運動技能培養的體育教學目標需要進行重新審視,只有轉到以社會需要和學生身心發展并重的方向上來,才能切實提高中等職業體育教學的效果。
二、中職職業學校體育課程內容體系改革策略
1.明確中等職業學校體育課程的價值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因此,中等職業學校體育課程的性質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根本手段,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主要目的課程,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措施。中等職業學校體育課程是提高學生健康水平和全面發展的手段。通過體育課程的學習,能夠增強學生的體質,讓學生掌握基本的體育健身知識,掌握基本的體育技術和技能,培養和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養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同時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心理品質;培養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以及樂觀開朗的生活方式。
2.根據中等職業學校的專業特點,選擇相應的體育課程內容
傳統的中等體育教學課程內容沒有根據不同的專業區別對待,不符合不同專業的需求。因此,在促進全體學生身體素質及其它全面發展的同時,應當根據不同專業對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需求選擇體育教學的內容。相對于職業學校,高中體育課程教學是在統一標準下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不會考慮專業對身體素質的具體的需求。職業學校專業不同,培養目標不同,對身體素質的要求也不相同。傳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忽視學生專業素質的培養,教學方式呆板單調,課堂氣氛不活躍。在新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中等職業學校體育課程教學內容體系的建立應當樹立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專業的需求建立相應的教學內容體系,為學生就業后的身體素質奠定良好的基礎。
3.體育課程內容體系的建立應當樹立“健康第一”的理念。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指出學校體育應當樹立“健康第一”的理念,體育課程內容體系的建立應當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進行。隨著社會的發展,對健康的理解已經不局限在生理健康方面,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性也是健康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要求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養成終身體育的意識。隨著閑暇時間的增多和社會體育的發展,終身體育的觀念已越來越受到重視。終身體育就是要求把體育作為自己生活的終身伴侶,作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現在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終身體育思想的意識較差,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現行體育課程內容體系不能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也就更不可能養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因此,新的體育教學內容體系的建立應當以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為重要的目標,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育的特點及不同的專業需求,合理安排體育課程教學內容,以達到激發學生體育學習興趣,養成終身體育意識的目的。
三、結語
中等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為社會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的重任。體育教學是中等職業學校教學的重要內容,但目前中等職業學校體育教學存在諸多的問題,學生的體育興趣和終身體育的意識淡薄,其根本原因在于體育課程內容體系存在較大的問題,改革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唐嵐輝.中職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思考[J].福建體育科技,2010(4):156.
[2]康建純.我國中職學校體育教學亟待解決的幾個問題[J].職業教育研究,2007(1):143.
[3]徐艷春.中等職業學校體育教學實踐探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7(11):126.endprint